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春風
【摘要】目的 討論康復護理措施在腦血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治處理的腦血栓患者72例,隨機劃分為兩組。參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增加應用康復護理措施。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護理措施在腦血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腦血栓;康復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腦血栓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一種危重病癥,具備較高的致死率,而且大部分腦血栓患者經(jīng)相關診治處理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1]。腦血栓疾病的患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群,且多為男性患者。本次研究將著重討論康復護理措施在腦血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72例在我院接受診治處理的腦血栓患者,隨機劃分為兩組。參照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66.23±3.23)歲;觀察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65.76±3.76)歲。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即予以患者飲食干預、日常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基于參照組增加運用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首先應創(chuàng)建患者的個人資料庫,實時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癥發(fā)展情況及用藥情況,并以此為依據(jù)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增強患者對腦血栓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注重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同時應幫助患者快速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削弱患者對治療環(huán)境的陌生感及緊張感;(2)對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評估,以便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策略。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以便緩解患者的緊張感、恐懼感,增強患者的診治依從性及配合度。通過鼓勵、傾聽、共情等方式幫助患者調節(jié)情緒,借助心理啟發(fā)方式增強患者的情感認知能力、行為認知能力及思維活動能力。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習慣性錯誤,并運用新的方式解釋或替代當前的思維邏輯,從而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同時需依據(jù)患者病情的康復情況,對康復計劃進行適當?shù)恼{整及優(yōu)化;(3)予以患者體位指導,幫助患者完成翻身動作,以有效預防褥瘡、深靜脈血栓及墜積性肺炎,確保患者的患肢處于優(yōu)良肢位,以防產(chǎn)生肌肉痙攣;(4)給予患者平衡及坐位訓練,以提升患者的平衡力。首次進行坐位訓練時,應提醒患者盡量避免直立坐位。輔助患者進行患側關節(jié)的主動性功能訓練及被動性功能訓練,包括腕指關節(jié)活動、內外旋展肩關節(jié)、肩關節(jié)屈曲等,訓練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5)增強患者家屬在護理過程中的參與度,同時提醒患者家屬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以便為患者提供一個和諧溫馨的康復環(huán)境,從而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的評價標準參照生活質量量表SF-36[2],評價項目主要為健康得分、生活滿意度、社會評價、情感指數(shù)等。每一項評分的最高分值均為100分,且生活質量的優(yōu)良性與評分分值呈正相關關系。
(2)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負面情緒的波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負面情緒的評價指標為抑郁情緒、焦躁情緒。抑郁情緒的評斷參考標準為抑郁情緒自評量表,評分的最高分值均為100分,且患者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與評分分值呈正相關關系。焦躁情緒的評斷參考標準為焦躁郁情緒自評量表,評分的最高分值均為100分,且患者焦躁情緒的嚴重程度與評分分值呈正相關關系。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選用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數(shù)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為x±s;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數(shù)據(jù)的表現(xiàn)形式為率。P<0.05認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的健康得分、生活滿意度、社會評價、情感指數(shù)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活滿意度、健康得分、社會評價、情感指數(shù)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依次為(55.92±6.94)分、(55.27±6.37)分,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抑郁情緒評分依次為(54.32±6.54)分、(54.75±6.93)分。干預后,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依次為(49.33±5.84)分、(44.32±5.03)分,參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抑郁情緒評分依次為(48.12±5.92)分、(43.29±5.03)分。干預前,對兩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進行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腦血栓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對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威脅的疾病,而且經(jīng)相關診治處理后,大部分腦血栓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這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祻妥o理模式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是康復護理模式的核心內容。研究發(fā)現(xiàn),對腦血栓患者應用康復護理措施進行臨床護理,能夠充分調動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強患者及其家屬在護理過程中的參與度,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化護理服務質量??祻妥o理模式不僅注重培養(yǎng)醫(yī)患之間的親密關系,同時注重增強患者家屬在護理過程中的參與度及監(jiān)督職能,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三者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增強患者的診治依從性及配合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改善患者預后。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兩組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焦躁情緒評分、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參照組。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措施在腦血栓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李美麗,李 琴.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9,23(22):67-69.
[2] 魏小蘭,王 莉.護理干預對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4):715-7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