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鑫 四川輕化工大學
扎染藝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在秦漢時期就已廣泛流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很深的影響,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扎染也稱作“絞染”或“絞纈”,通過線縫、線捆綁、線扎的手法扎結部分織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扎染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是中國傳統(tǒng)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這種獨特的染色和捆綁工藝造就了扎染藝術特殊的藝術美感,暈染肌理的效果和樸素的自然紋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國古代的扎纈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在現代,雖然扎染工藝已被漸漸應用于服飾、家紡等領域,但是在學校的課程中開設得很少,只有個別美術院?;蚴敲佬g專業(yè)開設了一些扎染課程。如何讓這個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重放異彩?我們應該從娃娃抓起,讓傳統(tǒng)的扎染工藝出現在兒童的美術課堂中,讓新一代的兒童從小就能體驗和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
扎染藝術教學主要體現在欣賞、制作、展覽、評價等幾個方面。在扎染藝術教學中,教師應以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欣賞不同的扎染工藝,讓學生了解扎染工藝是什么樣的。通過有趣味的制作方法展示,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制作扎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扎染藝術的傳統(tǒng)性和獨特性,并對扎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在傳承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美術學習既是技能學習,也是文化學習,這種學習是在沉浸情境中進行的。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扎染作品,或通過各種媒介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扎染畫,或將扎染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展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扎染T恤、一些小的手絹或背包。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對扎染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扎染課程的教學奠定基礎。
教師要重視兒童在學習中的體驗,在兒童學習扎染的過程中,教授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開展扎染工藝的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用形象的聯(lián)想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前期嘗試探索,教師應找出適合學生的材料和方法,用他們熟悉的不同圖案的小珠子等包裹在棉布里,用皮筋扎緊,染色后會有深淺不一的花紋,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扎染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用比較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操作經驗,并引導學生互相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捆扎情況,尤其要細致觀察皮筋捆扎時的疏密變化和布料的折疊方法,再引導學生猜測可能出現的花紋,使學生觀察紋理效果及布料,分析差異,讓學生了解皮筋纏繞緊密就會有粗粗的環(huán)形花紋,有空隙則會出現細細的環(huán)形花紋。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剩余布料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讓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作出來的扎染作品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最后,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規(guī)則圖案的扎染作品,告訴學生不同的扎法有不同的花紋,分別展示出花紋的圖案和扎花方法和位置的示意圖,如圓形花紋、菱形花紋、線形花紋等,如中心扎、四角扎、對邊卷折扎、對角卷折扎等,讓學生自行連線猜測扎法與圖形的對應關系,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和感受扎染的藝術魅力。
學??梢酝ㄟ^舉辦作品展覽的方式來展示學生的扎染成果,通過學生間相互投票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最喜愛的作品。此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網絡搭建平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上傳優(yōu)秀作品,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學生的創(chuàng)作成果,從而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扎染的興趣。
每次扎染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多方面的評價方式表揚和鼓勵學生。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扎染作品進行肯定與贊揚,這樣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扎染的積極性。其次,學生的自我評價也至關重要。學生對自己的扎染作品進行評價,一方面能肯定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扎染藝術。再次,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是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評價鑒賞能力。作為評價者,學生提高了其對作品的欣賞能力;作為被評價者,學生收獲了老師和同學的各種意見,從而促進其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扎染工藝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對當前的兒童美術教育有很重要的意義。雖然現在的兒童美術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平面的繪畫,也增添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手段,如陶藝等,但在傳統(tǒng)工藝上,兒童美術教育還是有缺失的,我們應該加強對兒童美術的基礎教育,讓傳統(tǒng)的文化藝術從兒童抓起,使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入的認知。扎染工藝的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也使繪畫的媒介不再拘泥于畫紙,還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對美的理解。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技能的培養(yǎng),更主要的是育人,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看到藝術隱含的民族文化,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進而讓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