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鑫
進行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書面表達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對這個階段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不斷地引導學生,激勵學生,使他們可以熱愛作文。但目前為止,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群體共同努力,一起改進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
我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時過于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反而忽略了對學生在寫作時的興趣愛好和思維邏輯的培養(yǎng)。這些教學問題主要是受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總是會以最終面對考試為目的,要求學生背誦作文固定模板,大力鼓動學生最好按照作文模板進行寫作,這使學生的寫作過程變得乏味無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作文的創(chuàng)作興趣。
目前翻看小學生的作文可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內容都已經脫離現實生活了,作文內容更是華而不實,胡編亂造者越來越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不到位,學生對教師的作文任務要求理解不夠,從而在作文中寫下脫離實際生活的大片空話。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過于自我,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作文其實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需要學生的親身投入和自我實踐,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而不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是不利于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容易因為壓抑學生的天性而影響他們的后期創(chuàng)作。
小學生作文脫離生活問題的存在就是因為教師教學方法使用的不當,教師輕視了教學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式教學來增加課堂的生活氣息,把作文教學融入生活情境,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更直接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小學生的天性活潑,教師創(chuàng)設的各種生活情境以及生活實踐剛好也符合他們對學習的需求,學生在作文練習時就可以熟練地運用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東西,這不僅對他們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還能鍛煉他們的思維邏輯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益處。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寫作能力的提高,而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一個缺乏閱讀能力的學生很難激發(fā)對作文的興趣,一定的閱讀訓練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加入一些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鍛煉。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yōu)秀范文供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然后組織他們討論對文章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可以從中學到哪些寫作方法。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其實教師還可以組織他們講故事,通過鍛煉口語表達來間接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的激發(fā),教師可以通過新穎的課堂教學拉近學生和作文的距離,也要多多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敢于創(chuàng)作。比如,在進行“音樂”相關主題的作文教學時,可以播放一些音樂喚醒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寫“風景”相關主題時,給他們展示一些風景圖片等等。教師一定要營造與寫作主題相關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融入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提高他們的寫作主動性。
總之,作文教學要以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為準,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除了教授學生作文技巧,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在作文的同時觀察生活,把自己的實際生活融入作文里,使作文更具真實性。小學生本就是具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學生群體,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寫作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