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兵
(四川省溫江中學,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對高中音樂教學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新時期的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文化知識外,還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因而,在新時期,高中音樂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路,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在現階段的高中音樂課堂上,很多教師不知學生是否喜歡自己的教學內容,仍然采用一講到底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真正學習需要關注較少,特別是在學生自由練習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沒有進行練習,只是利用這個時間來做其他學科的作業(yè)或者和同學進行聊天打鬧。長此以往,就會將音樂課等同于自習課或者玩耍課,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國目前大部分的高中教育中,音樂課并不在期末考試的范圍內。同時,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平時面臨的課業(yè)壓力比較大,學校更加重視文化課的教學,而忽視了對音樂教學的重視,有的學校課時開設不足,甚至有的沒有開設音樂課。所以,很多學生也認為學習音樂并不是很重要,學習的意識會越來越差。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學校往往更加重視語文、數學、英語這些所謂的主科課程,而將音樂、美術等歸類為副科,缺少重視[1]。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從音樂院校畢業(yè)的教師參與高中音樂教學的熱情會減少,學校在聘請教師時也沒有重視教師本身的專業(yè)能力。也有教師由于目前學校的教學政策,放棄了自我學習與提升。這樣一來,就導致高中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呈現出匱乏的狀態(tài)。
學校在安排各個科目的課時時,為音樂課安排的課時相對較少。大多數學校一周只安排一節(jié)音樂課,有的學校甚至兩周安排一節(jié)音樂課[2]。其他科目的教師還會占用音樂課的教學時間。這就導致高中音樂的實際教學課時很少,教師難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教學任務完成。
為了更好地踐行新課改的理念,首先需要在思想方面進行改革。教師應該摒棄以往的教學理念,將充分提升學生各種能力放在首位,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調動起來[3]。學校也應該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對音樂課的課時進行合理的安排。其他科目的教師不能隨意占用音樂課的教學時間,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音樂對他們今后發(fā)展的真正意義。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就會逐漸改變對音樂課的學習態(tài)度,為音樂課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每個學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通過共同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教師不是很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難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調動自己的能動性,最終使教學的效果受到了影響[4]。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基礎以及能力,所設計的教學計劃也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這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倡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中的狀態(tài)應該是活躍的,教師發(fā)揮的是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從而讓音樂教學更加高效。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個性、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都能夠得到滿足。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留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體會自身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適當引導,而不是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預。教師應該用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相處,和學生一起就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探討。倘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了比較獨特的觀點,教師應該給予肯定,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不斷拉近。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是信任和關愛的,才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比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為學生播放《腳夫調》《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這幾首樂曲,讓學生在認真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體驗三首民歌的內容和情感,并做出適當的審美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比直接為學生講解西北民歌的特點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在交流和比較中對西北民歌有更深的感受,認識到民歌的藝術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對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置,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有效吸引,就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課堂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和學生簡單寒暄幾句就開始新課程的講解。在沒有渲染出良好的課堂氣氛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5]。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教師應該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設計,最好的方式是采取教師親身實踐演唱演奏表演導入,這需要教師專業(yè)技能的不斷提升,盡可能掌握多一點藝術技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京劇大師梅蘭芳》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讓學生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穩(wěn)睡》《海島冰輪初升騰》或者教師實踐演唱這兩段唱腔表演。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有效地吸引到課堂上,對接下來的內容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教學效果會更加理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能夠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學的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通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對教學的方法進行選擇,用新穎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專注。教師可以采用點撥式、啟發(fā)式,對比式或者討論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單一性就會得到相應的彌補,教學的氛圍也會非?;钴S,教學效率會得到迅速提高。
比如在學習《醇厚的中原韻》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好漢歌》,從學生比較熟悉的音樂著手,自然地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然后,再采用聆聽和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找出《好漢歌》和《王大娘釘缸》在旋律上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專業(yè)創(chuàng)作歌曲與民歌之間的關系。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嘗試,讓學生體驗表現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高中音樂的教材應該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讓音樂教學的內容和教育的環(huán)境更加吻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學校應該為音樂教學的開展配備比較完備的教學設備和輔助性的教學資源,為音樂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的內容來實施教學活動,對多種音樂資源進行充分地利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類型的樂器,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樂器的特點,從而對音樂的魅力有更深的感受。教師應該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地應用,通過將圖、文、聲、像相結合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相應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會隨之提高,教學效果也會很好。
比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充分的文字資料和影音資料,讓學生欣賞和演唱蒙古族歌曲,感受其中包含的音樂情緒,體驗蒙古族音樂的民族風格。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蒙古族風情的圖片,帶動學生跳一些蒙古族的舞蹈,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學質量也會非常理想。
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各個高中都應該加強音樂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讓本校的教師隊伍不僅具有較高的水平,還要有較高的素質。學校對于音樂教師的薪資制度和福利制度都應該是比較完善的,與其他科目的教師不能有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到本校來任教。學校還要定期為教師組織培訓活動,為教師提供到校外進行學習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還能夠使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快速的提高,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新時期的教學中,高中學校應該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音樂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采用多樣新穎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從而促進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