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珍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習慣將自身放在很重要的教學位置,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位置,導致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興趣喪失,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影響了生物學科自身的價值發(fā)揮。而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則可以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通過啟發(fā)式教學,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如下的學習影響:其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不再進行機械記憶,而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幫助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二,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啟發(fā)教學,學生更加愿意聽從教師的安排和指導,他們的學習自主意識逐漸形成。為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讓啟發(fā)式教學助力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提升。
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實驗教學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的基本手段,通過進行實驗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為了追趕課堂時間而一味給學生灌輸實驗的相關理論,導致學生無法將生物的具體現象理解,降低了實驗的啟發(fā)教育意義。為此,在進行相關的實驗教學中,生物教師一方面要進行一定的問題啟發(fā),一方面要給予學生參與實驗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領悟生物的具體真理。
例如,以《練習使用顯微鏡》為例,在講述本節(jié)課的有關知識時,我沒有一味地為學生講述如何使用顯微鏡,避開了對學生進行相關注意事項的灌輸,而是先給學生出了一些相關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相關的實驗和操作。首先,在玻片上寫出“上”字,然后給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下:100倍的物鏡和300倍的物鏡相比,哪個物鏡下看到的物體最多呢?哪個物鏡的鏡頭長呢?上字在顯微鏡下呈現的是什么呢?之后,我讓學生用顯微鏡進行實際的操作,并回答上述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們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通過這樣的問題啟發(fā)和相關的實驗操作,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操作積極性,還提升了生物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
初中生物知識的抽象性清晰可見,為了讓學生掌握生物學科中的概念,一些生物教師采用了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僅聽得昏昏欲睡,教師教得口干舌燥,可謂皆大悲傷。而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到,教師要盡力運用啟發(fā)式的語氣進行教學,力爭讓課堂充滿積極的趣味。實現這樣的教學設想的前提之一就是,教師可以轉換自己的教學方式和語氣,使用一定的語言技巧,將紛繁復雜的生物知識變成形象和富有趣味的內容。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具有風趣幽默的學習段子甚至可以用編寫的順口溜等形式讓學生記憶一些生物學的概念。就拿細胞分裂這一知識點而言,我在教學中將分裂比喻成人們打牌時的洗牌,要想開始一盤新的撲克局面,就要先分裂再組合。讓學生在比較形象的解釋中理解了這一概念。如此,在更為形象的解釋中,學生不僅更加清晰理解了生物的相關概念,還提升了生物的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是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基本助力,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部分學生因為自身的學習基礎不同或者學習態(tài)度不同,導致了他們在生物學中的綜合能力不同。為此,在實際教學中,生物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差異,并采用不同的指導形式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引導,從而將啟發(fā)式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情感因素出發(fā),了解學生對于生物的認知,及學生在學習生物中的具體問題,并分析學生平時的性格,從而讓學生制定出下一個學習目標。對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較為細膩而且短期的目標,對于性格外向而學習稍微不穩(wěn)定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鼓勵和打氣,并讓他們自己制定學習目標。不管是哪類學生,一旦學生在學習目標中取得了進步,教師都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激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如此,可以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感受到生物教學的輕松氣氛,并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探索與體驗,最終促進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