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悅
從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到獨自睡,對于孩子來說,這個過程并不容易。有些孩子不適應(yīng)習慣的突然改變,有些孩子則是出于恐懼心理,因為害怕而抗拒獨自睡覺。那么,孩子是在害怕什么呢?
咚咚從出生到現(xiàn)在兩歲半一直和媽媽一起睡,為了不影響老公第二天上班,咚咚媽讓老公搬去了次臥睡。最近咚咚媽有點煩:以前講完故事說了晚安,孩子就能自己睡,可最近這段時間,講完故事書說了晚安,咚咚也要她一直陪著,還不許把燈都關(guān)了,說怕黑。有時候好不容易陪到他睡著,剛出去打算洗個澡,就聽到咚咚哭喊著找她。咚咚媽有些糾結(jié):是不是一直陪睡影響孩子的獨立性了?是不是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獨睡了?
孩子為何總是怕黑?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跟之前的合睡并沒有什么直接關(guān)系,也不是缺乏獨立性造成的,而是兒童發(fā)育過程中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
幾乎每個孩子在他發(fā)育的某一個階段都曾出現(xiàn)過恐懼某些事物的情況,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會有不同的恐懼對象:處于嬰兒期的兒童主要害怕聲響、陌生人、高度等;而學前階段的兒童恐懼對象則主要是黑暗、獨處、妖魔鬼怪之類的。在一項對176名4~12歲荷蘭兒童的調(diào)查中,就發(fā)現(xiàn)有超過73%的孩子都存在夜晚恐懼的情況,一項針對511名澳大利亞兒童的調(diào)查研究也顯示,有超過60%的兒童有夜晚恐懼的體驗。
大多數(shù)孩子都非常喜歡假裝和想象的世界,但他還沒有完全理解想象和現(xiàn)實之間的區(qū)別,因此在他的腦海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fā)生,尤其是在他獨自待在安靜又黑暗的環(huán)境中時,故事的怪獸可能會突然出現(xiàn),隨之而來的就是因為想象而來的恐懼。
4招幫孩子告別怕黑
當孩子跟你說他怕黑、怕床底下的妖怪不敢一個人睡的時候,應(yīng)該怎么幫孩子克服對夜晚的恐懼呢?
1接納孩子的恐懼
可能在成人看來,熟悉的臥室沒什么可怕的,孩子的恐懼只是在和媽媽成心鬧情緒,但對孩子來說,他確實處在恐懼之中。作為父母,我們其實并不需要理解孩子到底在害怕什么,只需要理解他此時確實感受到了恐懼就好。因此我們要避免去否認孩子的感受,或是跟他說根本沒有妖怪、怪獸什么的,這樣的“事實”并不能安慰到孩子。
2給孩子一個安撫物
如果孩子有安撫物或是他喜歡的毛絨玩具,可以賦予它一些特殊的能力——在白天或者睡前的故事時間,經(jīng)常用這個物品或玩具表演一些英雄的故事等,之后讓它成為孩子的“保護者”,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一直陪著他。
3留一盞小夜燈
如果孩子抗拒關(guān)燈,可以選擇留一盞光線比較暗的小夜燈來緩解他的恐懼。也可以嘗試把臥室的門打開讓走廊的燈光可以透進來,讓孩子知道這個房間不是封閉的,而是跟其他房間連通著,即使媽媽短暫的離開房間,也依然還是在這個家里,跟他在一起。
4白天和孩子談?wù)効謶?/p>
白天在孩子準備好的時候,可以和他談?wù)勊目謶郑勔徽動袥]有什么東西或是什么方法可以幫他在晚上不那么害怕,或是可以怎么對抗這些讓他害怕的東西,比如畫出武器貼在床頭等,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應(yīng)對能力,也有助于讓孩子在晚上不那么害怕。
讓孩子獨睡,該做功課的是父母
至于要不要鍛煉孩子獨睡的問題,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遲早有一天孩子會跟父母分開、自己一個人睡。其實,無論孩子在哪兒睡,在夜里睡著之后,他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身邊還有沒有其他人,對他的睡眠幾乎不會有什么影響。
可以說,讓孩子獨睡,還是和孩子合睡,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父母自己。所以,作為父母,你心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是覺得合睡很自然,跟孩子睡在一起感覺很親密很滿足,擔心分開睡孩子還沒準備好?還是覺得孩子已經(jīng)大了應(yīng)該一個人睡了,自己的睡眠也需要拯救一下,擔心夫妻一直分居兩房不太好?如果是前者,那么目前維持合睡的狀態(tài)也無妨,可以等孩子再大一些再考慮分房;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可以著手開始計劃和孩子分房睡,畢竟不只孩子的成長重要,保持所有家庭成員的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