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玲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南關中學,河北 承德 068350)
為了適應21世紀人才發(fā)展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國已實行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基礎學科的思品課,依據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上都有了嶄新的變化。中學思品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中學教師,因此中學思品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品課“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為此,筆者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做了點滴嘗試。
古詩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名詩常常寓意深刻,給人啟迪,令人深思,把這些詩句運用于思品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思品道理。比如在學習“封建土地所有制”這一知識點時,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并設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再請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出原因。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擴大了知識面,做到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 不僅名詩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來,巧助思品課教學。例如在講“艱苦奮斗”這一知識點時,我先讓學生搜集不同時代關于艱苦奮斗的名言,然后上課時讓學生發(fā)言,同學們列舉了“艱苦奮斗,玉汝于成”、“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通過這些名句,學生深刻領悟到了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當代中學生更要發(fā)揚這種精神。實踐證明,在思品課堂引用名句名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過程的熱情,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教師就要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原給學生,讓他們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而在思品課上構建活動課,則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內容時,我采用了讓學生“現身說法”的形式。課前先讓學生調查其祖輩、父輩的生活經歷,請他們談談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同學們興致勃勃,各抒己見,從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談了改革開放的變化,此時得出結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說服力。 思想思品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筆者在講解“談社會理想,樹堅定信念”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思品理論的傳授。通過課堂授課方式的調整,使思品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思品課自然受歡迎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遠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為了強化思品理論教學,在上課時適當引入音樂,用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心聲召喚學生、教育學生,引發(fā)其對科學理論的共鳴,可以使思品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如,在講《中國環(huán)境問題》時,又播放了《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這些歌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珍惜、熱愛美好環(huán)境的熱情,而且也讓學生有了保護環(huán)境,同破壞環(huán)境行為做斗爭的堅強決心。
學生的認識能力是否會有長足的進步,常常取決于我們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外界條件。在過去教學中,多數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教師只是講講、寫寫,學生只是聽聽、記記,對知識的理解,認識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難真正搞清楚,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媒體也逐漸走入課堂,廣泛用于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諸如電影、電視,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代替了過去把黑板、粉筆作為教具的教學模式,即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把學生帶入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覺得生動有趣,這樣就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講《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這一知識點時,播放電視記錄片,讓學生欣賞草原美景的空曠,沙漠戈壁的荒涼,草原沙漠化的加劇,牧區(qū)經濟的騰飛,牧民的抱怨與無奈的畫面,再讓學生聆聽歌曲《美麗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結合畫面的內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國家實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原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感性上體會到黨的英明和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政策的偉大。這樣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思品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思品課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