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逍遙路小學 吳啟要
在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平面圖形面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對學生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學好平面圖形面積,可以為接下來立體圖形體積、表面積的學習奠定牢固基礎。然而,因為平面圖形面積難以理解、抽象復雜,導致很多學生存在學不好、不愿意學的現(xiàn)象?;谌绱耍疚木托W數(shù)學平面圖形面積教學闡述自己的幾點思考。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內驅力,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實踐證明,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取得的學習效果遠遠勝于學生在興趣缺乏背景下的學習效果。所以,在平面圖形面積教學中,數(shù)學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我看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一種實踐效果顯著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對熟悉的生活場景感到親切、熟悉,所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有利于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所講的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梯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幫助工人計算學?;▓@內梯形花圃面積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在指導學生學習“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計算紅領巾面積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在指導學生學習“長方形面積”的時候,可以以教室地面鋪地磚需要計算面積、窗戶安裝玻璃需要計算面積等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聯(lián)系這些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探索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突出學生主體性,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互動課堂,是新課改反復強調的內容。只有做到真正交還學生學習主動權,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在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平面圖形面積的時候習慣性使用灌輸教學法,直接將公式告知學生,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情況經(jīng)常導致學生會背不會用,也不利于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在我看來,教師在講解這類抽象的知識時,應當讓學生先做到理解,然后再進行記憶。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記憶牢固度,還會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所以,我建議,數(shù)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活動。以“長方形面積”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若干個面積為1 平方厘米的拼圖卡,并且準備若干個拼圖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分好學習小組之后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探究任務:“老師這兒有一些拼圖板,我只知道它的長度是6 厘米,寬度是4 厘米,現(xiàn)在你們能用1 平方厘米的拼圖卡幫助老師計算出拼圖板的面積嗎?”然后讓每組學生利用拼圖板和拼圖卡動手操作,展開探究活動。在學生利用24 個拼圖卡擺滿拼圖板從而得到拼圖板的面積是24 平方厘米之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那如果老師想知道這個教室的地面面積是多大,你們還能幫助老師嗎?”很多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不知道從何下手,教師可以給出適當?shù)奶崾?,如:“你們可以根?jù)剛才的拼圖板與拼圖卡,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然后再幫助老師想一想怎么得到教室地面的面積。”以此引導學生再次展開合作,進行深入探究。在學生展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學生適當?shù)奶崾竞椭笇?,為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在學生合作探究結束之后,教師讓每一個小組的組長展示學習成果。在學生展示成果的過程中,教師不予置評,而是讓各組組長逐個代表小組闡述思路與結果。所有小組均展示完學習成果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展開生生互評活動,指出他組的優(yōu)點和不足。再則,教師再綜合學生的答案,針對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在這個基礎上給學生講解正方形面積的正確計算方法,即長和寬的乘積。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直接由教師灌輸?shù)闹R,這種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探究和總結出來的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這是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任何數(shù)學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只要抓住這幾點,均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平面圖形面積教學中,教師先要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增強教學內容對小學生的親切感,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將學生的探索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習得知識,又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使平面圖形面積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