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作為紀實性學科,教材上也全部都是概念性平鋪直敘的講述,初中歷史在初中生的心目中成了十分枯燥的學科,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興趣較差,課堂氛圍較差等現象的產生,使得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效率普遍偏低。
實際上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初中學生是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多種電視劇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古代歷史的看法。這就導致教學目標不單純地進行知識性教學,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感和認知能力進行教學,教師除了需要對正統(tǒng)的教材上的歷史進行傳播和解答以外,還需要讓學生認識到正史和野史的不同。
以《秦統(tǒng)一中國》為例,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秦統(tǒng)一六國的情況和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了解統(tǒng)一國家建立對于歷史的意義。但是由于大部分同學都看過《尋秦記》《神話》《英雄》之類的電視連續(xù)劇,影響著學生對秦始皇的觀感。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之前通過合適的課堂導入,讓學生認識到歷史課堂與生活中的魔改劇情是不同的。
比如說教師可以用動畫演示戰(zhàn)國七雄的具體名稱和大概位置,讓學生猜測秦滅六國的順序,之后以動畫的形式來對正確順序進行顯現,重點突出秦國的政治策略讓學生找出其中“遠交近攻”的規(guī)律,并用多彩的動畫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拉入到歷史的長河中,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刺激。學生對古人是好奇且陌生的,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古代故事,讓學生據此進行角色扮演,不僅能夠讓參與的學生對故事進行牢固記憶,還能讓其他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從而愿意正視歷史課堂。
比如教師可以以秦王朝的治理,衍生一個角色扮演小故事《每日早朝》,讓學生對秦王朝的朝會進行觀看和表演,感受不同官級大臣的不同說話方式和秦始皇的不同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提醒學生思考這次朝會的主要內容和秦始皇想要提出的措施,并思考為什么所有的大臣都需要聽秦始皇的命令呢?他們都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感受官僚體制和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國封建社會。也可以根據秦統(tǒng)一六國后統(tǒng)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等一些措施,對歷史故事進行自編,將知識點穿插于故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生活化的故事扮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興趣,并在此條件下引導學生思考秦朝的這些舉措能夠帶來什么積極作用?讓學生完成知識性的思考和理解。
當然,想要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還需要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初中生的注意力是飄忽不定的,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因此,教師需要用任務性的引導,督促他們進行課堂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和討論,之后抽取學生進行回答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危機感和緊促感,并通過問題的生動提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能力,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比如在進行焚書坑儒這個過程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要焚的書,都是一些什么書呢?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吸收多方意見,理解封建社會下,控制百姓思想的政治套路,并進行總結性敘述,完成對“焚書坑儒”這一歷史事件的認知,在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
總的來說,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進行教學過程的設置,以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和思考能力為探索點,進行教學過程的改進,更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