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斯羽
一方面,單元綜合閱讀是指在小學階段,教師根據(jù)單元的主題和所選文章所表達的主要思想,選擇學生可以閱讀的主題相近的文章。另一方面,老師把零星零散的知識點整理總結成相應的閱讀集合,方便學生閱讀和學習。采用綜合性單元整合閱讀學習策略,可以調整學生具體知識的方法途徑,促進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的比較和聯(lián)想的使用,提高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以此提高閱讀質量,鞏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學的語文知識。
在閱讀過程中,當學生遇到瑣碎的知識點時,會感到記憶的過程比較困難,容易在學習結束時產(chǎn)生學完就忘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閱讀和學習質量效果低下。為了解決這一重要的閱讀問題,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采取了綜合閱讀單元的形式閱讀。使用這些種閱讀策略,可以把語文課本的知識點和部分知識結合在一個模塊中,讓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教師通過整合單元閱讀策略,將語文閱讀整合到一個模塊中,讓文章的內容、表達方式、寫作風格、主旨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進而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比較這些文章的差異性,具有非常實用的效果。隨后教師可以將這些文章的相似之處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也可以利用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主要思想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獲得高質量的閱讀效果。
對一篇語文閱讀文章的研究,最終會回到作者想要體現(xiàn)的主要思想和情感態(tài)度上來。教師可以以中心思想為主線,對閱讀內容進行整合、總結和補充,對特定主題進行語文閱讀和學習、對自然景觀的向往與贊美、對當?shù)仫L土人情的描寫與贊美、對嚴酷生命力的贊美與敬畏、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對高尚品格的贊美與張揚、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贊美與張揚、對父母的愛與對子女的期待、對家鄉(xiāng)的憧憬和即將離鄉(xiāng)的游子等,都是永遠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出現(xiàn)的主題,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整合單元閱讀的主要依據(jù)。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刷子李》《金色的魚鉤》兩篇都是關于人物描寫的文章,雖然所描寫人物身份不盡相同,但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與可貴精神都是值得我們深刻學習的。因此,在開展本單元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提問:“文章所描寫的人物身上都具有哪些可貴精神?從哪些語段或事件中感受到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此類問題將本單元三篇課文串聯(lián)起來,然后指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感悟,體會文章中作者通過對人物的描寫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學習、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從文章題材的角度進行單元整合時,需要教師具備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整合思維。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教學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將《草原》《丁香結》等整合起來,在幫助學生收集、整合、學習的同時,還可幫助學生進行復習鞏固。而在教學《白鷺》等敘述性質的文章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整合課內外更多關于描寫思想情感的文章,如《落花生》《桂花雨》等;同樣,在教學某個作者的文章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整合同一作者或與該作者相關的多篇文章,對其文章特點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比較,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四篇文章時,本單元的文章或為魯迅先生所作,或以魯迅先生為寫作對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四篇文章進行綜合分析,幫助學生立體全面地理解魯迅先生,理解統(tǒng)一的主題。
開展語文課堂單元整合綜合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質量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語文課堂上運用整合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教學,以教材選讀文章為出發(fā)點,不斷拓展小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通過補充閱讀使小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其二次理解和體驗,促使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語文成績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