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友
(貴州省務川縣柏村中心完小,貴州 務川 564306)
素質教育的提出,在教育界乃至全國激起了一層又一層浪花,在語文教育領域更是如同一陣陣春風吹綠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我們的語文教師們自覺地、信心百倍地擔當起了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任,同課異構,一課多上等,集體備課,積極探索,提高語文素質途徑、方法。就目前而言,的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要適應當今與未來社會需要,還得努力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以教育方針為指針,以深化教育改革為動力,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為基礎,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主。
今年9 月9 日,總書記到北京八一學??赐繂枎熒?,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教師是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應受到尊敬,要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習總書記強調說: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人。
我們將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概括為三傳四引,站在中國教育由大向強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而對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更高期待,廣大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三傳四引內涵,切實踐行三傳四引精神 。
我們學校的老師們,用具體行動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用每一堂課,每一句話,告訴學生,真正的愛國是怎么樣的。
習總書記到北京師范大學時說,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習總書記樸素的話語,道出了對教師的殷切希望和對教育的的深切期待,廣大教師應對照“標準像”照一照“理想信念”,照一照“道德情操”,照一照“扎實學識”,照一照“仁愛之心”,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
育人德為先,成才先成人。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把德育擺在語文教學的首位,結合身邊的人和事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上《冬眠》一課時,以常見的松花蛇、黑蛇…為例,教育學生如何保護好這些老鼠的“天敵”,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熱愛大自然,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良好道德品質。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于提高學生文化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基礎?!睂懞米质墙處煹幕炯寄?。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與教師的嚴格要求有關,教師的身教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個個奇妙的音符,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譜出優(yōu)美的樂章,那蒼勁有力、清新俊秀的筆畫會給學生以振奮和力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書寫一手漂亮的規(guī)范字,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為學生書寫規(guī)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觀規(guī)范的字體還能滿足學生的欣賞欲望。作為語文教師,寫好字,用心去寫,讓漢字有靈性,讓漢字里有血液流淌,引領孩子們發(fā)現(xiàn)祖國的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了解祖國語言文字悠久歷史,從而熱愛自己的語言文字。寫好漢字,是一個教師應該擁有的景。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yè)語言。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語言面貌、語言素質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說普通話,要求做到準確、明白、生動、形象,有條理,有吸引力,高低強弱音量適當,并且沒有“嗯”“啊”之類的口頭禪。做到了這些,當教師借助語言這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向學生傳授知識、講明道理之時,學生就愛聽、愿聽。因為每個漢字里都有豐富的情感,漂亮的音符,他們會沉醉在課堂里。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寫好了規(guī)范字,說好普通話,讓漢字美起來活起來是對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
(一)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因此,作為一堂課的切入點,導語的設計先聲奪人,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的作用。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遐想,期盼,進而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
(二)課堂提問應當基于教學目的設計,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清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更好幫助學生走進文本的講解和及時評價教學效果,掌控教學的進程。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應當精簡問題,努力做到問題的精當,這也就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自覺行動。以我教授小學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一課為例,當我的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后,都笑老虎的愚蠢,于是此時,我便順著學生的思維巧妙地提出:“假如老虎再次抓住狐貍,它將怎樣做”?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積極的思考,不一會兒功夫,他們積極發(fā)言,有的說老虎會再次騙過狐貍……,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優(yōu)美生動的導語可以創(chuàng)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好情境,教師言簡意賅,精煉生動的開講、恰到好處的設問、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發(fā)展意識,促進學生主動探討和發(fā)現(xiàn)。在小朋友們學習情緒極為高漲時,導入新課。
(一)在語文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積極發(fā)問,對學生的回答無論對錯,都應盡量找出答案中有理由的一兩點,給予充分的誠心誠意的肯定與表揚,不要對學生的回答徹底否定,造成他們的恐懼心理,導致從此再也不敢發(fā)問。
(二)在語文課堂上,要更好地融洽師生關系,這樣既能驅動教師的滿腔熱情,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一個可親可敬的“推心置腹”的朋友,這樣才有敲開學生的心扉,掏出學生的心里話,否則,帶來的是學生的謊言和緊張,使之像機器一樣被動地接受灌輸。
(三)在語文課堂上,要讓學生感覺自己的老師是誠實一位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年青老師在上語文課時,學生問他,“囊”括的“囊”怎么寫,他略停片刻,叫學生自己下去翻字典,以后記得牢一些,有人認為這位教師比較機智,會控制課堂,但筆者不敢茍同。古人言:“誠者,天之道也”。一個教師為了明確所謂“師道尊嚴”,在學生面前掩蓋未知的事物,這且不荒唐嗎?
誠實是立教之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減輕過重課堂負擔的根本。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改革的實踐,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品位,在教學中要致力于精講。啰嗦、繁雜、瑣碎的東西盡量少講,語言要精練、生動,使學生很能集中精力聽,很容易理解、達到四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語文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堅持啟發(fā)式的指導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應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和思考。讓學生讀起來,聲情并茂的讀,邊讀邊感悟,學會批注,然后讓學生起來說,鼓勵學生大膽說,說出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適時、適宜的指導。教師知識引領者,在迷茫的地方,教師只是點撥者。
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一些教師無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課時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地向學生“滿堂灌”這種“填鴨式”的硬灌,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的,這樣的方式,就好比海棉吸水一樣,吸進去的是水,擠出來的還是水。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應合理設計精練的作業(yè)和興趣作業(yè),力求體現(xiàn)“適度、適量、靈活”講究針對性,得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作業(yè)要講求典型性,通過練習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現(xiàn)所學知識技能技巧的遷移。禁止任何重復作業(yè)和無效的“題海戰(zhàn)先要轉變思想觀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師上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我們除了接受性學習,還要研究性和分享性學習,建構最新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引領孩子們群文閱讀,比較性的讀,學會分析和比較。
優(yōu)良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原動力。使學生以高昂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激發(fā)興趣。興趣可以導致學習情緒輕松,愉快和高漲。語文教師如果語言生動形象,機智幽默,妙趣橫生,準確嚴密,回味無窮,配上豐富的表情,得體的手勢與動作,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感情。語文課文大多是文質優(yōu)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強,語文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激活氣氛。有的老師喜歡課堂上“靜下來”,其實,課堂不應該是老師一統(tǒng)天下。教師只是一個“導演”,要真正演好一場戲,還需要演員的發(fā)揮。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指導,疏導,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放大膽量,敢于說話。敢于質疑,敢于爭辯。這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常言道:教有法而無定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亦多術也,運用在于人……貴能令三反,觸處自有申”??梢娬Z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真正掌握,靈活運用。不能讓學生導入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死胡同,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全新的語文課堂應該做到既生動活潑,又切實有效,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閱讀,使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yǎng)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