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qū)煤炭工業(yè)石家莊設計研究院貴州分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大量機電設備和新材料在井下的廣泛使用,礦井火災也呈增長趨勢,煤礦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安全形勢,為了確保煤礦安全生產,不但要加強礦井火災的預防工作,更要熟悉掌握礦井火災的處理與控制措施,防止火勢增大和阻止火災蔓延,盡量將礦井火災的危害降到最低。
滅火就是破壞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可燃物、氧化劑、引火源)同時共存和消除燃燒的三個必要條件,燃燒便停止。滅火原理分為冷卻滅火、窒息滅火、隔離滅火、化學抑制。滅火方法有直接滅火和間接滅火兩種。直接滅火就是在火災初起時,用水、砂或化學滅火器直接滅火,有時還要配合挖除火源;火勢較大,不能接近火源時,可采用發(fā)射高倍數泡沫、惰氣進行遠距離滅火。間接滅火就是在井巷中發(fā)生火災或采空區(qū)內發(fā)生自燃火災,無法直接滅火時,在火源進、回風兩側合適地點修筑密閉墻嚴密封閉火區(qū),可使火源缺氧熄滅。
進風井筒發(fā)生火災時,應防止火災氣體和火焰侵入井下,可根據火勢大小采用迅速撲滅火源、立刻反轉風流、關閉井筒防火門,必要時可停止主要通風機,按礦井火災應急預案撤出井下受危及的人員。進風井筒為豎井時,不管風向如何,應采用噴水器自上而下的噴灑滅火,防止火災危害增大。
回風井筒發(fā)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通風,風流方向不應改變,為防止火勢增大,可減少風量;多風井通風時,發(fā)生火災的回風井的風機不得停止。
當進風井井底車場發(fā)生火災時,必須進行反風或風流短路,不讓火災氣體侵入工作區(qū)域?;仫L井井底發(fā)生火災時,應保持正常風向,在可燃性氣體不會聚集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減少流入火區(qū)的風量。
著火硐室位于總進風道時,應進行反風或風流短路。著火硐室位于礦井一翼或采區(qū)總進風的巷道連接處時,可采取短路通風或局部反風。絞車房著火時,應將火源下方的礦車固定,防止燒斷鋼絲繩造成跑車傷人。當發(fā)生在無防火門在硐室時,應采取掛風障控制入風,積極撲滅火源。
位于礦井或一翼總進風道中的平巷、石門和其他水平巷道發(fā)生火災時,要選擇最有效的通風方式(反風、風流短路、多風井的區(qū)域反風和正常通風等)以便救人和滅火。在防止火災擴大采取短路通風時,要確?;馂挠泻怏w不逆轉。在采區(qū)水平巷道中滅火時,一般保持正常通風,根據瓦斯情況增大或減少火區(qū)供風量。
傾斜進風巷道發(fā)生火災時,必須采取措施防止火災氣體侵入有人作業(yè)的場所,可采取風流短路或局部反風、區(qū)域反風等措施。火災發(fā)生在傾斜上行回風風流巷道,則保持正常風流方向。在傾斜巷道中滅火時,應利用中間巷道、小順槽、聯絡巷和行人巷接近火源。不能接近火源時,則可利用礦車、箕斗,將噴水器下到巷道中滅火,或發(fā)射高倍數泡沫、惰氣進行遠距離滅火。
采煤工作面發(fā)生火災,一般要在正常通風的情況下進行滅火。要從進風側進行滅火,有效地利用滅火器和防塵水管。急傾斜煤層采煤工作面著火時,不準在火源上方滅火,也不準在火源下方滅火,要從側面(即工作面或采空區(qū)方向)利用保護臺板和保護蓋接近火源滅火。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燒時,要增大工作面風量,并利用干粉滅火器、砂子、巖粉等噴射滅火。在進風側滅火難以取得效果時,可采取局部反風,從回風側滅火,但進風側要設置水幕,并將人員撤出。采煤工作面回風巷著火時,必須采取有效方法,防止采空區(qū)瓦斯涌出和積聚。用上述方法無效時,應采取隔絕方法和綜合方法滅火。
首先要保持獨頭掘進巷道的通風原狀,即風機停止運轉的不要隨便開啟,風機開啟的不要盲目停止。如發(fā)火巷道有爆炸危險,不得入內滅火,而要在遠離火區(qū)的安全地點建筑密閉墻進行控制。撲滅獨頭巷道火災時,瓦斯?jié)舛炔怀^2%時,可在通風的情況下采用干粉滅火器、水等直接滅火。如瓦斯?jié)舛瘸^2%仍在繼續(xù)上升,要立即把人員撤到安全地點,遠距離進行封閉?;馂陌l(fā)生在煤巷的中段時,滅火過程中必須檢測流向火源的瓦斯?jié)舛?,防止瓦斯經過火源點,如果情況不清應遠距離封閉。若火災發(fā)生在上山中段時,不得直接滅火,要在安全地點進行封閉。上山煤巷發(fā)生火災時,不管火源在什么地點,如果局部通風機已經停止運轉,在無需救人時,嚴禁進入滅火或偵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員,遠距離進行封閉?;鹪丛谙律矫合镉^時,若火源情況不清,一般不要進入直接滅火,應進行封閉。
煤礦井下人員除了要熟悉掌握礦井火災預防和處理措施及避災路線,還要必須掌握火災時的自救與互救方法,當井下發(fā)生火災事故時,才能沉著冷靜的正確采取措施。
自救就是井下發(fā)生火災時,在受危害區(qū)域內的每個人員進行避難和保護自己的方法。應遵循“五字”自救原則進行現場急救。滅:迅速將火災消滅在初始階段;撤:快速撤離受火災威脅區(qū)域;躲:無法撤退時迅速到避難硐室躲避待救;報:盡快向調度室報告火災;護:用井下救護器材保護自己。
互救就是在有效地進行自救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護災區(qū)受傷人員的方法。應遵循“三先三后”互救原則進行現場急救。對窒息或心跳、呼吸剛停止不久的傷員,必須先復蘇、后搬運;對出血的傷員,必須先止血、后搬運;對骨折的傷員,必須先固定、后搬運。
結束語:煤礦井下火災危害十分嚴重,當井下發(fā)生火災,任何人發(fā)現火災時,首先應識別火災性質和范圍,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直接滅火,并及時報告調度室,調度室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通知井下受到火災威脅的人員撤離,并通知礦山救護隊組織救援,最大限度地保證井下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