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宇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凌津灘中學,湖南 常德 415700)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主要地和學生進行互動的手段就是課堂提問。一個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有正向的鼓勵作用,通過不同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課堂的主人,也使得課堂氣氛得到調整,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與此同時,學生對于提問的回答也能較好地反映他們的思維模式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時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作出及時的調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因此做到提問的有效性是教學中的一大重點。
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情況來看,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提問,大多問題出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提問過于簡單,太過簡單的提問讓學生無法進行真正的思考,思維只停留在表面,而沒有深入去探索、去挖掘,學生也就漸漸失去了獨自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教師的提問難度太大,對小學階段還未真正有完整性系統(tǒng)化思維模式的學生而言,脫離了他的認知水平,往往讓學生難以理解也無從下手,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課堂流程和課堂氛圍可能會就此僵化,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效率也較為低下。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情況,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思考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不盡相同,在進行提問時,要了解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識水平作為基礎,在保持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信心的前提下,讓學生積極進行思考探索。例如,針對思考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提問,要以夯實基礎為主,如“文章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并利用此修辭手法造句”對于知識水平相對中等的學生而言,提問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要引發(fā)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如“文章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是一個怎樣的過程”,不僅需要敏銳的觀察力,還要深入體會人物情感進行思考,針對思考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訓練他們的發(fā)散性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如“如果你是文章的主人公,你會怎么做”讓學生結合文章背景、人物特性與自己的思考進行充分的想象。通過不同程度的問題,教師可以使全體學生得到有效的思考訓練,從而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獲得新的成長。
過于單一的提問形式會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習沒有新鮮感,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提問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比如教師可以采取啟發(fā)式的提問方法,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可多用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學內容是風景散文可以對學生提問,“你印象里的某某風景是什么樣子的呢?”促使學生展開交流與互動,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之后進行文章教學時就會事半功倍。教師也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提問方法,可多用于在課后總結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提問內容過于單一,只針對于文章的某一內容某一小節(jié)進行提問,探究式則總攬大局,讓學生通過對全文進行分析理解,仔細思考之后得出答案,提問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種,最主要的是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思考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所以教師要不時通過提問拉回學生已經轉移了的注意力,并盡量通過饒有趣味的提問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jù)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情,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提問,比如猜謎語、舉例子、打比方等,從而避免只用僵硬的閱讀教材進行知識講授,而是寓教于樂,通過有趣的課堂互動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增強課堂的活躍氛圍,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主動提問,學生能進行主動提問是其思考能力提升的表現(xiàn),具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知識。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只是單純地提出問題學生進行解答,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提問,一方面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思維結構,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獲得及時的反饋能夠調整教學內容,對癥下藥?!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效的提問就是學和思結合在一起,在思考的同時進行知識學習,在學習的同時提高思考能力,充分發(fā)揮小學階段學生想象力豐富,接受新事物快的特點,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在進行有效提問的同時,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做好有效提問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達到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