單衛(wèi)國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團隊運動訓練是一個多因素同時作用的復雜過程。籃球運動成績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運動員的人體測量特征、心理特征和心理社會因素、身體狀況、個人、群體和集體的技戰(zhàn)術技能,所有這些因素都在訓練和比賽中表現出來。
訓練是教練為運動員準備比賽的過程。訓練計劃和控制的過程是基本的,以便客觀地了解集體運動中的訓練是如何進行的。訓練負荷和訓練方式對運動員的成績有影響。訓練負荷量化在運動員訓練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練員負責計劃和控制運動訓練,以及設計運動員將要執(zhí)行的任務。根據他們的設計和執(zhí)行方式,訓練任務可以轉移到比賽中。
籃球是技術性和戰(zhàn)術性的綜合模式,通過比較不同教學模式對籃球學習技術、決策能力或陳述性知識的效果,研究人員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案。在這些培訓模式上,沒有專門或純粹的培訓模式。教練根據球員的特點、球隊、比賽、環(huán)境等,采取不同的策略。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專家籃球教練員在訓練學習、綜合與技術模式上所執(zhí)行的任務及在訓練負荷上是否存在差異。
本文設計了一項事后前瞻性研究,其中包括一個獨立變量、培訓模型和幾個因變量。建立的主要因變量為:對手水平、任務密度/強度、運動員人數、比賽負荷、游戲區(qū)域、認知參與、任務平均心率、任務總時間和訓練有效時間。從主要因變量計算出三個次要變量。在對教學變量的分析中同時進行了培訓,顯示了這些差異。這些教練訓練的隊伍來自不同組,他們處于同一競技水平。所有數據均在每名教練進行10次訓練后獲得,所有計劃任務均已登記。訓練課的時間是一樣的,即為90分鐘。為了分析這些數據,首先進行描述性分析,然后進行推理分析,以確定這兩種訓練模式之間存在差異。探索性分析表明,在假設對比的參數模型下,只需要分析任務的變量利用率。
在任務對立程度、任務執(zhí)行者數量、任務負荷、任務總時間和有效時間等方面,綜合模型和技術模型所建議的任務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兩種訓練模式在任務利用率上也有顯著差異。在綜合或戰(zhàn)術模式下提出的任務具有更高的對抗水平和更多的參賽者同時參與任務。在傳統或技術模型中,每項任務花費的時間和有用的時間都會更高,因為在綜合模型中定位的教練在每節(jié)課上執(zhí)行更多的任務。另一方面,在綜合模型中,任務的利用更廣泛。其余變量無顯著性差異。雖然在綜合模式下完成訓練負荷較大的任務,但與傳統模式下建立的任務相比,籃球運動員的心率沒有顯著性差異。
團隊運動訓練負荷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對訓練負荷的分析有助于補充研究,這些研究發(fā)現不同訓練過程下球員的訓練和學習存在差異。綜合模式下訓練任務的設計意味著包括更多形式和功能性游戲元素。因此,綜合訓練模式包括進攻和防守兩個階段的訓練任務,因此涉及更多的球員。對這些正式任務要素(對手和球員)的操縱反映在總訓練負荷的增加上。綜合模式下設計的訓練負荷較大,被理解為刺激(隊友與對手、空間、心率、戰(zhàn)術概念、心理負荷、認知負荷)的交互作用。
運動員在訓練期間的平均心率無統計學差異。盡管在綜合模式下,運動員承受著更高的訓練負荷,但他們還是適應了這些負荷,改善了他們的身體狀況。由于他們是具有豐富訓練經驗的專業(yè)教練,在記錄的一些變量中沒有發(fā)現差異。因此,可以說教練員在傳統的綜合模式下設計的訓練任務具有相同的強度、相同的競技負荷和相同的賽區(qū)。這些數據使得教練和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哪種訓練模式是最好的。在任務中記錄的一些變量中沒有差異,這強化了這樣一種觀點,即沒有一個訓練模式和一個純粹的教練方法。
為了在傳統的訓練模式下實現更廣泛的訓練目標,教練在傳統的訓練模式下使用的時間變寬了。這種訓練時間的差異與任務的利用程度形成對比。在替代/綜合模型下定位的教練在任務利用方面獲得更好的價值,因為他在工作中效率更高,這證明了指導性最低的組織(連續(xù)參與)和最具參與性的組織(自律,同時參與)在培訓過程中提高了實踐時間。結果表明,綜合訓練模式對運動員達到最低實踐經驗所需時間較少,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研究結果表明,與技術模式相比,綜合訓練模式下設計的任務通過增加對手水平和參與任務的球員數量來增加訓練負荷。為了提高籃球運動員的學習和實踐水平,綜合模式下的任務訓練所需時間較少。此外,與傳統或技術方法相比,替代或綜合方法的任務利用率更高,綜合模式下的訓練過程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