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稅 李俊 馮維
(1 長治醫(yī)學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2 長治市人民醫(yī)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患兒會出現以下癥狀:發(fā)熱、咳嗽、嚴重情況下出現中毒癥狀。諸多學者表明,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形式加以傳播,好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1]。肺炎支原體對患兒的多個器官組織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肺炎支原體所致的嚴重肺外并發(fā)癥受到醫(yī)生的高度重視。因此,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加強早期準確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肺炎支原體通過結合神經氨酸受體,破壞黏膜上皮細胞,抑制纖毛清除作用,與此同時釋放出多種有毒代謝物質(如過氧化氫、蛋白酶等),繼而引發(fā)炎癥。肺炎支原體感染不僅僅會損傷呼吸系統(tǒng),而且會產生多種相關并發(fā)癥(如心肌炎、腦炎等),在很大程度上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
國外學者認為,患兒發(fā)生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年齡有著密切相關性,嬰幼兒發(fā)病時臨床癥狀不顯著,但是病變會直接損傷到嬰幼兒的肺部組織和其他組織系統(tǒng)(如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以及泌尿系統(tǒng)等),對年齡稍大的患兒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陣發(fā)性干咳且日益加重,嚴重時出現咳血或喘息加重等癥狀[2-3]。
肺炎支原體感染之后患兒機體會產生特異性抗體,如IgM、IgG,通常情況下IgM 抗體在感染后7d 檢測出陽性,因此可作為早期診斷指標。IgG 抗體通常情況下在感染5 周后達到高峰,能夠作為感染檢測指標之一,但是單獨進行檢測價值不高。
現階段來看,血清學診斷主要包括以下兩種試驗方法:(1)特異性試驗方法;(2)非特異性試驗方法。
2.1.1 非特異性試驗方法 非特異性試驗方法中最為常見的是冷凝集試驗方法,當血清滴度為陽性且雙份血清效價顯著升高,則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但是,上述方法特異性比較低,肺炎支原體感染時陽性率不夠高,流感病毒感染或腺病毒感染會出現假陽性,因此只能將其作為輔助診斷方法。
2.1.2特異性試驗方法 特異性試驗方法較為常見的有:(1)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方法;(2)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4)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5)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驗方法;(6)快速血清學檢查方法等。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方法主要通過制作抗原印片,再將其與受檢者血清中的抗體孵育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再使用熒光標記著色,陽性為效價大于1 ∶16.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方法檢測過程中具有較高特異度和靈敏度。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主要檢測是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抗體滴度,如果檢測恢復期抗體滴度相比起急性期上升4 倍以及4 倍以上則可以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具有較高特異性,操作也較為簡單,但是也存在以下缺陷之處:(1)臨床難以獲得急性期與恢復期的雙份血清;(2)高滴度抗體無法區(qū)別以往感染癥狀和現在感染癥狀。因此,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不能作為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診斷方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需檢測受檢者急性期與恢復期的血清樣本,當檢測恢復期抗體滴度相比起急性期上升4 倍以及4 被以上便可確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是檢測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常用方法,但是也存在缺陷之處:①疾病早期階段呈假陰性;②難以獲得雙份血清;③無法區(qū)別現有感染癥狀以及既往感染癥狀。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無法做出早期準確診斷,檢測敏感度顯著低于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可有效結合免疫反應與化學發(fā)光系統(tǒng),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的靈敏度顯著高于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當肺炎支原體患兒的IgM 抗體濃度比較低時,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聯合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可顯著提高正確診斷率。諸多研究資料顯示[4-5],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方法相比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和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方法更符合臨床檢測需求,因此可作為首選檢測方法。
有關研究顯示,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驗方法以及快速血清學檢查方法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檢驗價值均比較高,對于病程時間比較短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而言選擇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驗方法較為可靠,而對與病程時間比較長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而言選擇快速血清學檢查方法較為可靠,對于年齡較大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而言,快速血清學檢測方法具有較高陽性檢出率。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測原理表現為:在培養(yǎng)基內置入標本,為支原體提供生長所需的環(huán)境,使其快速繁殖,與此同時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產生大量氫離子,降低培養(yǎng)基中的ph值,一旦出現陽性情況,培養(yǎng)基顏色從紅色逐漸轉為黃色,便于分析肺炎支原體的繁殖狀況??焖傺鍖W檢查方法在檢驗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時,無需借助儀器,具有以下優(yōu)勢:(1)檢測速度比較快;(2)未顯著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快速血清學檢查方法在肺炎支原體患兒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取靜脈血,離心處理,再分離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肺炎支原體IgM抗體,陽性結果判斷為:抗體大于1 ∶160。
2.2.1 超敏C 反應蛋白 超敏C 反應蛋白是一種炎癥指標,也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能夠直接參與到機體炎癥反應之中,與此同時誘導單核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浸潤,導致上皮腫脹形成或支氣管黏膜充血形成。大量研究資料顯示,超敏C 反應蛋白在疾病早期階段中的準確診斷率比較高,超敏C 反應蛋白的應用不受復發(fā)因素影響,因此具有廣泛應用價值[6-7]。超敏C 反應蛋白可作為鑒別支原體肺炎和細菌性肺炎的輔助檢查指標,結合中性粒細胞比例以及紅細胞沉降率等可準確預測支原體肺炎的病情程度[8-10]。
2.2.2 血清降鈣素原 支原體會誘導血清降鈣素原增高,急性期支原體肺炎的血清降鈣素原呈輕度增高趨勢,在恢復期血清降鈣素原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具有較大臨床應用價值[11-12]。
2.2.3 血常規(guī)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血常規(guī)表現(如白細胞計數升高、淋巴細胞比例以及絕對值下降、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比例以及絕對值升高)與該病免疫反應機制互為吻合。
2.2.4 紅細胞沉降率 支原體感染時紅細胞沉降率出現上升發(fā)展趨勢,有關資料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紅細胞沉降率顯著高于細菌感染患兒。
肺炎支原體是導致小兒人群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種主要病原體,臨床中需綜合診斷,繼而提高準確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