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要真正做到傳授做人的道理,教授專業(yè)知識,解答疑惑,必然需要教師具有內(nèi)蘊,創(chuàng)新的方法,精當?shù)拇胧匾氖堑虏偌鎮(zhèn)?。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教師,從內(nèi)心發(fā)出對教育的執(zhí)著,同時也從中體會到別樣的幸福,故此,教書育人與收獲幸福是相輔相成的。
言傳身教,才是教書育人最好的教材。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管是儀容儀表,還是言談舉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做人導向,成為學生努力學習或者模仿的榜樣。為什么說模仿呢?以我教的小學來看,農(nóng)村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比較貧寒,視野比較狹窄,那么老師是他們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難以想象,甚至你今天穿了件什么顏色的衣服,扎了怎樣的頭發(fā),他們都觀察得仔細,所以時刻以良好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很重要。要學生寫好字,首先老師要寫得一手漂亮的字,要讓學生懂得感恩,教師應先學會感激,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個細微的舉動存在了學生的心里。所以,老師要以身試教。
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學生借鑒了你好的做法或者舉動,你的心情如何呢?我想我是愉悅的??匆娮约旱淖舟E被人模仿,心里必定是自豪的、欣喜的;你感謝學生聽課的專心,你的學生也回應你同樣的感激;上課前那一聲洪亮的問候,都能使我感到作為教師的自豪和責任。這樣的平常經(jīng)歷,這樣的情感體驗,怎能不稱之為幸福?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那么教師必須具備源源不斷的自來水。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正在不斷激勵著廣大教師們學習新知,充實自我。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新的教學技能?;畹嚼?,學到老,更要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年齡鴻溝,但是橫跨鴻溝的橋梁正是我們需要探索鑄就的。
教師的學習,是一個終身享受的過程。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我,用實用的教學方法修煉自我,用高尚的情操美化自我,可以想象,今后的我,會因為無止境的學習而變得卓越。這怎能不使我滿足,我又怎能不樂于其中!
一塊玉石,需要精心的打磨加工方能成為璞玉;同樣,學生就像是光潔的一張白紙,教師便是畫家,塑造出一幅幅美麗的人生畫卷。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老師,認為老師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故經(jīng)常放任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鞏固,自己則只加以引導、評價。這個班的學生就給人一種活潑張揚的氣氛。我想這位老師,他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只要看見學生沒聽講便要批評,要求每個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學習,取得共同進步。那這個班的學生就給人一種循規(guī)蹈矩的感覺。那么,到底哪一種教學方法效果更佳呢?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作為教師,給學生以教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不斷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時,在看見學生因我們的教育而逐漸改變,我們的內(nèi)心是欣慰,是感動,還是自豪呢?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卻覺得,是這份職業(yè),是這群學生,給了教師靈魂的洗滌,精神的啟示。我所教學的是一年級語文,我的學生經(jīng)常會在地上撿到一個粉筆頭交給老師,因為他覺得這是老師教得好的行為。那么我首先就會夸他做得好,然后用溫和的語氣告訴他這是廢棄的,扔進垃圾桶就好。學生這樣的小舉動,顯出了他的正直。我是他的老師,或許我們平時連地上的一毛硬幣都不屑一顧,或許我們嘴上說著拾金不昧卻不去實施,一個六歲的小學生卻用他的行動將我們被社會染化的靈魂凈化。
農(nóng)村教師,將自己的青春和夢想獻給了大山深處,獻給了基層教育工作,微薄的收入讓部分青年教師難以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但是我們依然堅守著這份工作,堅持為農(nóng)村教育付出著,同時也收獲著感動。我安于這樣淡泊的生活,我樂于這樣平靜的生活,它帶給我的是無限的甘露,它讓我品嘗到人生的精華。
教師要具備“三心”,即愛心,耐心,責任心。用你付出的“三心”,換來學生的真心。愛心,用愛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用愛的雙手輕撫每個學生,用愛的語言教育每個學生。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許就會給學生無限的動力,使之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我們肩上便從此多了責任的重擔。學生就像我們的孩子,他們在校的安全、生活、學習都需要我們?nèi)リP注,這份責任是義無反顧的,這份責任是我們應時刻牢記并承擔的。總之,作為一名滿懷激情的人民教師,具備“三心”,收獲的將是無數(shù)的感恩之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教育的道路漫長且艱辛,肩上的責任艱巨且珍貴,收獲的幸福同樣也豐盈而厚重。我熱愛這份飽含深情的職業(yè),我也希望今后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廣,心也越來越寬廣。這份來自靈魂深處的幸福感是其他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