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課程資源,是教學信息的來源。它,既是為師者用來“教”的材料,又是學的依據(jù),同時它的優(yōu)劣與否制約著為師者“教”的效果。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課堂不再是教師說教的講壇,而是師生互動的樂園。音樂課堂急需符合新觀念的教學信息,音樂教師迫切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廣博的知識面,更需要學會新課程觀下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奧爾夫教學法明確指出:“教學的結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學過程。當老師給學生某個任務的時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做得好不好也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盡可能地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條件、方式、意愿做。這樣才能學得主動,發(fā)揮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學的失敗?!眴我坏膶W習音樂知識是枯燥無味的。針對孩子好動的特性,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個性、年齡特點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運用游戲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在每個游戲中往往把節(jié)奏、音樂知識技能、情感體驗、美的感受等融為一體,使學生樂學易記,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自發(fā)的游戲氛圍中感悟和理解音樂,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游戲資源進行教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捉迷藏》一課時,我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圍墻,一部分學生扮演老鼠,請一位學生扮演小貓。游戲時,孩子們邊唱邊做角色動作,游戲完畢,勝利者在音樂盒里取出一張小條,然后根據(jù)小紙條上寫的要求按某種節(jié)奏講一句話,其他同學拍擊節(jié)奏。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孩子們學到了許多知識技能。再如“石頭剪子布”游戲,游戲中速度由慢而快或由快而慢,是一條很好的3/4拍|×× ×× × ||轉變?yōu)?/4 |××× ||的節(jié)奏游戲,可供教學混合拍子知識時使用。還有民間流傳的“丟手絹”“斗雞雞”“乒乒乓”“老鷹捉小雞”等大量的游戲,都不失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好資源,它們有很大的空間,我們要充分地加以開發(fā)和利用。
打擊樂器教學是對少年兒童進行美育教育重要手段之一,用節(jié)奏樂器自身特有的方式,將高低、長短、輕重不同音色加以有規(guī)律的組合,使學生產(chǎn)生美感,引起心靈共鳴,潛移默化地獲取新知識。在自制樂器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學習音樂的興趣,是一塊量大的資源,我們要充分開發(fā),合理利用。具體可分為:自尋音源材料。如:鋸一段竹筒,用筷子擊打——雙響筒,把橡皮筋一頭咬住一頭拉,另一只手來回撥動——有混響效果的弦類樂器等。自制、探尋、表現(xiàn)、體驗音樂節(jié)奏、速度、力度的節(jié)奏樂器。如:塑料瓶裝上沙粒成沙錘,將其封死后,即可做成一個沙錘;用鉛條彎成一個半圓形(類似一個大量角器),將酒瓶蓋去掉皮墊并在中間打孔,再將瓶蓋穿在鉛條上并將接口用布條纏死,最后,用布條將手持樂器的部分纏好,即可做成一個自制串鈴;用幾個啤酒瓶,分別注入不同量的水。注水時,隨時測試其音準,以便使其適于樂曲使用的音高。完成后,每個酒瓶由一個學生來吹,成為編鐘……充分發(fā)動學生動手、動腦,并利用這些資源為歌曲伴奏或表現(xiàn)音樂。向孩子學習,挖掘自身的潛力,你的課堂會更加豐富,同時會收到來自更多孩子的愛和熱情。
妙手捻來花千朵,人間萬物皆入畫。每朵花都有盛開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有每朵花都開了,才能有姹紫嫣紅的春天。音樂是無所不在的,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渠道多,內(nèi)容豐富,意義重大,它從學生的興趣、能力、需要出發(fā),注重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情感,變“狹隘、封閉式教學”為“開闊、開放式教學”,彌補了課本教材的局限性,為學生終生學習和音樂審美素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廣大音樂教師唯有抓住音樂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懂得發(fā)現(xiàn),善于開發(fā),積極利用,音樂教育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