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春
摘要:目的:研析改良胃腸減壓管置入空腸對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后胃排空障礙(DGE)的預防作用。方法:擇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并行PD術治療的84例病人為對象,按照胃管留置處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入實驗組、傳統(tǒng)組,各組42例,傳統(tǒng)組進行常規(guī)留置胃管,實驗組采取改良胃管置入空腸,評比兩組各項指標的臨床差異性。結果:實驗組術后DGE出現(xiàn)率、再次置入胃管率、住院時間都顯著低于傳統(tǒng)組(P<0.05)。結論:經(jīng)改良后的胃腸減壓管置入空腸輸出袢,可有效減少PD術后出現(xiàn)DGE,并有助加快病人胃腸功能的恢復速度,作用顯著。
關鍵詞:改良胃管置入空腸;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胃排空障礙;預防作用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4-018-02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作為臨床上用于治療壺腹周圍腫瘤、胰頭癌等疾病的首選術式,其可能誘發(fā)一些術后并發(fā)癥,胃排空障礙(DGE)即為常見的一種PD術后并發(fā)癥,臨床出現(xiàn)率約為6.5%-27%[1]。DGE的病因較多,可能和病人心理因素、低蛋白血癥、胰漏、腹腔存在感染等有緊密關聯(lián)。雖然DGE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限性,但病人長時間無法進食,且出現(xiàn)大量胃液流失現(xiàn)象,很容易引發(fā)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嚴重營養(yǎng)障礙等后果。為探索有效的DGE預防措施,該研究擇取本院接收并行PD治療的84例病人為對象,主要了解改良胃管置入空腸對于PD術后DGE的預防效果,詳述內容為下:
1.對象、方法
1.1病例來源
擇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并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的84例病人為對象,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齡36-78歲,中位年齡(59.6±11.29)歲;全部病人手術前明確符合臨床診斷,且具備相應的手術適應癥;排除伴精神疾患、溝通障礙、器質性病變疾病者。原發(fā)疾?。?7例胰頭癌,26例壺腹部癌,
19例膽總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腸乳頭癌,3例絨毛狀腺瘤,1例絨毛狀腺瘤癌變。合并癥情況:20例合并高血壓,17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按照胃管留置處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入實驗組、傳統(tǒng)組,各組42例,兩組病例的性別組成、年齡等基線資料經(jīng)過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胃管留置方法
兩組均選擇單次性使用的胃腸減壓管,這種胃腸減壓管的前端共有4個側孔,最前端的側孔距離尖端7厘米;實驗組手術前在胃腸減壓管的尖端24厘米處均勻剪開3-5個側孔,側孔直徑控制為0.4厘米左右;手術中進行胃腸吻合時,把胃管置入空腸輸出袢,其置入長度為10厘米,同時在體外標明胃管的留置長度,病人恢復排氣后仍持續(xù)留置胃腸減壓管,約3-5天,并閉管進清流食。
傳統(tǒng)組進行常規(guī)留置胃管,術前不增剪胃管的側孔,病人恢復排氣之后拔除胃腸減壓管。
1.2.2診斷標準
對DGE的具體判斷標準如下:①胃腸減壓管中排出的胃液量大于800mL/d,且連續(xù)排出胃液10天以上;②拔除胃腸減壓管以后,病人因嘔逆、惡心、腹脹等因素而需要二次放置胃管;③術后通過消化道造影檢查顯示病人胃蠕動差或者無胃蠕動。滿足上述任何一項即確診出現(xiàn)DGE [2]。
1.3 評估指標
記錄和對照兩組術后DGE出現(xiàn)率、再次置入胃管占比率、住院時間等指標。
1.4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shù)據(jù)予以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表達為(),數(shù)據(jù)比對經(jīng)t檢測;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表達為 (n/%),數(shù)據(jù)對比經(jīng)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5.14±0.37)h,術中輸血6例(14.29%);傳統(tǒng)組手術時間為(5.11±0.42)h,術中輸血5例(11.90%);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輸血率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
兩組術后DGE出現(xiàn)率、再次置入胃管率、住院時間情況如表1所示,實驗組術后DGE出現(xiàn)率、再次置入胃管率、住院時間都顯著低于傳統(tǒng)組(P<0.05)。
3.討論
PD術后出現(xiàn)DGE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的結果,如胃腸吻合口出現(xiàn)水腫、胰瘺、胃解剖結構變化、腹腔感染、迷走神經(jīng)切斷導致胃動力降低、缺少十二指腸起搏點而誘發(fā)空腸蠕動節(jié)律失衡等。PD術后及時減小輸出袢壓力和降低胃排空障礙之間的關系密切,若能夠減小輸出袢壓力,便可降低各個吻合口的實際張力,大部分病人手術后2天內胰腺分泌出的胰液比較少,在5天后明顯增多,這時各吻合口還沒有徹底愈合,胃腸尚處在麻痹狀態(tài),蠕動力較小,會有大量膽汁、胰液、消化液等聚集在吻合口附近,易出現(xiàn)吻合口出血、滲漏或腹腔感染等現(xiàn)象,繼而增大了DGE的出現(xiàn)概率。PD術后初期胃張力較弱,且存在輸出袢消化液回流,使胃部負擔加重,進而加重了吻合口、胃部的水腫與炎癥,極易引起胃排空功能性障礙。鑒于此,減少輸出袢、各吻合口、胃部的壓力,能幫助減少相關并發(fā)癥,使腸胃功能得以恢復?,F(xiàn)在,臨床上普遍使用的胃管的側孔較少,將胃管留置空腸輸出袢中,能減小輸出袢壓力,但胃無法徹底引出胃液,如果把胃管放入殘胃,則輸出袢無法實現(xiàn)充分引流[3]。本次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術后胃排空障礙出現(xiàn)率、再次置入胃管率、住院時間都顯著低于傳統(tǒng)組(P<0.05)。這說明,對常規(guī)胃管進行改良,增剪3-4個側孔,能顯著減小輸出袢與殘胃壓力,術后促使病人胃腸功能盡早恢復。
綜上,相比常規(guī)留置胃管的方法而言,經(jīng)改良后的胃腸減壓管置入空腸輸出袢能有效預防PD術后出現(xiàn)DGE,使DGE出現(xiàn)率有效降低,并有助縮短病人住院時間,作用顯著。
【參考文獻】
[1]陳思瑞,蔡云強,彭兵.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術后并發(fā)癥處理經(jīng)驗[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7,24(07):819-824.
[2]陳濤,周明銀.反穿刺法Braun吻合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及堿性返流性胃炎的影響[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8,30(02):160-163.
[3]史贏,陳金明,潘小強.改良胃管置入空腸在預防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8,21(08):658-660.
line-height:16.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vertical-align:middle'>[14] Zou L, Ruan F, Huang M, et al. SARS-CoV-2 Viral Load in Upper Respiratory Specimens of Infected Patie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EB/OL]. [2020-3-6].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