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匯福實驗學校,河北 三河 065201)
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種教學理念,是一種通過按照學生特質或教學習慣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互幫互助,通過學生間的共同協(xié)作達到某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這種教學方法是需要獎勵機制作為前提條件,利用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增加動力。同時也需要將整理好不同小組的合作結果,將不同組別的合作成果排出名次,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合作熱情。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的內涵就是通過按照學生特質或教學習慣等方式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共同學習,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對漢語文學的理解能力和評價能力,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并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加語文學習的有趣度,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是一種更簡單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信心,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從而達到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育的目的。
在合作學習中,與學生以單獨個體進行學習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長和優(yōu)點來找到團隊中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對這一位置所分配的任務能夠較輕松的完成,讓學生能夠在團體中得到認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讓每個人都能在團體中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時在每個都各司其職的合作學習中,能夠讓學生最快效率的達到學習目的,節(jié)省了很多學習時間,實現(xiàn)了對時間的高效利用,是適應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社會的一種學習方式。想要達到上述的效果,就要在合作學習中設定幾點原則。首先是小組中要有一個組長,組長要有協(xié)調能力和統(tǒng)籌能力,是老師和小組成員間的連接者,在學習任務下達時組長能根據(jù)學習任務的要求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各個階段有明確的分工。同時小組成員之間要坦誠溝通,讓組長對每個人的特長和優(yōu)點有充分的了解,組長也要充分考慮組內成員的意見與成員協(xié)商確定好組內成員的分工。其次是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要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有集體責任感,不在小組的學習任務中拉后腿,這就需要獎勵機制、組長和老師的多方面引導,讓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最后一個重要點是小組成員要有充足的信任,對組內成員查找的資料或數(shù)據(jù)有疑問時要友好和平的溝通,共同完成合作學習。
在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本質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為語文教學實踐服務,所以合作學習的實踐要落回到語文教學中來。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多種策略進行合作學習的實踐。在現(xiàn)代初中教學體系中,在課堂中仍是以老師為主導,由老師控制課堂的教學進度。這種教學方式的缺點之一是學生在課堂中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合作學習實踐的第一種方式,是用課堂討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如在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這首詩歌時,就可以讓學生對這首詩的主題進行討論,并由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發(fā)言人舉手發(fā)言。在學生自由討論后再進行對詩歌主題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詩歌主題的記憶更深刻,能夠真正體會到詩詞中作者所描述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這種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要與教學內容有密切關聯(lián),要以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進行和培育學生的合作意識為目的。
教師在教導學生一些較長的文章或故事性較強的詩歌時,可以采用讓學生表演情景劇的形式來向同學呈現(xiàn)完整的語文故事,如在教授《木蘭辭》時,可以讓同學對其中描寫動作的詩句進行模仿,或在影視作品中找到相應的片段,由小組成員整理好在全班進行展示;也可以讓同學將這首詩歌變成一個小的情景劇展示,讓同學們在這一過程中仔細揣摩人物心理,深刻理解文章感情。不同小組間的競爭也可以刺激同一小組內的合作學習熱情,而這種學習模式也能夠達到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的目的。
總而言之,將合作意識的培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是大勢所趨,教師要順應國家教育改革趨勢,將培養(yǎng)國家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作為自身責任,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小組精細化合作這一教學方式不斷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從而增強對學生在合作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