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安寧小學 辛瑞霞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由此可見,日常積累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高段語文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也是如此,沒有哪個學生天生就能夠在寫作中技能嫻熟、下筆有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表明,要讓小學生學會寫作、愛上寫作及高質量寫作,關鍵在于對日常生活情景中細節(jié)的觀察和點滴積累,讓其在生活中去進行親身體驗和感悟,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在寫作中有事可寫、有情可述并有話可說。那么在小學語文作文輔導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起好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提高其寫作能力呢?
所謂情境教學法,顧名思義,即通過情境來設置教學環(huán)境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而言是指教育工作者通過營造某一種包含感情色彩、生動形象的活動或者逼真的畫面來激發(fā)學生調動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從當前人們對于情境教學的使用情況來看,情境教學與新課改的內容不謀而合,均旨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的同時引起學生對知識的積累,情感的體驗和共鳴,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通過對小學作文輔導教學的實踐總結發(fā)現,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作文輔導教學中起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其一,能夠讓小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其主要是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作文并不感興趣,難以將自己的經歷或者心情用書面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一提起寫作便會感到很苦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小學作文輔導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將需要表達的情境進行設置,讓學生覺得寫作也是生動的、具體的,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這就自然能夠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二,能夠讓小學生增加親身經歷。對于小學生來說,有經歷便有經驗,有經驗便能夠寫出相應的內容,小學生之所以會覺得寫作文很困難是因為他們缺乏生活的經驗。為此,教師在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小學作文輔導教學時應該設置相應的場景來讓小學生親身經歷,增加其經歷來激發(fā)情感的共鳴。
其三,能夠讓小學生的真實情感得到更加有效的表達。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是受身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影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情感體驗來得快,但消失得也快,所以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常常難以準確地表達出其中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輔導教學的過程中設置相應的場景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相似情感的迸發(fā),從而進行更加真實的情感表達。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就眉頭緊鎖,滿臉愁容。究其原因是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處在發(fā)育的階段,因此在提煉生活、感悟生活方面顯得有所欠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進行情境設置,讓孩子在具體的、形象的、熟悉的環(huán)境中來進行學習和仿寫作。
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的學習過程中,魯迅先生為我們描述了少年閏土在十一二歲的少年時期的形象特征:“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盡力刺去……”寥寥幾筆便將一個活潑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能夠通過文字的表述來看到魯迅先生的少時玩伴。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刻都會遇到新的面孔,只要學生能夠仔細觀察也能夠從中搜集到寫作的素材,并做到下筆有物。為此,教師可以在針對寫人的作文時進行情境設置,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來實現短篇幅的仿寫。例如:要讓學生對我們日常所遇到的新鮮面孔進行描述,教師可以先從別的班級邀請一位或者多位同學來做模特走秀,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其中的一人作為描寫對象。這樣學生在寫作時便可以集中精力對新鮮面孔的形象特征進行描寫,從而避免在寫作時不知道要寫什么的問題。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對《少年閏土》中的片段進行簡短的仿寫,這樣既避免了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寫道:“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十一二歲,扎著馬尾,一朵蝴蝶結扎在頭頂,走起路來微微顫動,仿佛要振翅飛翔。手上拿著一本嶄新的課本,急匆匆地向教室走去……”相比之下,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描述仔細多了,由此可見,教師在情境設置下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典型段落進行仿寫對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會發(fā)現,任何一篇閱讀文段都會有作者有意或者無意間留出來發(fā)人深省的部分。因此,教師在帶領著學生閱讀這些文段時,不僅要從一部分字詞句中來了解文段所要表達的含義,也應該在留白的部分對其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含義進行補充,這有利于學生對文段深意有更深入了解。相應的,在小學生的寫作之中也應該嘗試著在表達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情感的表達與流露。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身心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如果沒有教師的恰當引導,他們很難將文章中需要表達的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設置補白情境,讓學生針對這些補白做出及時的反應,進行續(xù)寫作。
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窮人》這一課的時候,整篇課文雖然都彌漫著生活艱辛的氛圍,但是桑娜和漁夫卻依然勤勞、淳樸和善良地應對著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他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針對這樣充滿了正能量的文章,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中所滲透出來的氛圍、感情、美德等進行全方位的感受,然后在這種情感的激發(fā)下去繼續(xù)發(fā)揮。但是對于生活在美好幸福時代的當代小學生而言,他們是很難感受到這種生活的艱辛以及幫助他人的高尚美德的。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設置補白情境,在互聯網上搜集更多的類似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與《窮人》中所體現出的情境、情感、品德等進行反復的對比、體會與交流,從而為接下來的情境補白續(xù)寫作奠定情感基礎,必然就產生“未成曲調先有情”之效。
實踐證明,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之后,學生在續(xù)寫時應該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一是艱辛的生活;二是善良的品質。通過這一點撥,許多孩子紛紛在這一情感基調和氛圍之中對桑娜和漁夫收養(yǎng)了孩子之后的事情進行了續(xù)寫。其中有一位孩子寫道:“從那以后,他們一家的日子越發(fā)困窘,好在孩子們漸漸長大了,能夠逐漸幫助夫妻兩人做一些事情了,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去面對生活中的艱辛,他們在海邊建造了自己的小漁場,并將打來的魚進行更加精致的加工,在市場上受到了一致好評……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忘記,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積極主動、竭盡全力地去施以幫助。”
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雖然說小學語文寫作需要學生首先表現出詞語功底、優(yōu)美句型的積累和運用等,但語文也是一門語言文學,因此更需要學生在學習寫作時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在所寫的文段中充分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內涵,以及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作文輔導教學時,有效設置情感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這樣便不但能夠讓學生寫出正確的句子,更能夠表達出我“文”書我“心”,我“文”抒我“情”的豐富情感。
發(fā)散思維是學生進行寫作的前提條件,最為突出的表現便是想象力的發(fā)揮。所以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基石,更是創(chuàng)作的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他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盡情放飛自己思想的時候,所以教師在輔導小學生進行寫作時,應該設置思維情境,讓學生不斷地去發(fā)散思維,并在無限的想象中進行延伸,然后根據延伸的內容來進行擴寫作,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是一篇讓學生用心觀察自然,表達自己豐富而獨特感受的文章。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一課進行學習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去發(fā)現“草蟲的村落”中都有哪些景象,就需要積極設置一定的思維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準備。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來播放一段《昆蟲總動員》的片段,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進入大自然的想象之中。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或者自身在大自然中的所見所聞來發(fā)散思維,按照課文中所提供的思路來進行擴寫,向讀者展示更多的關于草蟲的村落中還有哪些新鮮的事物。在充分發(fā)散思維,讓自身的想象在大自然中馳騁的過程中,學生更是看見了“在村落的盡頭,有兩隊草蟲開始為了爭奪地盤發(fā)起了進攻,他們嚴陣以待,虎視眈眈,都希望一鼓作氣,給對方致命的一擊……”
孩子的思維都非常靈活,他們必定有許許多多想要表達東西。所以,在小學作文輔導教學中,教師正好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借助那些曾經有過的,或者類似的情境讓學生充分聯想,對自己心中的樂土進行描述,讓其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每一個學生都是生活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小小的心思中都藏著大大的理想,在情境想象中進行延伸、續(xù)寫,不僅能夠表達出他們內心的想法,更能夠鍛煉其寫作能力。
讓小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寫作的趣味,學會到語文寫作的方法,讓學生樂于寫愛上寫,這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職責。寫作教學并非簡單地對優(yōu)美詞匯、優(yōu)美句型、閱讀文段結構的運用,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充分掌握寫作方法、文章框架的同時學會將寫作與實際相結合,把寫作運用到生活之中,這樣才是學以致用,才是小學語文寫作的目標所在。所以寫作要在情境中進步,更要在情境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