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聲調的社會群體約定性*
        ——來自跨方言單字調辨認實驗的啟示

        2020-12-02 13:16:58郭承禹
        語言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陽平聲調音高

        郭承禹 江 荻

        1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上海 200234 2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9

        提要 文章對聲調與音高的關系提出一個“社會群體約定”的假設。該假設是指同一地域內同一語言的使用群體對音高或聲調具有相同的感知模式。文章設計了三個方言實驗測試同一被試群體對不同方言音高形式的敏感性,分別是母語方言感知、相似方言感知和異方言感知實驗。結果證實被試僅對母語方言中范疇化的音高具有辨別能力,這種特定的音高被稱為聲調。他們聽辨其他方言時只能采用物理音高線索判斷或者利用母語經(jīng)驗來比較判斷。更準確地說,各類單字音節(jié)在聲學上蘊含了無限多的音高形式,唯心理感知產(chǎn)生的或范疇化的音高形式才能獲得聲調地位。文章結論是:聲調是同一社會群體約定的范疇化音高形式。

        1 引言

        1.1 音高與聲調

        聲調與音高息息相關,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對“聲調”概念進行過具體的闡釋。林燾和王理嘉(1992:123)認為能“區(qū)別音節(jié)的意義的音高就是聲調”。美國語音學家賴福吉(2011:243)認為“對詞義產(chǎn)生影響的音高變化叫做聲調”。還有更詳細的釋義如“聲調是利用語音(這里應當也是指音高)的高低、升降,或長短來區(qū)別詞匯意義或語法意義的語音單位”(高永安 2014:1)。但聲調就是單純的音高嗎?從理論上來說,音高模式有很多種,究竟有哪些音高最后成為了聲調呢?就漢語方言來看,某個聲調調類所對應的音高(調值)就不一而足,如陰平在不同方言中存在不同的音高模式。(1)材料來源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字系,《漢語方音字匯(第二版重排本)》,語文出版社,2003年。例如:

        北京話:[55] 濟南話:[213] 太原話(平聲):[11] 揚州話:[21] 長沙話:[33]......

        不僅是陰平,各方言其他調類的音高模式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那么,這些不同音高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實際上,音系的聲調與物理的音高之間可能還有一個連接層面,即聽覺感知。以上各方言的調值是研究者通過聽辨擬定的(可通過語音實驗進行驗證),母語群體使用者也是通過聽辨音高直接理解詞匯意義。

        但是,個體發(fā)音的音高總有差異,母語人如何達成共同聲調感知的呢?本文推測,漢語的聲調是通過有限使用群體對音高形式感知模式的范疇化實現(xiàn)的,這個過程可稱為群體約定。不同地區(qū)的使用群體對音高有不同的群體約定,即某方言的聲調是其對應的社會群體所約定的具有特定音高形式的產(chǎn)物。

        1.2 聲調的感知模式

        要論證“社會群體約定”假設,首先要弄清母語群體對于聲調的感知模式。關于聲調的感知模式,學界是有爭議的。自Liberman等人(1975)提出輔音感知屬于范疇感知的結論以來,他們所采用的辨認和區(qū)分實驗成為了一種經(jīng)典研究范式。此后,元音的感知研究也在此基礎上展開,得出了元音屬于連續(xù)感知的結論(Fry等 1962;Pisoni 1973;Rosen 和 Howell 1987)。從理論上來說,母語者對于聲調的感知模式應當同輔音或者元音一樣,要么屬于范疇感知,要么屬于非范疇感知。但其后的聲調感知研究并沒有得出統(tǒng)一的結論,很多國外研究者認為聲調感知屬于范疇感知(Chan等 1975;Wang 1976;Hallé等 2004;Xu等 2006;Peng等 2010),而且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楊順安 1992;劉娟 2004;王韞佳和李美京 2010;王萍等 2014)。但也有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不同聲調之間缺乏明顯的心理感知邊界(Abramson 1961,1979;Francis等 2003),因此得出聲調感知不屬于經(jīng)典的范疇感知的結論。

        具體來說,Abramson(1979)發(fā)現(xiàn)泰語母語者盡管在三個平調的辨認實驗中呈現(xiàn)了范疇化的傾向,但是在區(qū)分實驗的結果中卻缺乏相對應的范疇邊界峰值。Francis等(2003)的實驗結果也大致相同。在母語群體參與的辨認實驗中,廣州話的三個平調之間存在明顯的范疇邊界,但在區(qū)分實驗卻并未發(fā)現(xiàn)。Hallé等(2004)將這些情況稱之為“類范疇化”(quasi-categorical)的感知模式。

        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是因為研究者僅集中研究了兩個(或三個)聲調對立,而且這些聲調往往都具有相似的調型特征。最后得出了諸如平調之間為非范疇感知,平調與非平調之間為范疇感知的結論。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語言的聲調對立絕非只有平調之間的對立。再次,單獨從辨認實驗來看,母語者對于所有聲調的整體感知也傾向于范疇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神經(jīng)科學和電生理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Xi等 2010;Zhang, Xi等 2012;Si等 2017)。

        聲調感知的研究不應集中于部分具有相似特征的聲調對立,而是應當回歸于語言的使用者,例如測試某個群體對母語或其他語言(方言)的聲調是否具有范疇化的整體感知能力。因為語言使用群體才是最重要的研究對象。以母語群體為例,在他們的群體內部,(2)群體是個模糊概念,群體外部還存在競爭性,這部分內容超出本文主旨,暫不討論。共同的地理群體遵循共同的生活規(guī)約,形成共同的社會心理,表現(xiàn)出人類生存的合作性天性。而且根據(jù)人類學家觀點,語言是人類合作最關鍵的方式(Hurford 2007)。聲調作為語言的一種超音段特征之一,無疑也受到了群體合作的影響。

        1.3 聲調感知的群體差異

        近20年來,聲調感知研究開始關注具有不同語言背景的群體,其中大多研究的結論反映出母語群體對于聲調的范疇化感知程度高于非母語群體,而且對范疇邊界的感知也更為敏感(Hallé等 2004;Xu等 2006;Peng等 2010;張林軍 2010)。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例如聲調語言的母語群體所具有的聲調語言經(jīng)驗是否有助于判斷其他語言的聲調。Wayland和Guison(2004)發(fā)現(xiàn)北京與臺灣的普通話母語群體比英語母語群體能夠更好地辨別泰語的聲調對立,這也就說明普通話母語者的聲調使用經(jīng)驗有利于其他語言的聲調聽辨。同時也存在其他的觀點,如Lee等(1996)發(fā)現(xiàn)有聲調經(jīng)驗的普通話母語群體和無聲調經(jīng)驗的英語母語群體在感知粵語聲調時,兩者的實驗結果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他們認為聲調數(shù)量較少(例如普通話四調)語言的聲調經(jīng)驗對判斷其他語言的聲調對立沒有幫助。此外,So和Best(2010)也同樣認為母語群體的聲調語言經(jīng)驗并不一定有助于其他聲調語言的聽辨,被試群體的聽辨結果與母語和目標語二者的聲調特征的差異程度相關。

        以上的實驗研究大多比較了聲調語言群體和無聲調語言群體的聲調感知差異和不同聲調數(shù)量的語言群體之間的聲調感知差異。但是,這些研究忽視了語言群體對具有相似聲調系統(tǒng)的語言(方言)的感知問題。非母語聲調聽辨應當包括相似方言與“相異”方言兩個方面。另外,以上研究所選用的方言大多是普通話或粵語,其他方言材料卻很少受到關注,前賢得出的結論也有必要在其他方言中進行驗證。例如以普通話材料為主得出聽辨結果是否與使用西南官話材料的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聲調與音高并不是對等的關系,本文就此提出“社會群體約定”的假設。所謂聲調的“社會群體約定”是指同一地域內同一語言的使用群體,以單音節(jié)詞的音節(jié)或組合音段可能呈現(xiàn)的多樣性自然音高為基礎,將某些隨時間進程的高低曲折等音高變化形式約定為載義的或可別義的心理感知模式。為了驗證這一假設,本文以昆明話母語群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分別考察他們對于相似方言(貴陽話)與相異方言(長沙話)的聲調是否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目的在于比較母語方言群體和非母語方言群體的感知區(qū)別,據(jù)此說明聲調的“社會群體約定性”。

        2 實驗設計和準備

        2.1 實驗被試分組

        本研究的被試群體分為3組:長沙話母語群體(C組,下文沿用簡稱),昆明話母語群體(K組)和昆明以外的云南方言群體(NK組)。C組人數(shù)為17人,男性7人,女性10人,平均年齡為37.5歲;(3)參與聽辨的被試聽力無障礙,能清晰地聽辨各種調類,可以進行正常的交流與言談。K組人數(shù)為20,男性8人,女性12人,平均年齡為20.3歲。C組和K組的所有被試都是在本地老城區(qū)出生,而且在本地長期生活,外出時間均不超過一年,除本地方言外,他們還能使用普通話交流。NK組的人數(shù)為20,男性11人,女性9人,平均年齡為22.1歲,其中5位被試來自于呈貢、富民和尋甸等昆明周邊地區(qū),還有15位被試則來自楚雄、文山、曲靖、麗江、普洱和迪慶等其他云南省的縣市地區(qū)。NK組被試群體之間均可使用西南官話正常溝通,而且大多能夠使用普通話。

        實驗的刺激材料為3種方言的單字錄音,即昆明話,貴陽話和長沙話。(4)本文實驗選字的長沙話材料來自《長沙方言研究》(1999);貴陽話材料來自《貴陽方言詞典》(1994);昆明話材料來自《云南方言調查報告(漢語部分)上》(1969),詳見附錄。長沙話刺激音節(jié)/s/系列中,“嗝”的實際讀音為/k21/。貴陽話和昆明話的“啰”是語氣詞,例如“來啰”。根據(jù)實驗目標,我們對K組和NK組被試依次進行母語方言感知、相似方言感知和異方言感知三項實驗。(5)母語方言指社會群體相互認同為同一種話的語言或方言,一般為自幼習得的語言,語言群體生活于同一地域。相似方言指語言學分類上同一語言或方言之下略有差異的分支語言或方言,這些略有語言差異的不同群體經(jīng)過一定時間交流磨合能聽懂相互話語。相異方言指不同群體相互聽不懂對方話語意義的語言或方言。其中K組為主要的實驗被試群體,C組和NK組均為對照。被試情況如表1。

        表1 三個感知實驗的具體情況

        此外,還有一個補充實驗:NK組聽辨昆明話。實驗目的在于觀察地理距離不同的相似方言群體對昆明話的聲調感知模式。所有被試群體和聽辨方言的關系如圖1:

        圖1 被試群體和聽辨方言的關系

        2.2 三種方言的單字調刺激材料

        實驗的錄音刺激材料主要涉及三種方言:昆明話、貴陽話和長沙話。貴陽話和昆明話都屬于西南官話,(6)黃雪貞(1986)和《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均把昆明話和貴陽話劃歸為“昆貴片”。李藍(2009)討論西南官話分區(qū)時,將貴陽話劃歸為川黔片,而昆明話則屬于云南片。兩者語言表層的聲調格局很接近,均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4調。其中陰平、陽平、上聲三調調值相近,只有去聲有細微的差別,因此我們把兩者的關系稱為相似方言。長沙話屬于湘方言,去聲有陰陽對立,而且具有獨立的入聲調,為6調方言,與昆明話和貴陽話有較大差別。三個方言具體調值如表2所示。

        表2 長沙話、貴陽話和昆明話的聲調調值

        實驗的刺激材料來自各方言規(guī)范的單字錄音,無人工干預和修改。昆明話發(fā)音人為張先生,男,1958年生;貴陽話發(fā)音人為張先生,男,1946年生;長沙話發(fā)音人為胡先生,男,1956年生。上述發(fā)音人均長期住在老城區(qū),無長期離開本地的經(jīng)歷。以音節(jié)[pa]為例,昆明話4調的例字為“巴,八,把,霸”,貴陽話的例字為“巴,八,把,壩”,長沙話6調的例字為“巴,爬,把,霸,稗,八”。圖2為不同方言及各調類的基頻圖,從基頻圖可以觀察出,實驗單字錄音與前賢的調值描述基本吻合。

        圖2 長沙話(左)、貴陽話(中)和昆明話(右)的單字調基頻圖。橫坐標為基頻點序號,縱坐標為赫茲值(Hz)

        2.3 實驗準備與流程

        實驗的準備工作分為三步:1)依據(jù)不同調類來選取代表字。選字原則是在聲韻一致的前提下,找到調類最小對立的代表字。以昆明話為例,聲韻組合[phi]音節(jié)所對應的四調代表字為:披、皮、鄙、屁,一共選取10-15組。(7)長沙話有10組,貴陽話12組,昆明話15組。具體調類例字可參見附錄。2)按字表進行錄音并制作刺激程序,(8)錄音的設備是AKG C554L話筒與iCON4 nano VST聲卡。每個方言的發(fā)音人1位。錄音過程中每個例字朗讀三遍,截取第二遍的錄音音頻,將其隨機編排,(9)總量約為48-60個錄音文件。并用E-prime做成感知刺激程序,每個代表字讀音間隔為7秒左右,總時長為5-10分鐘。3)按照錄音播放順序做好相應的問卷,每個錄音對應一題,每題的選項是之前選取的調類代表字,4調方言有4個字,6調方言有6個字可供選擇。因此昆明話問卷有4×15個題目,貴陽話問卷有4×12個題目,長沙話問卷有6×10個題目。實驗開始前,每位被試在問卷上填寫基本信息,并熟悉問卷上的文字選項。隨后,我們依次確認被試能夠理解文字選項,也能用本地方言進行朗讀。所有被試的主要任務是依據(jù)聽到的錄音來選擇對應的文字選項,例如C組被試聽到一聲長沙話錄音“/pa33/”,則應當選擇“巴”的選項,如不確定可以空選。每個錄音均用擴音器播放,音量適中。

        實驗的具體流程為:C組群體僅聽辨長沙話,每位被試發(fā)放一張問卷。K組群體和NK組群體依次聽辨了昆明話、貴陽話和長沙話,每位被試發(fā)放3份問卷。實驗結束后,C組共回收有效問卷17份,K組回收有效問卷60份,NK組回收有效問卷60份。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的目的是考察母語者對自身方言聲調系統(tǒng)的感知是否具有群體約定性,共包含兩組實驗:昆明被試聽辨昆明話和長沙被試聽辨長沙話,后者主要作為前者的對比和參照。按照我們的理論預設,K組和C組各自屬于其母語的聲調約定群體,對于不同調類的刺激是高度敏感的。具體表現(xiàn)為每位被試所選的聽辨目標例字的準確率較高,也表現(xiàn)為不同調類對應的目標例字選擇的準確率較高,這兩種情況分別稱為被試準確率和調類準確率。(10)例如母語方言感知實驗中,某被試在1份昆明話問卷中選擇正確例字54次,被試準確率為54/60=90%;陰平調在20份昆明話問卷中被選中對應例字289次,調類準確率為289/300=96.33%,調類錯誤率為3.67%。

        3.1.1 母語方言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從整體情況來看,K組和C組被試的準確率基本在80%以上,且兩類群體最高準確率均達到98.3%,這說明被試對母語方言的調類區(qū)別十分敏感,能夠正確地選出與錄音對應的調類例字,詳見圖3。

        圖3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兩組的差異在于C組準確率的浮動范圍較大,最低僅有70%,而K組比較穩(wěn)定,最低為80%,這種區(qū)別可能是由于長沙話的特殊性造成的。長沙話6個聲調分別對應6個例字,相對昆明話4個例字來說,選項更多,聽辨的干擾性更大。更關鍵的是,所選長沙話單字存在異讀的情況,主要是陽去字有白讀調[21]和文讀調[45]兩種異讀,而且文讀與陰去調值一致,例如“禍”有[xo21]和[xo45]兩種讀音。當其作為備選項時,被試則可能會出現(xiàn)無法判斷的情況,而昆明話中的聲調異讀現(xiàn)象并不明顯。總之,C組的不穩(wěn)定情況是由方言的特殊性決定的。

        3.1.2 母語方言實驗的錯誤傾向

        從準確率結果可知,同一社會約定群體在聽辨中有著高度一致的準確性,同時其錯誤傾向也值得分析。造成錯誤傾向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語言本體原因,例如上文提及的例字存在異讀的情況,或者是由調類之間調型和調值的接近而造成的匹配錯誤;二是實驗準備過程中的失誤。如果本組所有被試都對某一個錄音判斷錯誤的話,有可能存在發(fā)音人的個人發(fā)音特征或實驗錄音操作方面的失誤;三是個體被試造成的,例如某個調類的錯誤傾向都來自某一個被試,那么這種錯誤屬于被試的個人判斷困難。(11)匿名審稿人指出,母語方言實驗的錯誤還可能與單字感知有關。日常語言中的雙音節(jié)詞更為常見,部分方言的連讀變調甚至會“掩蓋”單字調。除非是訓練有素的語言學家,一般母語者很難做到100%正確。第一個原因是無可避免的,也是本文的研究重點,而后兩個情況并沒有出現(xiàn)在實驗結果當中。

        K組不同調類的整體錯誤率都在15%以下,其中錯誤率較高的有兩調,陽平為13.33%,去聲為13.67%。另外上聲為10%,錯誤率最低的是陰平,僅有3.67%。具體來說,容易混淆的兩組為:陽平[31]-上聲[53]、陽平[31]-去聲[22]。陽平[31]和上聲[53]都為降調,K組被試將陽平判斷為上聲的概率為6%,而將上聲判斷為陽平的概率為9%。另一組陽平[31]和去聲[22]則均為低調,K組被試將陽平判別為去聲的概率為5.33%,反之為8.33%,詳見圖4。

        圖4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中K組的錯誤傾向

        盡管這兩組錯誤說明調類之間的相似性會對被試造成有一定干擾,但這種干擾均在10%以下,說明母語群體絕大部分被試能分辨相近調類,因此調型與調值的接近在整體上并不能影響母語人群的心理感知。此外,只有這兩組的感知錯誤是雙向的。這種所謂“雙向錯誤傾向”是指被試把A調感知為B調,B調亦感知為A調,而且這兩種傾向都比較明顯。其他錯誤基本都是單向,而且均低于4%。單向錯誤基本可以忽略,屬于隨機錯誤,即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噪聲干擾或者被試精力不集中等等。

        在參照組C組被試的聽辨結果中,除入聲外的其他調類整體錯誤率都在15%以下,這一點和K組基本一致,詳見表3。

        表3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中C組的調類整體錯誤率

        C組中顯著的雙向錯誤為陽平[13]和入聲[24],被試把入聲判斷為陽平的概率為12.94%,將陽平判斷為入聲的概率為7.65%。其他的基本都為單向選擇錯誤,而且錯誤傾向都在15%以下。我們認為C組雙向錯誤的性質和K組一致,都是由調型和調值接近導致的。而其他單向錯誤傾向則基本無規(guī)律可循,詳見圖5。

        圖5 母語方言感知實驗中C組的錯誤傾向

        總的來說,母語方言感知實驗中的錯誤傾向可以分為兩類,雙向錯誤和單向錯誤。雙向錯誤是由調類之間調型或調值的相近造成的。Fok(1974)在母語者聽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兩調之間的基頻模式越相似,則越容易發(fā)生聽辨混淆的現(xiàn)象,反之則不容易發(fā)生調類聽辨混淆。王韞佳和覃夕航(2015)認為聲學特征相似的調類之間并不存在清晰的區(qū)分范疇邊界。不過聲學相似的干擾并不能改變聲調群體約定這一事實,因為母語感知實驗中K組雙向錯誤傾向均低于10%,C組低于15%,說明雙向錯誤對于母語被試群體影響并不顯著。單向錯誤一般是隨機因素造成的,被試把A調當做B調,但很少把B調視為A調,這種隨機錯誤不具有語言學上的意義。

        3.2 相似方言感知實驗

        相似方言感知實驗分為兩個,以K組聽辨貴陽話為主,再以NK組聽辨貴陽話作為參照。如前文所述,無論是K組還是NK組都不屬于貴陽方言聲調的約定群體。但是貴陽話和昆明話同屬于西南官話昆貴片,兩者語言表層的聲調系統(tǒng)基本類似,為相似方言關系。除了去聲稍有區(qū)別之外,其他調類的調型和調值基本一致(參見上文表2)。

        3.2.1 相似方言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從整體結果來看,K組和NK組兩類人群的準確率集中在50%到70%之間(參見圖6)。相對于K組而言,NK組的浮動范圍較大,最高出現(xiàn)了87.5%的極值,最低只有33.3%。而K組除了31.25%的異常值之外,其余被試的實驗結果則相對比較接近。NK組被試之間之所以會產(chǎn)生很大的差距,是因為NK組人群的地域來源范圍較廣,包括與四川省交界的楚雄彝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和麗江市,與貴州省毗鄰的曲靖市以及南部普洱市等地。雖然地理上屬于云南省,不過他們處于不同的聲調約定范圍內部,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大的差異,詳見圖6。

        圖6 相似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就每個調類的準確率來說,K組和NK組基本相似。例如兩組都對貴陽話去聲[24]的判斷比較準確,均達到了70%以上。此外兩組對于陰平調[55]均有60%以上的準確率,而兩組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對貴陽話陽平[21]的判斷,NK組達到了66.67%,而K組只有43.33%,詳見表4。

        表4 相似方言感知實驗中K組和NK組的調類準確率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話聲調格局中沒有中升調,那為什么K組對貴陽話去聲的判斷具有如此高的準確率呢,甚至比平調[55]更加準確。我們推測被試者可能使用了排除法來進行判斷,因為昆明話聲調格局中只有平調和降調,故聽辨中升調[24]時則比較猶豫。不過昆明話陰平、陽平和上聲的調型和調值均無法與[24]調對應,而去聲[22]的實際調值為[212],末尾有上升的趨勢(楊時逢 1969),所以被試基本排除了前三者,選擇了去聲例字。

        3.2.2 相似方言實驗的錯誤傾向

        就K組來說,比較明顯的錯誤傾向主要有兩個,一是將貴陽話陽平[21]視為了去聲,整體錯誤率達到了47.9%。二是把貴陽話的上聲[53]聽辨為陽平,錯誤率為33.75%。這兩個錯誤傾向均是由于聽辨的目標調與被試母語調類的調值和調型相似造成的。

        昆明話的[22]和貴陽話的[21]調接近,且各為聲調格局當中的最低調。K組被試在聽辨相似方言中的低調時,會自然而然地以母語方言中的低調進行對應。但是這一低調在昆明話中屬于去聲,在貴陽話中則屬于陽平。因此K組被試的匹配錯誤實際上就是相似調值在不同方言中分屬不同調類的體現(xiàn)。不過昆明話的陽平[31]的調型也能對應貴陽話的陽平[21],而且被試選擇正確選項陽平的概率并不低,為43.33%。另一方面,貴陽話的上聲[53]既可以對應昆明話的上聲[53],也可以對應昆明話的陽平[31]。55%的K組被試都 正確選擇了上聲,但也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被試選擇了陽平,造成了匹配錯誤。

        NK組整體情況基本同K組相似,最顯著的錯誤是對于貴陽話上聲[53]的判斷,而且兩組都傾向于選擇陽平。不同的是,K組最為顯著的錯誤傾向并沒有發(fā)生在NK組之中,即NK組被試并未傾向于把陽平視為上聲,而且NK組對陽平正確識別率高達66.67%,詳見圖7。

        圖7 相似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在相似方言感知實驗中,K組和NK兩組聽辨準確率最高的調類是貴陽話的去聲[24],其次為陰平[55]。另一方面,聽辨中顯著的錯誤傾向往往是非對稱的,即A調視為B調的概率,和B調被當做A調的概率是不對等的。

        這種非對稱錯誤傾向是聽辨方言和母語方言的相似音高分屬不同調類造成的,例如K組把貴陽話的上聲[53]視為陽平,是因為被試母語的陽平調和目標調[53]接近。顯著的非對稱錯誤率可達到40%,其他錯誤傾向一般低于20%。

        3.3 異方言感知實驗

        異方言感知實驗為說西南官話的K和NK兩組人群聽辨長沙話。這兩組被試聽辨結果與前兩組有明顯的不同,出現(xiàn)了未選和多選兩種情況。其原因在于長沙話和西南官話屬于不同方言,聲韻調三方面差別較大,被試對于例字的心理認知與實際聽辨錄音很難匹配。此外,長沙話有6個調,問卷上有6個不同例字與之對應。但西南官話只有4個調,也就是說其中有些例字對于K組和NK組的被試來說是同音的,因此出現(xiàn)了多選的情況,詳見表5。

        表5 長沙話和昆明話的聲調調值

        以[xo]組字為例,在長沙話聽辨問卷中陰去例字“貨”和陽去例字“禍”,陽平例字“河”與入聲例字“活”在西南官話中同調,而在長沙話感知實驗中卻是不同的調類代表字。K組和NK組被試在無法辨別兩者的情況下,可能認為兩者皆為正確,因此多選。我們把多選歸為選擇錯誤,因為無法區(qū)分調類說明被試無法感知異方言聲調。

        3.3.1 異方言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從整體的情況來看,K組和NK兩組的準確率都在30%以下,也就是對長沙話聲調不具有辨別的能力(見圖8)。上文提到的未選或多選情況,在母語/相似方言實驗中均很少出現(xiàn)。對比兩組被試,K組被試的準確率略好于NK參照組。K組被試的最高準確率達到了45%,最低為16.57%;而NK組被試最高為36.67%,最低僅為6.76%。K組比NK組準確率稍高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詳見圖8。

        圖8 異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

        3.3.2 異方言實驗的調類準確率

        就K組來說,我們可以將調類聽辨準確率分為三個梯度,如圖9(左)所示。

        圖9 異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左)昆明話和長沙話的單字調對應關系(右)

        第一梯度為準確率≥50%。只有陰平符合要求。之所以有著如此高的準確率,是因為昆明話的陰平為平調[44],與長沙話的陰平[33]調型和調值接近,昆明被試的聽辨準確率接近70%。同時,也可能是因為長沙話的單字調只有一個平調,與其他非平調差異較大,易于判斷。(12)感謝匿名審稿人提出此條意見。

        第二梯度準確率為10%-50%,從高到低分別是上聲[41]、陽去[21]和入聲[24]。其中昆明話上聲[53]和長沙話上聲[41]都為高降調,昆明話去聲[22]和長沙話陽去[21]都為低調,在聽感上比較相似,K組被試對這兩調的判斷準確率達到了30%左右。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入聲判斷的準確率達到了10%-20%,因為昆明話入聲[31](歸入陽平調)與長沙話入聲[24]的調型有明顯差別,但準確率卻和前兩者接近,其具體原因尚待分析。

        第三梯度為準確率≤10%,包括陽平[13]和陰去[45]兩類。K組和NK組對這兩調無法感知是因為昆明話聲調格局中沒有中升調和高調,因此判斷時存在困難。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不要用普通話閱讀調類例字,收到了實際效果,如長沙話陽平調[13]接近普通話的陽平調[35],但被試判斷的準確率卻不高,說明被試仍是按照自身母語來進行判斷。昆明話與長沙話的聲調對應如圖9(右)所示。

        異方言的聽辨準確率情況可以通過Best(1995)提出的“知覺同化模型”(PAM)(13)全稱為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上文So(2006,2010)均以此理論進行分析。這個理論實際跟上文指出的“非母語人的物理音高感知”內涵是一致的。來解釋。她認為被試聽到非母語語音時,會依據(jù)非母語與母語之間的相似程度將其納入母語范疇之中。在實驗中,K組被試屬于UC(Uncategorized V.S. Categorized)類型。長沙話和昆明話中都具有平調和非平調兩個范疇的對立,K組被試將長沙話的這種對立同化至昆明話中來。由于長沙話平調[33]和昆明話平調[44]調值相似且均為陰平調類,因此長沙話的[33]被納入了昆明話的陰平類,被試的準確率達到70%。但是長沙的非平調類(特別是中升調)在昆明話中不存在相似的調類對應,所以長沙話的其他5調則游離在昆明話的聲調范疇之外,無法被同化。具體表現(xiàn)為非平調的準確率都在50%以下,而且不同調類的準確率也不平衡。

        4 實驗結果與三個層次

        4.1 三個層次

        以上三項實驗的被試準確率呈現(xiàn)出三個識別層次。觀察圖9,具有最高準確率的是母語方言感知實驗,除個別極值之外,準確率都在80%-90%之間。K組和C組被試分別是上文所指出的同一社會群體,其高準確率的聽辨結果可以歸結為他們對母語音高形成了心理上的“聲調約定”。相比另外兩項實驗,母語方言感知的識別結果層次最高,可稱作“聲調約定層”。在相似方言感知實驗中,K組和NK組對貴陽話的感知準確率在50%-70%之間,其準確率基本源自聽辨方言和被試母語聲調格局(調型和調值)的相似性,這種非母語的物理音高感知結果可名為“類聲調識別層”。在異方言感知實驗中,K組和NK組對長沙話聲調感知的準確率在20%-30%之間,基本無感知能力,這個識別層次可看作“非聲調約定層”,詳見下頁圖10。

        以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結果來看,這三個方言感知實驗的被試準確率在統(tǒng)計上具有顯著的差異,即F(2,114)=415.5,p<0.001。此外我們還采用了Tukey HSD的事后分析方法,結果說明這三個實驗之間兩兩對比的差異依然十分顯著,詳見表6。

        圖10 實驗結果所對應的三個識別層次

        表6 基于Tukey HSD兩兩比較實驗之間準確率的結果

        根據(jù)三個實驗的結果具有顯著差異的結果來看,據(jù)此劃分三個識別層次有一定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4.2 聲調約定層

        聲調約定層與類識別層和非約定層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實驗結果中最為明顯的特點是:約定層的被試群體在聽辨中依賴范疇化的音高決斷,顯示出高度一致的準確率。從被試準確率的角度來說,在K組20人和C組17人中,只有4個被試低于80%。相比之下,類識別層中只有一個被試達到了極值87.5%,其余被試的準確率均在80%以下。具體到不同調類的準確率,約定層的調類準確率在77%-97%之間,而類識別層和非約定層的最高調類正確率均無法達到這一高度,詳見表7。

        表7 三個層次之間的調類準確率差異

        如表所示,無論表層聲調格局如何類似,僅僅依賴調型和調值(對非母語人即音高曲線和音高值)無法完全辨識每一調類。

        約定層的另一個特點體現(xiàn)為輕微的雙向選擇錯誤。如前文所述,調類的相似性會給被試的判斷造成一定干擾,而且對于不同約定層來說干擾的程度和性質也不一樣。對于約定層的被試來說,干擾表現(xiàn)為錯誤率均低于15%的雙向錯誤傾向。低于15%說明絕大部分的被試仍能正確辨識母語中的相近調類,雙向則說明聲調系統(tǒng)內部調型或調值的確具有相似性。但對于類識別層,調類的相似性干擾則體現(xiàn)為低于45%的非對稱錯誤傾向。具體來說,非對稱性表明類識別層被試基于母語經(jīng)驗來判斷聽辨方言調類的情況下,類識別層的顯著錯誤傾向仍達到了40%左右。

        此外,K組和NK組聽辨昆明話的錯誤傾向對比也可以說明約定層的特點。K組聽辨昆明話即是上文的母語感知實驗,屬于約定層;NK組聽辨昆明話雖然不屬于母語聽辨,但昆明話作為云南省城的權威方言地位對NK組被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既不屬于類識別層也不屬于非約定層。具體結果如圖11所示:

        圖11 補充實驗中K組和NK組的錯誤傾向,左圖為K組,右圖為NK組

        相比之下,NK組每種調類的錯誤傾向都比K組更為明顯,而且NK組有一個顯著的錯誤傾向,即把昆明話去聲[22]聽辨為陽平[31]。這一傾向K組僅有8.33%,而NK組高達54.33%,說明聲調的調值相似雖然不影響母語方言的聲調感知,但是對非母語者的感知卻影響極大,呈現(xiàn)的錯誤傾向也是非對稱的??梢哉f,未經(jīng)歷聲調社會約定的被試對相似調值缺乏敏感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調型的接近對NK組的感知影響并不大,如陽平[31]和上聲[53]的混淆錯誤并不明顯,其錯誤傾向與K組基本一致。

        4.3 類聲調識別層與非聲調約定層

        類聲調識別層和非約定層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聽辨目標方言與被試母語聲調系統(tǒng)的表層相似度較高。就類識別層來說,K和NK兩組被試的母語和貴陽話同屬西南官話,西南官話內部聲調格局的相似導致了其與非約定層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就最高聽辨準確率的調類來說,K組聽辨貴陽話去聲[24]的準確率為71.25%,聽辨長沙話陰平[55]的準確率為70%。兩者準確率相似但正確原因完全不同,聽辨貴州話時K組處在類識別層,被試之所以對去聲[24]判斷準確是因為貴陽話聲調系統(tǒng)與母語方言相似,采用排除法確定中升調[24]只能對應母語方言的去聲。聽辨長沙話時K組處于非約定層,對于長沙話中平調[33]只能借助物理音高來判斷。因為本實驗三個方言陰平均為平調,且西南官話中沒有其他平調的干擾,所以能得到正確結果。

        此外,類識別層的調類準確率在各調之間大致分布均衡。K和NK兩組在聽辨貴陽話時,整體的調類準確率分別為陰平64%、陽平55%、上聲47%、去聲72%。聽辨長沙話時,兩組被試除了陰平達到63%,其余調值都在30%以下,如陽平為9%,陰去為8%。這說明非約定層被試僅能依賴物理音高或與母語方言的局部相似性進行判斷,而不能像類識別層那樣,可基于兩方言的相似性并借助母語方言經(jīng)驗對不同調類加以判斷。需要說明的是,類識別層的空選情況極少,且沒有出現(xiàn)多選的情況,而非約定層的空選情況較為明顯??者x情況可以反映被試對聽辨方言聲調系統(tǒng)的熟悉程度,例如在約定層的K組中沒有出現(xiàn)空選情況,而類識別層和非約定層中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空選情況,詳見下頁表8。

        綜上所述,聲調約定層是母語人聽辨同屬母語系的方言,他們通過音高范疇化感知聲調。非聲調約定層明顯不同于聲調約定層,聽辨人僅能利用物理音高線索判斷聲調類別。類聲調識別層與非聲調約定層相同,聽辨人不能直接判斷音高類別,但是他們會利用母語方言經(jīng)驗對相似方言的物理音高加以比較判斷(Qin和Mok2012)。

        表8 類識別和非約定層次的空選情況

        5 結語

        本文通過跨方言群體對不同方言單字調的范疇化感知實驗,說明了聲調的形成與使用具有社會群體約定性。具體實驗結果是:K組和C組分別對自身母語聲調類別感知具有高度辨識性,被試對于聲調的感知呈現(xiàn)出典型音高范疇化的特征;K組和NK組聽辨貴陽話時,對整體聲調類別有基本判斷能力,這是由于貴陽話與其母語方言具有相似的聲調格局和調值造成的;K組和NK組聽辨長沙話時,除了對平調有較高的正確率之外,對其他調類基本無感知能力,屬于物理音高感知或知覺同化模型(PAM)的UC類。顯然,這三組被試群體對母語方言、“相似”方言、異方言的聲調類別判斷準確率呈現(xiàn)出有梯度的差異。這個差異正好對應著上文所確定的三個層次:聲調約定層、類聲調識別層、非聲調約定層。就三個層次的關系而言,聲調約定層與類聲調識別層或非聲調約定層有著本質區(qū)別,其高度一致的調類聽辨準確性是其余兩個層次均無法達到的。此外,類聲調識別層和非聲調約定層的區(qū)別是由被試母語與聽辨方言的聲調系統(tǒng)差異程度造成的。

        總的來說,這三個層次的差異符合實驗的目的和預期,也檢驗了聲調的社會群體約定屬性這一理論假設。不過,其中還有兩點有待進一步探究:

        一是聲調是處在歷時演變過程中的系統(tǒng),任一方言的調類和調值都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一時一地的人所約定的聲調是相對正確的。結合聲調與音段關系來看,聲調的社會約定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歷史上的音段變化導致的“陰陽分調”、“送氣分調”和“韻尾分調”(Gedney1972;王莉寧 2016)等促使群體自動形成新的約定。以當代長沙話來說,入聲字失去了入聲韻尾,獨立的入聲調[24]也正朝著陽平調[13]方向發(fā)展,那么上文實驗中C組被試把入聲判定為陽平的錯誤就是源于調值的演變模糊了調類的類屬。這說明長沙話調類格局正處在變化中,一部分母語人保留了之前的“約定調”,另一部分已經(jīng)傾向于新的“約定調”。

        二是聲調社會群體約定的具體地理范圍。本文補充實驗(NK組聽辨昆明話)只是對于這個問題的初步探索。雖然NK組的陰平調類準確率為89%,但去聲僅有34.33%,并非該聲調的社會約定群體。那么究竟在地理上距離昆明市多遠的社會群體屬于約定群體呢?可能聲調的社會約定群體概念需要增加社會學方面的內涵,同時需要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

        本文三項實驗給我們的重要啟發(fā)是,任何人都具有兩種音高或聲調聽辨能力,即(范疇化的)音高類別感知和物理音高感知。當他聽辨群體約定的母語方言聲調時,必須采用范疇化聲調感知機制;當他處于非聲調約定地位,他僅能采用物理音高線索判斷;當他處于類聲調(相似方言)識別狀態(tài),他會利用母語方言經(jīng)驗對物理音高加以比較判斷。

        總之,社會群體對聲調的約定本質上是對母語方言各種音節(jié)音高的調型和調值的范疇化感知分類,建立起心理上的有限音高類別并作為音節(jié)載義和別義的載體。本文結論可以簡略地表述為:聲調是同一社會群體約定的范疇化音高形式。

        猜你喜歡
        陽平聲調音高
        喬治·克拉姆《大宇宙Ⅲ》音高組織分析
        音樂生活(2024年1期)2024-03-13 08:07:58
        河北滄惠片“陽平上”三調類方言的單字調與連調
        聲調符號位置歌
        里蓋蒂《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的“雙律制音高組織”研究
        樂府新聲(2021年1期)2021-05-21 08:09:14
        聲調歌
        太谷方言陰平陽平教學初探
        參花(下)(2019年10期)2019-11-13 15:54:48
        坐著轎車學聲調
        單韻母扛聲調
        改進音高輪廓創(chuàng)建和選擇的旋律提取算法
        計算機應用(2018年8期)2018-10-16 03:14:18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學與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8
        97成人精品国语自产拍|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网站|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国产熟妇另类久久久久| 香色肉欲色综合|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自拍在线视频|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日本女优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毛片|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在线| 日本人妻精品有码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亚洲|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二区台湾 | 久久伊人亚洲精品视频|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视| 超碰Av一区=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品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无码区a片| 国产毛片A啊久久久久| 日本第一影院一区二区|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女人的天堂av免费看| 国产一级内射一片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日韩亚洲中文图片小说| 狼狼色丁香久久女婷婷综合|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