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在鋼琴的學習中,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優(yōu)勢,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由于學齡前兒童在課業(yè)上沒有壓力,有大量時間去進行練習,所以對孩子藝術培養(yǎng)的最佳時間段也是這個階段。因此,對孩子的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時間越早越好,學齡前兒童具有多種優(yōu)勢,及早培養(yǎng)更易成才。
學齡前的兒童各項能力都處于啟蒙階段,幼兒及早進行鋼琴學習,有年齡上面的優(yōu)勢。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分成啟蒙以及基礎還有初級等多個不同的階段,幾乎每個幼兒的學習和成長都需要經歷這些過程,這些過程是漫長的,至少是兩到三年的時間。作為西洋樂器的鋼琴,一直被世人認為是“樂器之王”,學習音樂所需的基本知識,在鋼琴教學中都可涉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這一樂器也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大部分家長會選在在學齡前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能力,孩子在學齡前學習鋼琴,就可以在沒有其他方面學習壓力的時候,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學習鋼琴,還可以一邊玩一邊學習,會處于比較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鞏固鋼琴學習的一些基礎性知識和理論性的積累。
幼兒手指成長尚未成型,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手感特別的重要,無論手型還是靈活度都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有些孩子手型細長但缺乏力度,有些孩子手型粗短但不夠靈活,這都可以通過排鋼琴訓練逐漸解決,當然也有些孩子自身條件就非常不錯,手型很適合演奏鋼琴。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備這樣的條件,要熟練彈奏鋼琴,雙手必須要進行豐富的活動,尤其是手指。人的大腦對于人的活動起到總體指揮的作用,但是大腦對信息的處理多數(shù)來自于手部的感知以及手部的指揮。因此,手部的動作尤其是手指的動作,越是復雜或者嫻熟,那么就越能夠與大腦建立起豐富的聯(lián)系??梢越柚缙诘挠柧殻層變耗軌蚵蜷_自己手掌的關節(jié),讓孩子的手指更加柔韌,還可以通過各種訓練讓孩子的手指更加靈活,讓孩子未來的鋼琴學習更加輕松。
音高以及音準在音樂中屬于基礎性的內容,在同等的教學方法及時間之下,年紀比較小的幼兒對于音高等的分辨能力越強。幼兒認識世界最初階段就是靠聽覺,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對音高音準有一定的認識,鋼琴訓練恰好就是在不停訓練孩子的音樂本體的認識。例如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度不同,一般三歲孩子在學習鋼琴后,在半年時間就可以對音級有一定的認識,一般能聽出7個左右音級。這主要是人先入為主的生理現(xiàn)象導致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音樂不只是基本音級的認知,還會對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以及情感等方面有所了解。所以,孩子年紀越小,在聽覺上的可塑性也就越強,越早對音高等進行接觸,也就能夠形成越強的音高辨別能力。
鋼琴總共有88個按鍵,音域較為寬廣,音樂里面所有的樂音都在鋼琴的觸鍵里面。全音半音關系都在鍵與鍵之間體現(xiàn),在演奏過程中,聽覺會有一個層次反應,再投射到大腦,大腦會做出反應,鋼琴的演奏更是需要人們的眼睛還有手部等全身多個不同部位一起配合完成,眼,手,腳,情緒完全融入作品,需要將人體不同運動區(qū)域和腦部神經進行持續(xù)的信息溝通和交流,而這種交流的持續(xù)開展,能夠讓人變得更加聰明。幼兒在學齡前進行鋼琴學習,能夠通過合理的手部訓練,讓幼兒的手指更加靈活,并逐步掌握如何有效控制手臂的重量和鋼琴基礎彈奏的方式和方法,對大腦的開發(fā)利用有很大幫助。
1.正確的演奏姿勢、手型及觸鍵方法
正確的演奏姿勢、手型及觸鍵方法是學習鋼琴的第一步。在坐姿部分,要求讓孩子對準鋼琴正中坐在琴凳上,座位高低要和孩子的小臂以及鋼琴的琴鍵處于同一個水平。讓孩子的雙腳放置在鋼琴的踏板之前,因為孩子的腳都比較小,可以放一個小凳子在腳下,膝蓋彎曲不小于直角為宜。身體與琴登成直角,坐凳子三分之一處,肩部和背部放松。在手型上,應該像握了一個雞蛋一樣呈半球形,掌關節(jié)撐起,手腕自然放平,手指立在琴鍵上。在觸鍵上,要用指尖觸鍵,不能用指腹觸鍵。
2.教材選用
教材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是保證教學的前提。一部教材除了基本知識內容外,還要考慮不同階段孩子生理特征,選擇針對性強的教材。學齡前孩子大多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有趣味性教材進行教學,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選擇不同的教材,讓學生能受益匪淺,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用《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等,這一教材生動,視覺感強。
3.簡單的樂理知識
基礎猶如地基,沒有好的地基,再高的大樓無法順利建造。學習鋼琴也是同樣的道理,基本樂理知識是音樂知識的地基,從簡單的樂理知識入手,認識小蝌蚪的音符,認識拍號,認識節(jié)奏等這些基礎知識非常重要,樂理知識和鋼琴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不管學習什么樂器都先認識樂譜、認識各種音樂術語、拍號、還有節(jié)奏。
首先,認識譜號及五線譜。學齡前兒童老師可以先教孩子畫一下譜號,運用有趣的游戲來進行教學,例如“送小音符寶寶們回家”,教師指定一個音讓小朋友在五線譜上畫出來。這樣不光能讓孩子加深記憶,還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其次,拍號及節(jié)奏。拍號和節(jié)奏對一首樂曲來說缺一不可,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架,在學習新的曲子之前首先要了解作品里面包含的節(jié)奏、拍號注意強弱規(guī)律。
第三,指法和各種標記。在樂曲中有各種標記,比如說漸強、減弱、跳音……教師不用一次性給學齡前兒童講授太多基礎知識,由于年齡幼小,記憶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在學習的樂曲中進行講授,這樣累積到了一定程度,那些標記也就全部記住了。
精選教學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句俗語“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鋼琴是必須通過反復練習才能慢慢掌握的樂器。那么怎樣才能使孩子一直保持這種新鮮感?在眾多教學法中,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就很適用,比如說從一首兒歌中讓他們得到啟發(fā),或者從一個小故事上面得到啟發(fā)。
1.故事啟發(fā)式
學齡前兒童由于手指不容易定型且柔軟,對音符認知不都準確,比較容易彈錯,老師可以編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的啟發(fā)下自覺地改正錯誤。例如幼兒經常會不注意手型,手握在一起,或者壓腕,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告訴孩子們;“我們的手里握著一個“雞蛋寶寶”,一定不能松開手,如果松開了“雞蛋寶寶”就會摔碎,也不能把手握在一起,這樣會把“雞蛋寶寶”捏碎?!痹谟變簭椬噤撉贂r他們就會想著自己的“雞蛋寶寶”,手型自然而然的就標準了。這種啟發(fā)式故事教學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
2.兒歌啟發(fā)式
學齡前孩子在剛開始接觸五線譜時,在認音上可能反應不過來,這時候老師就要想辦法讓他們能快速認音,教師可以去找一些小兒歌加深記憶。比如“五線譜,五條線,中間隔四間;一二三間‘法、拉、哆’”。在認音之前帶著幼兒先唱一遍兒歌,這樣能加深記憶,幼兒的認音也會很快。
3.注重幼兒的興趣培養(yǎng)
音樂是源自于生活的抽象藝術,要想對音樂進行激發(fā),就必須讓音樂融入到自我生活過程中。首先,幼兒應心態(tài)端正,練琴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小時即可;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游戲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或樂曲時,用舞蹈動作來吸引孩子,用身體律動來帶動孩子;在快樂的氛圍里完成教學,老師彈,學生跳,增加互動性。再采取互換模式,學生彈奏樂曲,老師跳,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習。
給幼兒鋼琴學習選擇比較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單純的閉門造車,自我封閉式訓練是不可行的。首先可以精心布置練琴場所,在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中練琴;其次,創(chuàng)設各種比賽環(huán)境,讓孩子多參加比賽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可以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和自信心;再次,多聽音樂會,主要培養(yǎng)孩子對高水平演奏的認識,對音樂的感悟力;最后,還要多聽各種音像資料。提升孩子對音樂的鑒賞力。對學齡前孩子的培養(yǎng),更多從興趣入手,盡情在高雅的音樂殿堂里改變學習音樂的態(tài)度,享受學習音樂的樂趣。
不論是哪種環(huán)境,最終目的是興趣的培養(yǎng)。
學齡前的開展鋼琴教學對于幼兒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要想讓幼兒的鋼琴學習擁有足夠深厚的基礎,那么就必須要采取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在對幼兒開展鋼琴教學的時候,家長與教師必須要對幼兒心理成長的特點以及生理性的特點有所了解,并且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方向地開展鋼琴教學,從而全面促進幼兒音樂感知能力以及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