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后,日寇把侵略魔爪伸向東北通往內(nèi)地的咽喉要道——冀東。1933年5月17日,唐山淪陷。1934年后,日寇在大量掠奪冀東地區(qū)物質(zhì)財產(chǎn)的同時,還控制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類學校的教育主權(quán)。為削弱我民族抗日意識,日軍在唐山推行了奴化教育:一是全面修改了各類學校的教科書,刪除抗日內(nèi)容,增加親日內(nèi)容,妄圖從文本上消除中國人民的抗日意識。二是所有教材必經(jīng)“東亞文化協(xié)會”審定,由偽滿洲國印刷才能使用。
開灤集團檔案館現(xiàn)保存的開灤礦務總局卷英文檔案中就有一些記錄教科書被強制改換的史料。這些檔案作為一個佐證,向人們述說著日本人蓄謀文化侵略,對民眾進行精神奴役與思想控制的這段歷史。
1936年2月22日的津唐日報社消息稱2月21日盧龍書店為開灤各小學提供使用的教科書被當局政府派人燒毀。
原文照錄如下:
“Books Burned At Lulung/ Owing to certain passages considered as offensive to a certain country, the text books, sold by the Hsieh Cheng Book Store at Lulung for the use of the Primary Schools, have been prohibited to be put on sale. Unexpectedly, the said store ignored the order. As a result, all the books were ordered to be destroyed by burning with kerosene yesterday after a search made by the officials led by a certain party.
—From the news sheet No.889 of Tsing Tung News Agency-”
內(nèi)容翻譯為:“盧龍焚書事件/開灤各小學一直以來所用教科書是盧龍縣城的書店所提供,但是據(jù)說該教科書有侵犯某國家的內(nèi)容,隨即被當局禁止售賣。出乎意料的是,此書店竟然無視禁令,繼續(xù)售賣。結(jié)果可想而知,昨日,一支由某黨帶領(lǐng)的警察小隊查抄了書店,搜出了所有教科書,用煤油點燃,付之一炬。——津唐新聞社第889號消息”
同一天的津唐日報社的另一條消息稱(圖一),2月21日塘沽冀東教育廳為唐山各學校從“滿洲”定制的教科書150萬冊已經(jīng)在沈陽印刷完成,次日即可入關(guān)。該教科書在每個縣售賣42000冊。各縣政府已經(jīng)接到上級指令要監(jiān)督這批教科書的運輸,使其順利送達。
而21日當天臨榆縣政府向開灤各小學發(fā)布了冀東教育廳的訓令(圖二)并附上了各年級本學期教科書的價目表。該訓令稱教科書已出版,根據(jù)各縣呈報需用數(shù)量及學生人數(shù)不日即可寄到。教科書價款目前由教育廳代墊,通令開灤小學按照附件“臨榆縣小學各年級每名本期全份書價表”(圖三)上的價目將應繳款備齊,于3月10日帶到縣政府,當日上午十時縣長大人會親自接見各校長“以便共同解決進行辦法”。
開灤各小學的校長收到此訓令后,向開灤總經(jīng)理做了匯報:一是我們通過私人渠道獲知,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不僅是讓我們購買這些教科書,而且希望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使用他們的這些課本。這次教科書的改換不是教育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因此,我們?nèi)绻皇褂眠@些教科書,僅是支付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書款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二是臨榆縣政府派發(fā)的新教科書數(shù)量不足,我們開灤各??梢源藶榻杩诰芙^購買,待下個學期再議。但是,據(jù)說縣政府不久后還會親自到各個學校檢查教科書的使用。在目前的政治形勢下,拒絕新教科書的后果是,我們很可能會被指控為反日分子或者共產(chǎn)黨。
開灤當局商定的策略是:1.購買并使用這些教科書。2.要求開灤各校長去當?shù)乜h政府購買。3.新教科書派發(fā)給學生時讓其支付總書款的50%,另外50%由礦務局支付(礦區(qū)支付1000大洋,秦皇島支付100大洋,另外30大洋由工人支付)。4.如果冀東教育廳目前所印刷的教科書數(shù)量不足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即使會導致學校教學上的困難,我們也必須耐心等待下一批。
2月28日的津唐日報社消息稱(圖四),73大箱新印刷的教科書已運到昌黎地區(qū),全部售賣給了各個學校,該地區(qū)338所學校的25000多名學生已經(jīng)收到了77000冊書。此外,教科書也已運送至唐山及周邊地區(qū)。
意料之中,3月1日開灤各校開學時,由于新教科書數(shù)量不足,不少學生無書可用。冀東教育廳給開灤的電報上說在等待教科書送達之前,各校教師可以暫時自行編制教學材料。但是,在日偽的統(tǒng)治下,開灤的教師們不敢用原有教材或是自編教學材料。因此,盡管新學期已經(jīng)開始,教師卻無事可做,只能給學生講故事或者聊天打發(fā)時間。
3月6日,塘沽政府通令各縣,鑒于新教科書既然已經(jīng)派發(fā),各學校立即投入使用,舊教科書應予以查封并嚴禁再用,否則必定嚴懲不貸。隨后,冀東教育廳果然派人到各個學校監(jiān)督政令的執(zhí)行及教科書使用情況。
而日本勢力更加猖獗的灤縣不僅通令各學校原教科書停用,而且取消了歷史、地理、社會課,改為讀、寫、算三門;三民主義不準講,改為修身課,并增加了日語課。
日本的奴化教育是把青少年學生作為改造的重點,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設(shè)置的課程和使用的教材來對淪陷區(qū)的學生進行精神奴役與思想控制。
另外,日軍還在唐山市開設(shè)了“冀東協(xié)和日語學校”“日語教員養(yǎng)成所”等,在各縣開設(shè)了日語學校強迫青年和群眾學習日語。他們強迫各校校長填寫《反共志愿書》,禁止學校存放進步書報,督促教師嚴密監(jiān)視學生的言論,甚至強迫學校升日本國旗,學生唱日本歌曲,腐蝕人們的思想。
教科書是影響民眾思想、教育后世的利器,這是文化侵略的重要一步。真正征服一個民族不是用士兵占領(lǐng)她的土地,不是用大炮壓迫她的人民,也不是用刺刀殺死敢于反抗的人,而是讓一個民族喪失自己的文化,讓她的下一代斷絕本國文化,完全侵染在敵國的文化中。日本人就是要給當時的中國人植入日本文化,使被占領(lǐng)者完全喪失反抗意識、喪失國家、喪失自我,最終淪為日本的奴隸。
作者單位:開灤集團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