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江西藝術職業(yè)學院)
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有別于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理念,在單一和固化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般就是學生被動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則轉化為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課前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進行預習,初步了解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再通過課上與老師和同學共同對不理解的知識問題進行探討,增強學生參與感,讓學生更加積極和主動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科技的發(fā)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和利用這一資源,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在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利用教學平臺,將舞蹈知識內容通過信息技術傳播到平臺中,充分發(fā)揮出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舞蹈專業(yè)課中的作用。
在高職院校舞蹈專業(yè)課中使用“翻轉課程”教學模式,舞蹈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進度自主安排課程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自行設計和錄制舞蹈教學視頻并設置好課程難度、目標和結構。然后在視頻錄制的過程中做好有針對性的講解。
例如在教授苗族蘆笙舞時,教師在錄制的教學視頻中除了基本的舞步、舞姿和節(jié)奏等的講解外,還可以加入更加展示細節(jié)的圖片和動畫,對這個舞蹈所涉及的難點進行分解講授和強調,達到學生從視覺上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和學習的效果。另外,不同的舞蹈也會有部分相似的動作,學生對此或許會產生疑惑,例如回族和維吾爾族的民族舞蹈中均有“顫”和“擺”的動作,教師這時就可以通過視頻對這兩種舞蹈的區(qū)別向學生們展示:回族舞蹈富有回族生活的真實性,通過模仿勞動場面展現(xiàn)出回族人民的質樸和純真的民族情感,而維吾爾族的動作要點在于“顫”,微顫而不竄,展示出熱情青春之感。
除此之外,教師還須全面考慮教學過程會涉及的各個方面的諸多問題,包括在制作教學視頻時應確定什么樣的主題、達到什么樣的視覺效果、課程結構與授課進度如何安排更好以及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等等。學生們完全可以通過視頻進行課前預習,還可以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與老師和同學互相交流學習心得,探討學習問題。
知識現(xiàn)在可分為系統(tǒng)化知識與碎片化知識,不同的教學模式適合不同的知識類型,而翻轉課堂更多的是用于碎片化知識授課,學習資源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同樣能夠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特征。因此,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舞蹈教材資源上應用,應遵循以下兩點內容:
首先,翻轉課程可以借由微課的形式來呈現(xiàn)所有的知識點?!拔⒄n”作為新知識時代衍生出來并流行的一種教學資源,其主要特點是教學時間短而目標明確、內容少而主題突出、資源容量小但針對性強、結構情境化且具備可操作性。這些優(yōu)勢都可以將傳統(tǒng)模式的一堂課的課程內容細分為幾個部分進行教學。學生們在課堂學習時的注意力大概可以保持15 分鐘左右,很難維持注意力完成一堂課四十五分鐘的學習,從這方面來說,碎片化的學習方式能夠提升學生注意,保持學習興趣。
其次,舞蹈教師需要自己設計和錄制翻轉課堂的教學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受眾群體設定為學習者,結合受眾特點設計課程內容,制作出合適的基礎知識講解和全面分析的教學資源。這種個性化的教學資源主題鮮明、結構緊湊,融合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解析,營造了一個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業(yè)水平。
“翻轉課程”教學模式除了有前期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設計和利用,中期授課教學外,后期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翻轉課堂中,舞蹈教師應預留些時間,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思考,創(chuàng)造互相交流和分享收貨的氛圍和機會,即:教師應該根據(jù)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綜合地反思與評價,學生也應該根據(jù)學習情況總結收獲和評價。
翻轉課堂課后教學評價可由三個部分構成: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應該針對包括課前視頻預習、課中學習效果與問題探討,以及實踐技能掌握等內容作出評價和反饋或者提出建議。教師則需針對包括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善對策作出反思,以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和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可以了解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共同改善以爭取后續(xù)課程教學可以進展得更順利。同樣地,師生還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總結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改進之,才能不斷完善教學實踐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須充分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應用于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借鑒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改進加強其信息化、多元化和融合性強的特點,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當前,翻轉課堂在高職舞蹈專業(yè)課中的運用成果已經初見成效,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與高職院校教學大趨勢相適應,非常容易讓舞蹈學生們接納和參與,未來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的實踐也依然還需要師生不斷嘗試和改進,以求發(fā)揮更大的教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