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三十八中小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語言是表達的工具也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閱讀水平直接能夠體現出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和信息傳遞效果。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效果,還能讓學生通過寫作的形式傳遞信息,積累寫作素材,一舉兩得。
將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融合展開教學,能夠使得小學生在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累計寫作素材,還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寫作內容,培養(yǎng)邏輯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最大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聽、說、讀、寫作為小學語文的構成結構,每個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展開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小學生全方位發(fā)展,不偏科[1]。
現階段,學科之間正在不斷整合,加之教材內容的創(chuàng)新,不僅拓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也間接的增加了小學語文的閱讀數量,為了進一步強化小學語文空間和路徑,廣大教師都開始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試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的,實際上寫作能力相對于閱讀能力來說是相對滯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閱讀連帶寫作的形式能夠拉高寫作的水平同時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F在教師大多采用的都是這種以閱讀帶動寫作的形式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視閱讀帶動寫作。然而很多學生都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教師在閱讀中提到的寫作技巧并沒有真正的灌輸到學生腦海中,知識一聽而過。另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少動口,知識采用默讀的形式,這樣很難發(fā)現一些語感方面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廣大教師開始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較大程度的提高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關于兩者之間的融合教學仍舊有待提升[2]。
閱讀教學是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的,現階段各個院校采用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著名和權威的教師共同編織的,每一個文章都是精挑細選而來,每一片文章都有大量的寫作技巧值得借鑒。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將文章的具體內涵做出詳細的講解,提前備課和文章分析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哪句話是什么句式,可以在什么情況下引用,并且教導學生如何鑒賞和模仿這句話的寫作技巧,潛移默化中變提高了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能力。例如:老舍先生的《林?!愤@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在課前先行將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摘選出來“大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痹诶首x到這句課文時引導學生“這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呀?衣衫、繡花鞋和裙子是不是都是人的裝扮?那么這句話是不是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呢?學生們可以模仿這句話寫一段話嗎?”通過這些疑問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最后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在模仿修辭手法的過程中學會使用擬人這一修辭手段[3]。
教材內容是有限的,想要進一步提高寫作僅僅依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十分必要。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課外閱讀并非簡單的讀書,而是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用意,揣摩每句話的含義,進而將他人的寫作手法、思路和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小學階段的寫作本身就是模仿的過程,小學生經歷較少,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借鑒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撰寫文章是基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圖書館自主閱讀書籍,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書籍,進而通過觀察學生的閱讀方向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題材,選擇不同的閱讀書籍布置課后作業(yè),并且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書寫出來,交由教師評價[4]。
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存在,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使得閱讀更有成效,也能賦予閱讀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的過程就是檢驗真理的過程,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在理論中摸索實踐。對于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來說,課文內容寓意較為深刻,教師必須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出來,才能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找到文章中的閃光點,用到自己的寫作中[5]。
綜上所述,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所謂勞于讀書,樂于作文也”,不斷地閱讀,并加以學習分析,寫作就會變得輕松有趣。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興趣導入教學內容,還要按照課程設置進行閱讀時間和寫作時間設計,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摘抄課外名句,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