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市于家窩堡學校,遼寧 沈陽 110300)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英語教學必須加強文化內涵的滲透、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育才可以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運用較地道的英語進行交流,全方位地實施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
(一)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語言反映民族的特征,它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理解一國的語言,必須了解其文化?,F代化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成了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二)文化差異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發(fā)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并促進英語的正確使用,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因此,語言的文化差異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應該在小學英語起始階段就開始受到重視。
(三)文化教育差異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在英語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與應付考試,常常使課文教學成為單純的知識講授,常常遵循“讀單詞—講解分析—翻譯—背誦”的固定模式進行。這樣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課文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久而久之使學生對英語產生了厭學情緒。而在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卻能改變這種狀態(tài)。教學中,講解西方人怎么過節(jié)、他們的飲食習慣等涉及文化的內容時,學生會非常感興趣,逐漸對英語學習也充滿了興趣。
(一)廣泛搜集,梳理歸類,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
1.稱呼語:受漢語思維影響,學生們會把王老師=Wang Teacher 。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的稱呼人一般都用Miss,Mr,Mrs,Ms 等。還有英語國家中姓名和我們國家的稱呼有所不同:他們是把姓放在后,名放在前,如李約翰應該為John Li。
2.贊美。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3.介紹。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二)課堂教學是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的主要途徑
1.樹立正確觀念,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必須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教學中老師們都借鑒西方理念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嘗試,學說英語,鼓勵學生質疑。我們也勇于承認自己的過失。一句簡單的Thank you.或 I’m so sorry.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把民主的氣氛帶進了課堂。
2.轉變思維方式,強化中西方文化差異意識
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難以擺脫母語的干擾,常用我們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來回答。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組織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練習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機會學說英語。讓孩子在應用中發(fā)現母語與英語之間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不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
3.英語活動是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的必要補充
英語活動是英語課堂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靈活、恰當地運用知識的平臺。要把英語活動作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
在英語實踐課中老師在教學時把中英兩種地址的寫法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并適當講解它們的差異。學生認識到這一文化差異,在交際運用中,就會注意而不致弄錯。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適時傳播文化知識。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細節(jié),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播一些淺顯的文化知識。
面向21 世紀,教師如何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一)教師要提高對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產生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終身學習,孜孜不倦,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改善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教育迅速發(fā)展的要求。
(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內涵的滲透,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文化因素。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較地道的英語進行交流。
(四)要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英、美等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加強英語活動。為學生打造輕松、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實際的語境,使教學活動化、情境化,激發(fā)學英語的熱情和自信心,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