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江蘇省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
如在七年級下冊《豐收鑼鼓》的主題一、主題二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學生邊聆聽主題一旋律,邊跟著老師一起隨音樂做拍腿、捻指與拍手的動作。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體驗音樂進行欣賞,評價學生能否通過拍腿、捻指與拍手的動作,感知音樂的節(jié)拍,以及樂器組的變化,從而感受到豐收時歡樂的情緒。律動安排:(1)第一樂句拍腿(2)第二樂句捻指(3)第三樂句(重復第一樂句)拍手(此時加入吹打樂器組演奏)(4)第四樂句(重復第二樂句)捻指。學生在聆聽主題二旋律時,觀察老師在音樂中如何律動,感受主題二與主題一旋律的異同。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評價要素為:(1)能夠熟悉《豐收鑼鼓》的重要主題旋律,體驗音樂歡樂的情緒;(2)能夠感受二拍子的韻律感。評價方式為:在聆聽律動中,觀察學生有沒有準確的做相對應的動作,且肢體富有韻律感。
在評價量規(guī)指引下的《豐收鑼鼓》重點主題旋律教學中,同學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在動作模仿中,仔細觀察中,學生們很容易捕捉到主題的節(jié)拍韻律、音樂情緒,有部分同學們可以說出樂器組及音樂要素給情緒帶來的變化。
通過充分的聆聽體驗,學生對主題旋律產(chǎn)生興趣,輕松的記憶旋律,并能夠跟隨音樂模唱。大部分學生可以富有表情的模唱主題的旋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律動、加入自制樂器打擊的方式,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富有興趣的強化記憶主題旋律,另一方面也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學習興趣。首先,教師運用鼓,敲擊出與主題相符合的節(jié)奏鼓點。學生做與之相對應的律動或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主題——評價學生對于每段主題的情緒風格把握。接著,將學生分為三組,教師彈奏主題旋律,學生做出律動或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主題——評價學生能不能立刻聽出主題旋律,能不能跟著主題旋律,有節(jié)拍的律動。緊接著,教師打亂順序彈奏主題,相對應組別的學生能夠做出律動或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主題——評價學生對于主題的熟悉程度。最后,學生跟著音樂,在出現(xiàn)相對應主題的部分學生律動或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主題——評價學生能夠有音樂的感覺,聲情并茂的在音樂中表現(xiàn)。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評價要素為:(1)能夠更加深刻的記住主題旋律,感受作品的音樂形象;(2)能夠跟著音樂律動,并運用自制樂器集體表現(xiàn)。評價方式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律動表演及自制打擊樂器敲擊。根據(jù)多種方式的聆聽,刺激學生的感官,達到熟悉主題旋律的意圖。期間,觀察學生能否準確的進行律動或敲擊。評價量規(guī)指引下的《豐收鑼鼓》教學,由于已經(jīng)聆聽、演唱、體驗了主題的旋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準確地做出與主題相對應的律動及敲擊出正確的節(jié)奏。大部分同學們可以在歡樂的旋律中進行表現(xiàn)。由此,在表演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音樂知識,提高自身音樂學習技巧,同時,要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增強音樂的審美體驗,將這種審美帶到生活中去。教師根據(jù)評價量規(gu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熟悉音樂主題。
第一段主題,教師讓學生聆聽旋律,初步感受主題音樂的特點。學生通過演奏力度、音色的變化,跟隨音樂做動作。(教師要給出相應的提示:如可用拍手,拍腿,捻指或者跺腳的方式)第一段主題,主要評價學生能否跟著音樂中的變化,用肢體表現(xiàn)出來。從而感受豐收時喜悅的心情。
第二段主題的旋律更為舒展。教師營造豐收時的場面,讓學生思考主題二樹立了怎樣的音樂形象,學生在教師的語言引導及音樂的聆聽感受中,抓住主題二的旋律變化,并且能夠運用肢體,將舒展、連貫的旋律表達出來。同時,跟著音樂師生一起律動,學生在觀察教師的律動中,發(fā)現(xiàn)動作的幅度與音區(qū)變化的關系。第二段落主題,主要評價學生能否感知音樂細微的變化,并通過簡單的肢體變化自主感受。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評價要素為:(1)在律動中感受二拍的韻律特點;(2)能夠邊聽音樂的主題段落,并能用體態(tài)律動做出相對應的反應。評價的方式為:課堂反饋聆聽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在音樂中,做出相符合的體態(tài)律動。
評價量規(guī)指引下的《豐收鑼鼓》教學,學生有效的對音樂產(chǎn)生反應,并能夠通過聆聽去思考,設計相符合的律動,自主的感受音樂的變化。并且教師在情景營造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音樂形象。從而,學生都能夠聽辨《豐收鑼鼓》兩個主題的音樂形象變化,并且能夠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
評價量規(guī)指引下的音樂課堂,首先,將被動聆聽變成主動品析。面對一首優(yōu)秀的作品,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記住作品,教師通常會反復的讓學生聆聽主題部分,也會將主題的情緒、音樂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容易走神,很快失去了聆聽的興趣。在“趣動課堂”上,學生在聆聽中,人人“動”起來,通過有目的地動、有思考地動,學生高效、專心聆聽,引導學生在動中主動品析音樂作品。
其次,從點到面、從面到立體的分層評價使欣賞教學的內(nèi)容變的豐富,從基本的聆聽、到深入的聽賞再到自主編創(chuàng)。學生在不斷的啟發(fā)中,將抽象的音樂變?yōu)榫呦蟮囊魳沸蜗?,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效率。輔助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里掌握中考指標內(nèi)容。應試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審美能力。從而達成高效聆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