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音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合唱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合唱教學在校園文藝活動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在豐富了高校學生的校園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校學校文化建設。因此,我們不應忽視合唱教學活動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所起到作用。開展合唱活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合唱活動本身就是一場教育活動,通過合唱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展現(xiàn)學校行為文化,還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合唱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必須以學校制度文化為依托,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學校合唱活動,而合唱活動井然有序的開展又是學校制度文化的體現(xiàn);合唱活動的開展是在學校物質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如建立合唱團和排練所需要使用的音樂教室、教具以及一切關于物質與非物質的信息資源等等[1]。合唱比賽活動的成功開展,有利于充分培養(yǎng)學校學生的社會集體責任意識和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集體團隊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我們培養(yǎng)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精神;而良好的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精神又為我校同學們的整體思想品德素質發(fā)展提供了精神基礎,為促進同學們的思想情感文化體驗提供了物質前提,為學校合唱比賽活動的繼續(xù)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我國普通高校長期開展的高雅音樂教育藝術合唱教學活動并非只為了能夠培養(yǎng)培育出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專業(yè)人才,主要教學目的還是在于積極配合普通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接觸高雅音樂藝術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綜合音樂藝術素質和文化藝術修養(yǎng)。普通高校音樂合唱藝術教學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合理充分表達自己演唱時的內容,在高校歌唱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充分體驗當代音樂教學藝術的視覺感染力而學生得到一種美的精神熏陶和視覺享受,從而有效率地彌補當代中國大學生在當代音樂教學藝術修養(yǎng)提高方面的不足。
合唱活動作為適應人類具有表演藝術天性的一種文化需求,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的合唱活動對于合唱參加者本身的唱功水平均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合唱活動持續(xù)發(fā)展,高??梢圆扇《喾N合唱模式,比如:組間班級或者校內合唱團,定期開展合唱比賽,并提供合唱機會給非合唱團的其他學生,鼓勵他們參加合唱學習,體現(xiàn)合唱的魅力。再或者高校校園可以開展藝術文化節(jié),以開幕和結束合唱的方式展開,既能夠活躍氛圍,又能夠實現(xiàn)學生校內文娛活動豐富的目的,一舉多得[2]。
音樂合唱藝術課程作為一門大型群體性合唱藝術,其必須由兩個以上的不同聲部群體進行相互的協(xié)調配合和相互烘托合并進行配合,所以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注意聲部與聲部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音準、節(jié)奏、速度、各聲部進出關系的配合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進而實現(xiàn)有機性的協(xié)作合唱,準確的演唱合唱中和聲部分。
目前合唱藝術課程音樂教學已經(jīng)涉及到許多新的音樂教學內容,不僅要求每個演唱者必須具有多樣化的音樂感官和音樂協(xié)調能力,而且還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能夠具備敏捷的音樂反應力。由于我國合唱音樂教學使用的合唱教學歌曲涉及內容十分廣泛,許多國內外優(yōu)秀音樂合唱歌曲作品等都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深入認識和充分了解整個世界傳統(tǒng)音樂合唱文化和中華民族音樂傳統(tǒng)文化,進而不斷拓寬高校大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和國際視野。
對高校合唱課程認識的不夠完整全面這個問題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很多高校學生身上,合唱音樂課程本身是一種具有群體性的音樂藝術活動形式,它的很多藝術特點都主要是通過各種聲音活動體現(xiàn)表達出來的,很多高校學生對于高校合唱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識誤解,會錯誤地把單純三聲部的高校齊唱課程等同于高校合唱,這種誤解也會讓很多高校學生無法真正感受高校合唱獨特的藝術魅力。
很多高校都已經(jīng)開始重視學校合唱藝術教學的學科課程結構設置,并逐漸考慮開設一些用于合唱藝術教學的其他相關學科課程。但是,對于大部分高校學生來說,其中一些課程也是完全照搬專業(yè)音樂藝術學院的,這樣就很容易就會造成課程設置與在校學生的音樂實際水平不符。這主要是由于專業(yè)合唱音樂藝術學院的專業(yè)合唱藝術課程設置對于我們普通高校的合唱學生來說在實際接受上會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他們也很難達到專業(yè)合唱學生的水平。這便會導致高校學生在專業(yè)合唱藝術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過于注重專業(yè)技巧而忽略了藝術理論知識在合唱藝術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阻礙了高校學生的合唱藝術水平的提升。
合唱教學方法簡單陳舊一直是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合唱作為一種大型音樂活動,參與人員較多,且合唱期間還有不同音區(qū),如果只是簡單的告訴學生你唱高音,你唱低音,高音或低音怎么唱,這樣不僅會限制學生的發(fā)展,而且單一且無針對性的指導,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3]。
很多高校在組織進行傳統(tǒng)合唱課程教學時把傳統(tǒng)合唱學習課程轉變成了合唱排練課,大學生通過這樣的合唱課程只是直接學會了合唱教學當中一些合唱練習曲和歌曲的基本合唱,而不能真正深入學習到一些合唱的基本技巧。在進行學生合唱實踐教學時,音樂課的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對學生合唱理論知識的講解而缺乏必要的合唱實踐練習,學生只有滿腹的理論知識而幾乎沒有任何的實際合唱經(jīng)驗。
新形勢下高校師生應對合唱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確立一個較為明確的定位,以此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合唱教學思想理念和合唱教學意識。教師應該確立的教學目標也就是在不斷培養(yǎng)廣大學生自身基礎音樂合唱藝術能力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而不是“因合唱而合唱”。此外,合唱教學的教師們還應該深刻認識到合唱學習是一個長期實踐的成長過程,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在學習期間,努力培養(yǎng)廣大學生對音樂合唱的系統(tǒng)性發(fā)育,讓他們認識到合唱的魅力,進而合理制定小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科學定位的目的。
很多高校在深入開展合唱曲目教學的研究過程中,只重視合唱曲目的綜合排練和合唱理論知識培養(yǎng)。新形勢下,這種特殊情況必須及時做出一些相應的制度改變,將備課時間和教學理論這二者科學地結合起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合唱教學評價體系,通過評價,讓它們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
目前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傳統(tǒng)音樂學習方面的合唱素養(yǎng)參差不齊的,授課過程如果教的過于膚淺則不能滿足一些高水平學生的求知欲望,授課內容過難則又無法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所以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應當難易結合,在教一部分基礎性音樂理論的同時加一些專業(yè)性更強的理論。另外,老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音樂興趣將現(xiàn)代的流行音樂加入到課程當中來,以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博大精深,授課過程中老師也應注重多類音樂類型的融合,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之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絢麗[4]。除此之外,依據(jù)當下教學方式的改變,及時引入新的合唱學習模式,比如:網(wǎng)絡化平臺,結合教學進度,學校創(chuàng)立校園內部的音樂平臺,每天更新平臺狀態(tài),將合唱基礎知識傳送上去,并且可錄取一些優(yōu)質的課程放到網(wǎng)上,讓學生可以觀看,通過多次觀看,完成自我評價,而學校通過查看各個知識、視頻的瀏覽次數(shù),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弱項,繼而針對性提出改善措施。
學校教育不是屬于學生或學校教師之間單方面的一件事情,它還需要學校師生之間共同努力合作才能順利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機制,亦師亦友的氛圍更能讓學生提升自信心,讓音樂細胞更加活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關于藝術合唱的社會實踐活動,擴展知識儲備,擴大音樂視野,通過良好的交流學習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合唱教師的自身職業(yè)藝術素養(yǎng)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合唱教學的質量,因此,提高高校合唱藝術教師的自身職業(yè)藝術素養(yǎng)是值得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對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高校普通教師應該去參加各種社會培訓,尋找和普通高校合唱有相同模式的方法;高??梢云刚埻獠繖嗤耸窟m時的對學生合場進行指導;教師自身也同樣應該不斷努力學習、進取,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并不斷提高作為教育者的教學實踐能力。合唱教師不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合唱教學工作組織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還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模仿范唱創(chuàng)作水平,讓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深入進行音樂模仿合唱學習。
綜上所述,文章從科學定位高校合唱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管理體系、多元化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互動、提升教師自我素養(yǎng)角度考慮,較為詳盡的給出了一些新形勢下的高校合唱教學改革的策略,以期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所參考,當然,對于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還需要更多的從業(yè)者投入時間與精力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