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清
山東省濱州市青陽鎮(zhèn)初級中學,山東濱州 256217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學習為主,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條件,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要想實現這一種教學方法,就要體現出教學特點,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就必須要采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構建出一個形象化的教學,將教學內容全方位的展現出來,為學生搭建出一個自主學習平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多媒體教學內容涵蓋了字體形狀,語音書寫閱讀等。多媒體教學很方便,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較有很大的改進,但是一個高科技的多媒體教學也有著他很大的缺陷,我們下面一一舉例。提供一個相對自由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正確地引導和培訓學生學習知識;還要注意提高學生欣賞和學習知識的能力,更好地使學生養(yǎng)成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這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僅僅是教師將書本當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對課外知識進行延伸,在講解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這種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沒有很大的幫助,不能夠適應當今教育的發(fā)展要求。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沒有讓學生得到鍛煉,課后作業(yè)也僅僅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不能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其次,由于學生的的學習能力不同,教學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學習,帶動課堂氣氛,將更多的學生帶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果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沒有依照學生的真實水平,這將對學生不好。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基礎階段,如果教師不能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符,就會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出現誤區(qū),給學生帶來厭學的心理。所以說目前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過度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忽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情況,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不僅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自己的感受,將自己的對事物的感受強加給學生,在講課時,缺少規(guī)律和技巧,很難讓學生理解,給學生造成混亂的現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未來國家的棟梁,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國家的園丁,教師應該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將學生的思維帶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與教師所講的內容同步,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其次,教師還要保證學生的學習空間,給予學生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生物學科可以說是一門實驗學科,對很多知識都需要用實驗來解決,這就更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維在同一軌道上,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
從受訪教師對各類學前教育文件及職后培訓的各種看法,可以看到他們對教學的原則、方式方法等各類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有可提高的空間。雖然當前很多教師在不斷改變自己,盡力更新并大力宣傳自己“外來”“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但是現階段實際操作中,教師還是堅持著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劃分的活動體系,對新引進的活動用書、教學方式等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從而導致了不斷改變但沒有內化的教學方式無法與原有的方式方法相兼容,最終與學生發(fā)展的實際脫節(jié)。此外,筆者在兩個月的觀察中發(fā)現,教師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之前,很容易形成“過度重視多媒體”的思想,將多媒體的運用作為目的而為之,忽略了多媒體的手段作用。更新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并不是需要教師多么努力去保證多媒體具備完美的外部特征,而是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會學生用自己的視角親自去體味探索的快樂。這些都是在傳統教學活動中無法完成的。
作為初中教師,既要善于營造開放式的教學的氛圍,也要讓學生在這種有趣的環(huán)境中快樂的游戲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國的舊式教學,非常單調乏味,不僅無法讓學生們感到學習的快樂之處,也不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得學生厭倦學習,從而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所以,這種舊式教學模式必須要改,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制定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這不僅僅是讓學生感到快樂,更要求老師們要在教學當中實現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不僅快樂地成長更要快樂地學習,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多媒體的素材具有多樣性和先進性,其融合了許多的先進技術。但是,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并不是說對學生的教學一定要依靠多媒體等先進的技術,也不是說這些技術越貴越是做得好對學生的教育就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例如,在學習《水分子在植物體內的途徑》這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看到水是怎樣在植物當中運輸的,讓學生觀察水的運輸過程,并讓學生知道水的運輸途徑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展現出植物體內各種組織的運輸過程,將抽象變得更加具體,將靜態(tài)運動變成動態(tài)運動,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課程的魅力,注意觀察日常生活當中的生物,認真思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要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改善舊式的教學方法,來給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比如說在外出或者節(jié)假日外出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所見所聞,這個時候學生可能不知道該說什么,那么教師可以用先進的多媒體將照片和視頻放映給學生,讓學生看到這種生物的形態(tài)以及構造,踴躍發(fā)言,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實行語言知識方面的教育,同時需要注重學生的主要地位。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習的氛圍,還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功能,從而促進了多媒體素材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有意義,讓學生能夠在歡快的氛圍下學習語言知識。
學生在使用實驗工具時,往往會發(fā)生許多問題,尤其是使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更是難上加難。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使用技巧。例如在《認識顯微鏡》的實驗課教學時,因為顯微鏡結構復雜,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顯微鏡的各個部分,通過屏幕放大展現給學生,尤其是實物中無法展現給學生的地方,讓學生對顯微鏡的構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解顯微鏡的構造,為以后的使用做好準備,避免在觀察的過程中出現意外現象。當學生在使用顯微鏡時,會出現操作順序顛倒、使用方法不正確的狀況,甚至出現儀器損壞的狀況。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實驗課上播放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裝置安裝方法,更為具體的說明實驗方法,對實驗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記住內容,理解實驗規(guī)范流程,正確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讓學生規(guī)范的進行實驗,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實驗的成功率,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進行生物的復習階段,例如在復習《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這六大器官,植物的每一個器官都要帶有圖片,文字解釋,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植物的器官、組成、呼吸、運輸以及種子的形成。在回顧完器官的知識點后,在通過有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做習題進行鞏固,這樣在就能夠將枯燥的復習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將復習的效果變得更加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發(fā)揮出多媒體的優(yōu)勢,初中生物教學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將生物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從而推動生物教學的現代化進程,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