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芳(綿竹市人民醫(yī)院)
腦垂體作為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能夠分泌生長激素、促性腺素、催產素、促甲狀腺素等多種激素,還能夠貯藏并釋放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上述這些激素在人體身體發(fā)育以及促進身體機能正常運轉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腦垂體遭受腫瘤壓迫時,將會影響垂體激素的正常分泌,從而使得人體多個系統發(fā)生紊亂,引發(fā)各種癥狀,比如性欲減退、閉經、不孕不育等,尤其是對兒童生長發(fā)育影響更多,不僅如此,如果垂體瘤比較大,還會對周圍神經造成一定壓迫,從而引發(fā)一些疾病癥狀,比較常見的癥狀有頭痛、視野模糊,嚴重時還會導致失明、腦積水、下丘腦功能障礙等。雖然腦垂體瘤在臨床上屬于一種良性的腺瘤,且在生活中不算常見,但在腦腫瘤中,垂體瘤發(fā)病率排在第二位,約占顱內腫瘤的10%,因此仍不容忽視,面對垂體瘤,需要我們認識到以下幾件事情:
一是腦垂體瘤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功能垂體瘤,一種是無功能垂體瘤。所謂有功能垂體瘤,指的是腫瘤本身足夠大,已經對垂體的激素分泌功能帶來的一定的影響,比如因為腫瘤過大,導致生長素分泌紊亂,引發(fā)巨人癥;因垂體瘤導致的促甲狀腺素分泌紊亂,引發(fā)甲亢;因垂體瘤壓迫過大,壓迫視神經,導致的視力模糊甚至失明,這些都需要及時進行垂體瘤的治療;而對于無功能垂體瘤而言,指的是腫瘤比較小,不容易發(fā)現,且沒有對垂體分泌的激素的功能帶來影響,也沒有壓迫癥狀,因此通常不需要進行治療。
二是垂體腫瘤治療當前共有四種方法可供選擇:分別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放療與隨訪觀察。很多患者在實際進行垂體瘤治療時,往往會結合實際病情的嚴重程度,先后應用以上多種治療手段進行綜合治療。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我們認識到:
垂體瘤手術治療是一種最直接、見效快的治療方法,比如如果患者患有生長激素瘤、ACTH 腫瘤等,需要采用手術方法將腫瘤切除,但缺陷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沒有完全將垂體腫瘤切除干凈,腫瘤容易復發(fā)。并且注意接受手術治療越早越好,因為腫瘤越小,越容易切除干凈。
在藥物治療方面,一針對于泌乳素垂體瘤的治療,溴隱亭通常是首選藥物。但如果患者對藥物不耐受,仍需要選擇手術治療。
對于放射治療而言,主要是通過進行射線聚焦,最終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針對于不同類型的垂體腫瘤,均有著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放療的缺陷也比較明顯,即放療對細胞的攻擊是“無差別攻擊”,不僅會殺死腫瘤細胞,還會殺死正常的人體細胞,并且放療的起效較慢,往往1-2 年后才能夠見到效果,在放療5-10 年后達到最大效果,且容易為身體帶來很多不良的反應。
如果垂體腫瘤不嚴重,或者患者不能進行手術,可以對患者進行觀察隨訪,在病情進一步加重后,再考慮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垂體瘤患者通常需要終身隨訪,如果病情比較穩(wěn)定,可以6-12 個月隨訪一次,否則需要縮小隨訪間隔。
三是在上述治療方法中,無論采取哪種治療方案,都需要注意及時做好激素的補充,因為腦垂體瘤容易導致身體激素分泌紊亂,因此及時做好一些關鍵激素的補充調整,比如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和性激素等,能夠有效減輕癥狀,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文章本次討論的垂體瘤術后護理及注意事項主要針對的是鼻蝶手術,由于垂體瘤的具體位置一般在頭顱中心、顱底正中的位置,該腫瘤的顱腔外的投影剛好就是蝶竇。而人體中的鼻腔與鼻竇互相連通,具有一定的空間,因此在實際進行手術時,可以直接通過鼻蝶竇作為手術操作空間,順利將垂體腫瘤切除,接觸腫瘤對垂體、神經等的壓迫。相較于“開顱手術”,這種經過鼻蝶竇空間進行的手術治療方式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更小,更有利于完全切除腫瘤,并且有效保護了垂體功能,術后療效較好,患者恢復更快。但在經過手術后,仍需要患者注意做好鼻腔護理工作。
患者術后出院后,可以自己配溫生理鹽水,做好鼻腔的沖洗,每天沖洗兩次,需要持續(xù)至少6 周的實踐,鼻腔沖洗的方法如下。在鼻腔沖洗器中注入生理鹽水,然后借助于生理鹽水及水流的沖擊力,將鼻腔內分泌物沖干凈,尤其是去除細菌,從而恢復鼻腔的生理環(huán)境,達到保護鼻腔的目的,具體步驟為:先準備好清洗用的溫生理鹽水,然后將其注入到沖洗洗瓶中。二是在進行沖洗時,應選擇坐在板凳上,面前放置一個盛水器,頭向前傾。三是將沖洗瓶上的鼻塞器頭,先堵嚴一側鼻孔,張開嘴呼吸,用另一只手一捏一松,交替擠壓洗瓶,注意力度要輕,不要一次捏到底,讓水緩緩流入鼻腔,使其從對側鼻孔流出。在換洗另側鼻腔前,可以先輕輕地擤鼻子,將鼻內臟物排出。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如果鼻腔有急性炎癥,禁止進行鼻腔沖洗,以免引起炎癥擴散。二是控制好水溫,不得過涼或或熱。三是在進行沖洗時,應從阻塞較重側鼻腔開始,否則引起鼻咽部液壓增高,導致中耳感染。四是在進行沖洗鼻腔時,不要說話或吞口水,防止發(fā)生嗆咳。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不要捏著兩側鼻子擤鼻,防止造成咽鼓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