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 (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
鋼琴作為西方的鍵盤樂器,它既能用于獨奏,又扮演著伴奏角色,在音樂實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專院校音樂教學旨在培養(yǎng)能夠服務于社會和教育事業(yè)的專業(yè)人才,尤其在基礎教育中,大專畢業(yè)生仍然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大專音樂教學中,鋼琴是每一位學生的必修科目,然而從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看,大專鋼琴音樂教育過多的注重演奏技術的訓練,而忽略了音樂理論的修養(yǎng),因此在鋼琴教學成果上并不是很顯著,如果在鋼琴演奏技術教學的同時加入相應的音樂理論的修養(yǎng),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專業(yè)化成長,基于此,本文著重探討了音樂分析在大壯院校鋼琴教育中的重要性。
鋼琴自誕生以來已經(jīng)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由于鋼琴寬廣的音域和在轉(zhuǎn)調(diào)方面的便利性,一直受到作曲家和鋼琴家的喜愛,因此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和不同的地域上產(chǎn)生了眾多優(yōu)秀的鋼琴音樂作品。以西方鋼琴作品為例,在音樂藝術發(fā)展的各個時期,如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主義時期等均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特點,而具體到同一時期不同的作曲家,所體現(xiàn)出的個人風格也不相同。因此在演奏中要體現(xiàn)出這些時期或者作曲家作品的風格特點,就必須有一個音樂分析的過程。在鋼琴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作品進行分析,可以較好的了解作品的曲式、和聲、織體、調(diào)式調(diào)性等音樂要素,從而整體上把握作品的音樂特點,然后才能在演奏過程中以音樂分析的結(jié)果作為導向,通過音響的表現(xiàn)而詮釋出作品的風格。
鋼琴演奏技術的提高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教學方法的正確性,無論是觸鍵、指法還是踏板技術都需要正確教學方法的指導,不同的音樂作品在演奏技術的運用上是不同的,但是由于正確教學方法的引導,學生會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二是平時的刻苦訓練,這是由學生的主觀因素所決定的;三是音樂分析能力,這也是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忽略的一個方面。通過音樂分析,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懂得運用相應的演奏技術。以快速觸鍵技術為例,基本上可以分為手指快速觸鍵、手腕快速觸鍵、前臂快速觸鍵、大臂快速觸鍵四種形式,而不同的作品選用不同的觸鍵方式,如貝多芬的《C 大調(diào)奏鳴曲》OP.2 第三樂章中的雙音部分,為了能夠獲得清晰和明朗的和聲效果,需要運用手腕快速觸鍵技巧;而在《熱情奏鳴曲》OP.57 第一樂章中柱式和弦的演奏上,為了能夠表現(xiàn)出連奏與斷奏相結(jié)合的音響效果,則是采用前臂快速觸鍵技術。因此通過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雙音或者和弦的不同用法和在風格上的區(qū)別,這就為選擇演奏技術提供了基礎,對學生演奏技術的提高也是有著很大的幫助。
鋼琴即興演奏指的是在沒有曲譜的情況下而根據(jù)現(xiàn)實的要求進行演奏的能力。大專院校音樂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主要是未來的音樂教師,因此從長遠的角度看,對大專學生進行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必要。要達到鋼琴即興演奏的水平,其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要有較為深厚的演奏技術;二是要熟悉所要即興演奏的音樂風格,即對音樂的構成要素要有深入的把握。如對歌曲的即興伴奏,就會考慮到歌曲的風格特點,以民歌為例,作為伴奏者要熟悉民歌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以及速度、情緒特點,這樣才能進行和聲與節(jié)奏音型上的設計。這種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音樂分析的過程。在鋼琴即興伴奏課教學曲目《采花調(diào)》的教學中,筆者就讓學生對歌曲的主旋律通過彈奏進行視唱,熟悉四川民歌的特點,了解主旋律中的切分音型和五聲音階的特點,在視唱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培養(yǎng)學生的伴奏意識,然后讓學生進行即興伴奏,在和聲和音型的運用上則是以主旋律的風格特點作為基礎,讓學生熟知民族五聲調(diào)式的和聲特點以及在伴奏中如何體現(xiàn)出主旋律中的切分音型特點。因此通過這一種音樂分析的手法讓學生熟悉風格,大大提高了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
目前大專院校中的鋼琴教學主要是針對鋼琴作品的演奏教學,每一個學期分別有著不同的教學曲目。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看,這些曲目大多是經(jīng)典的鋼琴作品,然而從大專院校鋼琴教學體系構建上看,實際上缺乏綜合性,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大專院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鋼琴教學上需要做到循序漸進和綜合提高為主,所謂循序漸進指的是在注重鋼琴演奏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曲目的教學,綜合提高指的是不能僅囿于鋼琴教學上,還需要涉及到與鋼琴教學密切相關的音樂理論學習上,不難看出,音樂中的曲式學、和聲學、復調(diào)學等基礎學科與鋼琴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這些基礎理論的教學也多是以鋼琴作品作為教學內(nèi)容,從這幾個學科的特性上看,又屬于音樂分析的范疇,這就形成了音樂分析與鋼琴教學之間的契合性,說明在大專院校鋼琴教學中加入音樂分析的內(nèi)容,可以豐富和優(yōu)化鋼琴教學體系。
綜上所述,在大專院校鋼琴教學中要重視音樂分析的作用,這樣也能夠做到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鋼琴教學體系化建設將是未來大專院校鋼琴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不斷的提高音樂的修養(yǎng),注重音樂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鋼琴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單純的獲得演奏技能,而是對作品要有一個綜合而全面的掌握。就教師而言,在教學中對樂曲的講解實際上就是一個音樂分析的過程,體現(xiàn)出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水平,對于學生而言則需要注重音樂分析理論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