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雅 丹
(沈陽大學 外國語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1)
京劇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 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從人文歷史到社會生活, 從典雅文言到方言俗語,京劇演出包羅萬象。 呈現(xiàn)在京劇舞臺上的是一部部生動的文化精品, 京劇的傳播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面一直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京劇的作用也非常顯著,是文化交流的媒介。 做好京劇的翻譯工作對京劇傳播, 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京劇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弘揚仁、義、禮、智、信等優(yōu)秀中華文化和道德觀, 應發(fā)揮其在文化傳播中的優(yōu)勢。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良好的英文翻譯將使京劇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雙重障礙,更具傳播性, 更好地成為文化傳播媒介。 改革開放以來, 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有機會觀看京劇。 但是,國內(nèi)京劇很少配有雙語字幕, 而且翻譯水平和字幕效果良莠不齊,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外國觀眾的觀看效果。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開展,很多京劇院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演出, 京劇的英文字幕必不可少。目前,京劇的英文字幕翻譯人員相當緊缺。 一方面,京劇院團外語人才缺乏, 不具備獨立完成字幕翻譯工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字幕翻譯制作的成本巨大,許多京劇院團資金匱乏, 字幕翻譯制作技術能力不足。 只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才能在戲曲演出中普及并完善雙語字幕, 提升傳統(tǒng)戲曲的文化傳播力[1]。開展京劇字幕翻譯研究幫助京劇院團解決外語人才缺乏和字幕翻譯制作能力不足兩大難題, 為京劇對外傳播掃除語言障礙; 推動“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傳播,為京劇藝術的國際化發(fā)展助力。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中外交流的增加,“漢語熱”已經(jīng)在海外掀起。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京劇臉譜等京劇相關知識是必講的一課, 成為外國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帶有英文字幕的京劇唱段將成為對外漢語課堂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 有利于增強外國學生對漢語和京劇的興趣。 京劇字幕翻譯研究也將填補翻譯領域京劇字幕翻譯不足的空白,為研究字幕翻譯提供豐富的素材。
近年來,國內(nèi)京劇翻譯研究主要集中在京劇可譯與不可譯、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xiàn)、翻譯策略、京劇術語翻譯、劇本翻譯等方面。劇本翻譯版本眾多,為外國讀者提供了解京劇歷史、故事情節(jié)和藝術特點的閱讀材料。目前,京劇翻譯依然存在重翻譯輕載體的問題[2]。京劇翻譯和京劇研究著作問世,有利于海外觀眾了解京劇。京劇最直接的載體是京劇演出,適合演出的英語字幕能讓京劇真正走近外國觀眾的欣賞視野。目前,一些京劇院團在演出時配有漢英等雙語字幕的非常少。京劇字幕翻譯仍然非常緊缺而且存在諸多難題,戲曲字幕譯配也和影視譯配一樣,受到時空限制[3]。時間限制指字幕的出現(xiàn)需要與唱詞、念白等同步,空間限制指字幕屏空間有限,字幕不能過長,一般不超過兩行。兩種限制注定了字幕翻譯是受制約的翻譯,與劇本翻譯有根本不同。中國地方戲曲和民族歌劇的字幕翻譯研究提到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對京劇字幕翻譯具有啟示作用,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使歌劇的語言和文化信息有效傳遞,首先要考慮翻譯的簡潔性[4]。國內(nèi)外對字幕翻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影、電視劇、記錄片的字幕翻譯,采用目的論,認知論,語境理論等進行個案研究。國外對于字幕翻譯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電視、電影的字幕翻譯,西方國家很多研究者通過眼動跟蹤技術研究觀眾對字幕的理解情況。然而,關于舞臺劇字幕的研究仍有限。有學者提出把戲曲產(chǎn)業(yè)與翻譯產(chǎn)業(yè)相結合,以翻譯產(chǎn)業(yè)輔助戲曲產(chǎn)業(yè)國際化,形成翻譯產(chǎn)業(yè)價值鏈,即翻譯企業(yè)為京劇院團的商業(yè)演出提供字幕翻譯,并可提供譯員為商務演出進行商務筆譯、口譯等服務[5]。由此可見,京劇對外傳播涉及多領域合作。京劇院團和翻譯公司合作可以打造京劇對外傳播的途徑,近幾年,從有關京劇對外演出的報道中,可以發(fā)現(xiàn)制作京劇字幕對京劇院團來說是一項巨大的開銷,許多院團無力承擔。京劇字幕翻譯對譯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譯者既要有文化內(nèi)涵,又要有扎實的英文功底和責任心;同時,需要京劇專家協(xié)助。此外,精良的字幕制作需要設備和技術支持。京劇字幕翻譯不是單一學科的工作,而是跨學科,多方合作的綜合性項目。京劇字幕的翻譯和研究是尚未完全開發(fā)和研究的領域,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京劇字幕翻譯遠遠不能滿足京劇海外傳播的需求,開展京劇字幕翻譯任務緊迫,是一項意義深遠、應用價值較強的項目。京劇字幕翻譯研究可以帶動更多后續(xù)研究,京劇字幕翻譯實踐也將促進翻譯理論研究的發(fā)展。
首先, 京劇唱詞翻譯對譯者的要求非常高, 譯者既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精通英文, 又要了解京劇唱詞的含義。 英語講究用詞準確和句子的邏輯關系, 對漢語不同的理解導致譯者使用不同的英語遣詞造句, 能否準確理解原文影響英語譯文的準確性。 英語翻譯人員與京劇表演藝術家共同合作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種嘗試, 可以使譯者對京劇的每句臺詞和唱段都有準確而深刻的理解。 唱詞中的成語典故、文化名詞、幽默、雙關語是翻譯的難點, 翻譯過簡不能完全展現(xiàn)其文化內(nèi)涵, 造成原文的文化缺失, 不能完全展現(xiàn)京劇唱段的意境、內(nèi)涵和思想, 不符合翻譯“信”的原則。 影響京劇在外國觀眾中的演出效果, 是當前英文字幕翻譯中常見的問題。 翻譯過長則會不適合字幕播放, 同時, 也給觀眾閱讀字幕帶來負擔, 很多專家倡導歸化翻譯法, 以觀眾的欣賞視角為導向。 在實際翻譯中, 譯者需要恰當權衡歸化與異化。 對有豐富文化內(nèi)涵和特色的材料, 翻譯時如果拘泥于漢語的字面意思, 極有可能導致譯文在失去源語文化特色的同時,因為意思不通而難以被理解, 失去在譯入語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6]。 京劇的文化特色是京劇藝術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也是翻譯成英文后保證京劇在譯入語環(huán)境中綻放魅力的關鍵。 正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英語國家舞臺上常演不衰, 除了因為故事情節(jié)精彩以外, 也因為有許多詼諧幽默、生動活潑的語言。 保留源語文化特色在京劇翻譯中尤為重要, 既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 又有利于增強漢語的世界影響力。 例如《空城計》諸葛亮的唱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盵7]70“陰陽”是著名的文化詞語, 可以直接音譯成: “ yin and yang”。 為了使觀眾理解“陰陽”的含義, 可以加同位語: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唱段中的另一句: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俺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周文王訪姜尚是歷史典故, 因為時間和字幕長度的限制, 不能把故事在字幕中詳細講解。 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略做補充: “King Wen of Zhou dynasty visited strategist Jiangshang, with whose help the Zhou saw a swift rise in prosperity?!?京劇唱詞中有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夸張修辭, 在字幕翻譯中也應盡量翻譯, 呈現(xiàn)出原滋原味的京劇。 例如《呂布與貂蟬》中呂布的唱段: “關云長揮大刀猛虎一樣, 張翼德挺蛇矛勇似金剛?!?“Fierce like a tiger, GUAN Yu, brandishing his broad sword, hacked at me; ZHANG Fei, brave as a Buddha’s warrior attendant, thrust at me with his lance.”[7]46
其次,字幕翻譯與劇本英文介紹及劇本翻譯有很大區(qū)別,在翻譯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生態(tài)翻譯學強調(diào)翻譯活動主體譯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和選擇,并十分重視譯本帶來的客觀效果,即譯本讀者的反映[8]。針對不同的翻譯目的,譯者應選擇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劇本介紹通常印在宣傳冊上或在表演前播放,只需要翻譯故事梗概,是目前戲劇在海外演出時經(jīng)常使用的向海外觀眾介紹劇情的方式。與劇本簡介不同,劇本翻譯更加全面、詳盡。劇本翻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靈活度高,可以采用更多意譯方法。對于文化典故可以通過注解深入闡述,翻譯策略和方法靈活多樣是為了滿足閱讀需求。字幕的作用是幫助觀眾理解舞臺劇情,以便于觀眾理解為目標,字幕更具時效性。因此,譯文應簡潔而深刻,既能使外國觀眾體會到中國文化內(nèi)涵,又能與舞臺演出保持同步,不考慮舞臺演出特點進行的翻譯注定不會成功。簡化的劇本翻譯與滿足閱讀需求的劇本都不適合作為舞臺字幕,因為這樣的譯本沒有考慮唱詞、韻白的結構形式、音樂性、語言風格等因素。英語京劇開創(chuàng)者、美國學者魏莉莎在接受訪談中曾說,好的字幕譯文必須考慮以上因素,必須在風格、結構以及語言水平上與觀眾所聽到和所看到的內(nèi)容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干擾觀眾[9]。不同于純文本的翻譯,魏莉莎翻譯的作品是服務于舞臺演出的,以“可演出”為標準,滿足演員斷句、換氣和拖腔的需求,譯文語言簡潔易懂、音韻優(yōu)美。
例1 《四郎探母》
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
我好比淺水龍困在沙灘。
譯文:
I am like a wild goose come from the South,
Lost from the flight.
I am like a dragon out of water,
Besieged on a sandbank.
例2 《鳳還巢》
奇謀追陸遜,投筆學班超。
譯文:
Now a strategist, I’ve set aside my brush.[10]
例1中的翻譯簡潔文雅,運用平行結構 I am like…和原文中的排比句式相得益彰,既適用于舞臺演唱,又可以作為字幕。但是例2中,譯者對“陸遜”和“班超”都做了省略翻譯的處理,簡單的翻譯適合演唱,但不能完全譯出原唱的內(nèi)涵,造成原唱文化內(nèi)容缺失。字幕翻譯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補充,盡量保留京劇中的文化元素,而又不過于冗長,使觀眾在欣賞京劇演唱的同時,借助字幕充分理解唱段內(nèi)涵。
京劇翻譯要兼顧京劇的文學性和表演性。京劇唱詞具有古典詩詞的特色, 主要體現(xiàn)在合轍押韻、聲調(diào)協(xié)調(diào)、節(jié)奏明快等方面。 例如電影《梅蘭芳》中《汾河灣》唱詞的英文字幕保留了原唱詞中的文學元素, 以合轍押韻體現(xiàn)戲劇語言的藝術美感。
跨海征東把賊平,
保定了圣駕轉還京。
前三日修下了辭王的本,
特地歸來探望柳迎春。
我的妻你若是不肯信,
來來來, 算一算, 連來帶去十八春。
Friends well met and rebellions quelled,
With the king to the capital I did go.
And asked for leave three days ago,
To return for my Liu Yingchun.
My wife, it seems you can’t belie your ears,
Come, let’s count, it’s been eighteen years.[11]
譯者為兼顧譯文語言的文學性和表演性, 刻意選取含相同元音和尾音的go與ago、ears與years,詞的元音和尾音分別兩兩對應, 于句末協(xié)調(diào)一致、前后呼應。押韻的唱詞朗朗上口、易于傳播。在保證翻譯準確的情況下,應注意詞尾押韻,保持原唱的韻律和美感,貼近英文詩的韻律。英文詩有不同的韻律格式,尾韻法是最常見的押韻方式,分為聯(lián)韻aabb型,交叉韻abab型,同韻aaaa型,即在同一詩節(jié)中共用一個韻腳。人們對節(jié)奏和韻律的欣賞是共通的,把漢語韻律翻譯成英詩韻律更容易被觀眾喜愛和接受。
京劇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體現(xiàn)在唱詞中,也蘊含在京劇表演者的肢體表演動作里。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共同構成京劇跨文化傳播這個完整的系統(tǒng)工程。在此系統(tǒng)中,這兩部分相互聯(lián)系,彼此分工與合作, 使整個系統(tǒng)具有新的功能[12]。與其他舞臺劇不同,京劇不是靠舞臺布景吸引觀眾,很多場景都是靠演員虛擬的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出來的。京劇講究唱、念、做、打,劇中有許多虛擬、抽象的表演。如武打、騎馬、坐轎、坐車、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如憤怒、悲傷等都是演員借助身法、步法的一招一式和眼神、手勢來表達的。京劇以虛擬、抽象的表演刻畫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劇中人物,如武打場面通常不需要解釋,觀眾都能看懂,武戲也是目前經(jīng)常選取的對外演出劇目。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外國觀眾很難理解京劇演員細膩的表情和程式化的表演,部分觀眾雖然能夠欣賞到表演形式的美感,但很難領會其中的內(nèi)涵。實際上,這些非語言要素在京劇演出中沒有完整地傳遞給外國觀眾。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在演出前給觀眾發(fā)放舞臺說明。通過短暫的閱讀,使觀眾對京劇中的臉譜、服裝等知識有一定了解;另一種方法是增加字幕說明,在說明中對京劇表演者的身法、動作等非語言部分進行講解。觀眾在觀看表演的同時,可以通過字幕屏上的說明了解表演的涵義。京劇字幕說明幫助觀眾理解京劇千變?nèi)f化的虛擬表現(xiàn)手法,成為連接舞臺與觀眾的紐帶。很多表達特殊含義的程式表演,如武將整盔束甲、準備出征的“起霸”,動作優(yōu)美,展現(xiàn)出大將風度和英雄氣概。在這一段表演中加入字幕:ready to serve in the front,能使觀眾對動作的涵義一目了然。《霸王別姬》中虞姬代項羽巡營的場景中加入字幕:Deep at night, lady Yu is making rounds outside of the tent on behalf of Xiang Yu,有助于連接劇情。《貴妃醉酒》中楊貴妃走到舞臺中央賞花,臺上并沒有花園布景,賞花過程通過京劇演員的身法、手勢、眼神來表現(xiàn),加入字幕說明更便于觀眾欣賞京劇的藝術美和文化內(nèi)涵。非語言要素的譯介需要準確、簡短、易懂,譯者必須對京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必須由京劇專家根據(jù)每部京劇的實際演出情況編寫舞臺說明,由翻譯人員翻譯成英文字幕。
字幕的排版和播放是輔助京劇演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京劇專家參與指導設計,使字幕呈現(xiàn)與演員唱段的快慢、停頓、音樂間隔保持一致。同時,字幕的長短、在屏幕上出現(xiàn)的時間也需要合理安排?,F(xiàn)有的京劇字幕顯示屏經(jīng)常放在舞臺兩側,觀眾要先看字幕再回到舞臺,影響觀演效果,需要改進。劇院現(xiàn)有的字幕屏尺寸比較小,一般長約60厘米,寬約50厘米,有限的尺寸限制了字幕的字數(shù)和長度。目前,音像市場幾乎沒有帶英文字幕的京劇伴奏光盤,而且伴奏光盤不適合劇院演出。傳統(tǒng)京劇藝術在現(xiàn)代發(fā)揚光大必須與時俱進,需要配備現(xiàn)代傳播設備。在對外傳播方面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使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困難重重。語言和文化是影響外國觀眾欣賞京劇的最大障礙,2013年,在對美國觀眾的調(diào)查試驗中,使用兩塊屏幕, 一塊屏幕播放京劇演出,另一塊屏幕用英文字幕顯示唱詞,90%的受試者認為英文字幕好于現(xiàn)場的英語翻譯, 受試者可以專注地觀看演出;52%的受試者能看懂70%的劇情, 48%的受試者能看懂80%的劇情[13]。京劇字幕制作與播放技術可以借鑒世界各地的舞臺劇,包括歌劇的字幕投影技術,采用更適合觀眾觀看的字幕投影方式。例如香港迪士尼舞臺劇《奇幻森林》的表演者說粵語臺詞,舞臺背景上方有很醒目的LED屏顯示英文字幕。許多來華演出的歌劇和舞臺劇團都配有字幕屏,優(yōu)良的字幕配備是保證演出效果的關鍵,先進的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能夠保證良好的演出效果。歌劇字幕翻譯與京劇一樣受到時空限制,從原則上講,字幕和唱詞應該相對應,同一時間段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字幕往往不會過長, 而實際演出的唱詞并不受此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字幕表現(xiàn)唱詞的充分性[14]。京劇字幕翻譯也遇到類似的問題,需要譯者和表演藝術家充分合作。根據(jù)表演者道白和演唱快慢,盡量使京劇字幕、唱詞和表演在時間、空間上一致,為觀眾欣賞京劇服務。同時,借助現(xiàn)代投影技術彌補字幕展現(xiàn)的不足。京劇中快板的語速非???一行字幕可能一閃即過,觀眾理解字幕的時間短暫,要求字幕翻譯簡潔明了,或者把唱詞按照停頓分行,然后整段唱詞一起呈現(xiàn)在屏幕上。例如《鍘美案》唱詞:
駙馬爺近前看端詳:
上寫著秦香蓮三十二歲,
狀告當朝駙馬郞。
拋妻子,瞞皇上,
悔婚男兒招東床!
將狀紙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咬定了牙關你為哪樁?[7]128
整段唱詞僅僅用大概十幾秒,譯文應簡短明了。如果字幕按句子順序閃現(xiàn)在屏幕上,每句停留時間不到3秒,觀眾很難既觀看表演,又同時觀看字幕。因此,可以分兩屏幕呈現(xiàn)字幕,如下:
第一屏:
Read it carefully, your highness:
It says Qin Xianglian, 32,
loges a complaint against the imperial brother-in-law.
第二屏:
He has abandoned his wife, fooled the emperor,
and made himself the imperial brother-in-law by ignoring his legal marriage!
The petition is just on my law court.
What do you mean to do by holding your ground so stubbornly?[7]129
以上字幕呈現(xiàn)方式使字幕顯示的時間相對延長,使觀眾有時間理解字幕內(nèi)容。多行的字幕無法使用小字幕屏顯示,因此增加投資,采用更先進的字幕屏對呈現(xiàn)良好字幕效果非常重要。此外,京劇字幕還應根據(jù)演出現(xiàn)場觀眾的反饋進行調(diào)整。通過與觀眾交流,了解哪些字幕翻譯晦澀難懂,容易產(chǎn)生歧義,什么樣的翻譯譯文風格受觀眾喜愛等,不斷完善字幕翻譯,實現(xiàn)服務觀眾的目的。
高校應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知識優(yōu)勢和科研優(yōu)勢服務社會, 促進高校文科院系與企事業(yè)單位合作, 提供技術和語言服務, 發(fā)展產(chǎn)學研一體化, 以促進文化振興與發(fā)展。 大學不應是知識的象牙塔, 更應該是知識的燈塔。 高校應當融入城市發(fā)展。 當下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都需要通過增加文化內(nèi)涵進行改造和升級, 需要大量復合型文化創(chuàng)意人才。 高校師資匯集了各個學科的人才, 不應只用于培養(yǎng)學生, 也應發(fā)揮高校自身優(yōu)勢促進社會各行業(yè)的發(fā)展。 因此,高校應充分開放以促進與地方機構的交流。 京劇翻譯學術性強, 準確度要求高,需要精敲細磨, 不適合翻譯機構在短期內(nèi)完成。 京劇翻譯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都非常高, 長遠看發(fā)展前景廣闊。 目前,許多高校的英語教師都在研究京劇字幕翻譯,也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包括京劇的翻譯技巧, 京劇的行當和門類介紹, 京劇服裝和京劇文化英譯等。 但是,京劇翻譯方面的研究仍然有諸多不足。 一方面,高校教師不了解京劇院團的實際演出情況, 對京劇的唱段含義理解不夠透徹,存在“閉門造車”的嫌疑。 這種情況下,翻譯的作品的準確性有待商榷; 另一方面, 對京劇的翻譯沒有形成體系, 不足以滿足京劇演出的英文字幕需求。 此外,京劇院團缺乏與高校合作, 不了解與高校合作的可行性, 缺乏解決字幕翻譯難題的途徑。高校與京劇院團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有利于將已有的翻譯成果應用于京劇翻譯實踐, 實現(xiàn)翻譯的現(xiàn)實價值, 解決京劇院團字幕翻譯人才緊缺的問題, 滿足京劇字幕的翻譯需求。 同時,也促進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這樣的合作應該是持續(xù)的,必將促進京劇翻譯專業(yè)水平提升, 為京劇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有力的翻譯支持, 成為京劇走出國門的堅強后盾。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開展, 文化的輸出和傳播將更加廣泛, 高校應發(fā)揮在文化服務中的作用, 京劇院團也應以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 爭取高校的合作和支持, 助力京劇藝術傳播到世界各地, 使中國國粹發(fā)揚光大。
京劇的海外傳播離不開字幕翻譯,開展京劇字幕翻譯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京劇表演團體與擁有語言服務資源的高校通力合作。字幕翻譯必須針對京劇舞臺演出的特點,結合翻譯相關理論,采用切實有效的翻譯策略。既要保留京劇的文化特色,又要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的。京劇中非語言要素的說明和翻譯也是幫助觀眾理解劇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京劇字幕播放技術和設備急需提高和改進,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是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重新煥發(fā)生機的必然要求??傊?加強京劇字幕翻譯制作和研究將推動京劇的海外傳播,助力京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