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柳泉鎮(zhèn)南房上小學,河北 廊坊 065500)
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基礎是生活即教育,要貼近生活實施教育,讓教育與生活密切相連。生活化教育是一種思想,可以將其應用到教育中的各個方面,尤其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也應注重生活化,從生活中提煉經(jīng)驗與情感,從生活開始借鑒與探究。為此,作文教學應從生活化角度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作文教學,融入濃厚的生活氣息,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
1.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其中主要包含“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種命題,作為語文教師,應深入研究生活教育理論,參透其中所蘊含的教育真諦,因為生活教育對于作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寫作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體驗,即使語言再華麗也無法深入人心,所以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論,讓作文教學回歸到生活當中,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學生作文的靈性;其二,不管是學校生活還是家庭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需要學生具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不但要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情,更要具備將生活現(xiàn)象轉化為語言文字的能力,只有生動直觀地反映生活,才能寫出具體生動的文字。
2.教育即生活理論
這一理論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提出的,意在強調(diào)教育之于生活的意義,直觀揭示了教育和生活之間的本質(zhì)關聯(lián)。這一理論一經(jīng)提出,點燃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探究熱情,尤其在作文教學中,更應注重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結合其本質(zhì)內(nèi)涵,促進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大踏步發(fā)展。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作文教學是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必然需要,為此,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關注生活,更要關注學生生活,在學生生活與作文教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引導學生在“教育即生活”理論下感悟生活的真諦,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從建構主義角度來說,學習是學習者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針對外部刺激而做出積極主動的選擇、處理與加工,在這一過程中要對新舊知識進行對比分析、相互作用,最終所構建出來的新知識應以人為主體,其中滲透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在作文教學中,即使學生所關注的是同一事物,但是也會因為不同個體而產(chǎn)生不同的思想,所以寫出來的作品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作為語文教師,切忌忽略學生原有的知識體驗,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寫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所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作為寫作題材,這就要求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夠從生活中尋找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就應加強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使學生擁有符合自身年齡特征的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與感悟,如引導學生觀察螞蟻怎樣傳遞信息,怎樣搬運食物;引導學生觀察早上的太陽、中午的太陽、傍晚的太陽分別是什么顏色;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微笑、爺爺奶奶的頭發(fā)、老師的表情、同學的相貌特征;引導學生觀察家里的布局;等等。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觀察能力,才能為接下來的寫作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當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寫下來時,教師要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哪怕學生寫出的僅僅是幾句話,也要采用積極的評論方式,切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只要學生在寫作初期能夠?qū)懗鲑N近生活的語句,就是好的開始,然后通過逐步的培養(yǎng)訓練,讓學生不但要學會看,還要學會聽,最終寫出一篇有血有肉的觀察作文。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但是有的學生卻不愿過多接觸生活,把自己封閉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除了上學放學,就是吃飯睡覺玩游戲,這樣的生活自然是枯燥乏味的,無形中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不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回歸生活、熱愛生活,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物。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每周的班會時間,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講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趣聞趣事,在與全班學生一起分享的同時,不但充實了自己的生活,也調(diào)動了其他學生參與生活的樂趣,如此一來,學生的視野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自己的家庭成員,體驗一天的家庭生活:觀察班級中的同學以及體驗一天的學習生活;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作品,讓學生自己朗讀作文等。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品味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精彩之處,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
為了提高生活化作文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完成之后再進行寫作活動。雖然這樣的教學活動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是卻能夠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社會體驗。比如,組織學生對本區(qū)周邊河流的污染情況進行調(diào)查,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合作分工,分別選出觀察員、記錄員、統(tǒng)計員、匯報員等,經(jīng)過一周左右的調(diào)查取證,教師可以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各個小組進行匯報總結。學生的調(diào)查總結報告都寫得非常好,可以看出學生的調(diào)查過程非常仔細,并發(fā)現(xiàn)了河流污染的根本原因,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他們在作文中呼吁社會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由此可見,通過社會調(diào)查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總之,生活化作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本質(zhì),能夠運用生活化語言描述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從生活化教學出發(fā),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習作有血有肉,充滿濃郁的生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