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qū)老竹民族學校 阮 婧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在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是學者歌德先生說過的話。而讀書顯然就是親近文本,嘗試去理解和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對小學生實施閱讀教學啟發(fā),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和語言的組織和應用能力,在文本的閱讀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判斷,更促使學生從與“高尚的人對話”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基于筆者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經(jīng)驗,以及對本班學生閱讀水平的了解,本文展開了一些關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的粗淺分析,其中不足,還請同仁斧正。
總體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較低的主要原因是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種問題如果不得到客觀認識,那么閱讀教學實效性就很難得到提高,我們都知道“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的道理,所以,清楚地認識日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語文教師作為閱讀知識的引路人和傳遞者,教學方面出現(xiàn)問題將直接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1)部分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把握不準。這種情況普遍存在,部分教師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更多的生字生詞,讓已經(jīng)掌握的文字和詞語得到有效的應用,從而忽略了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還有部分教師過于強調(diào)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硬生生地將閱讀課變成了思想品德課,從而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認知有了誤解,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2)閱讀教學方法選擇不當。一部分教師過于強調(diào)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致使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雖然學得“歡聲笑語”,但是進行學習總結時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另一部分教師則忽略這方面,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將自己課堂主導地位維系得十分牢固,對學生的學習疑問毫不顧及。
(3)教學只注重課堂教授,不注重課后復習。閱讀也需要復習?聽起來或許有些荒謬,但是這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知道閱讀教學的開展核心目標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這個方式,達到讀有所感,感有所發(fā),從而借助故事中的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讓自己學會更多的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只注重課堂教學,不關心閱讀的課后復習,學生草草地學習過文章后,第二天就忘記的大有人在。
學生閱讀知識學習方面的問題較為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1)閱讀學習方法單一,純粹靠讀,不注重讀后的反思;(2)閱讀積極性較低,沒有閱讀興趣;(3)對于教師的教學雖有疑問,但是不敢質疑,這主要和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學生的性格有關。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時快速、整體地把握文章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扶作用,并且還可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我們在語文閱讀日常教學中,要合理地監(jiān)督并指導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制訂合乎自身發(fā)展閱讀計劃,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礎。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課堂主要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們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教學情況持續(xù)了很多年,但教學實效性一直不高,通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沉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理念,讓語文閱讀教學充分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則需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傾聽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解答他們對文章的疑問,讓平等的教學氛圍得以體現(xiàn)。我們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走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學習看法和文章的讀后感,多多帶領學生開展文章閱讀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交流會中發(fā)表看法,總結他人的意見從而完善自己。
聽到學生的這番話語,筆者不禁感嘆,為他們打開言路原來可以收獲這樣的教學反饋,這無疑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提高的有力證據(jù)。
總而言之,作為基層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從自我方面找到突破角度,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