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新的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筆者認為,寫作教學應更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增強學生表達的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我們每個人的活動都是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完成的。那么在社會活動中,學生會對周邊的人或物,或景色產生一定的情感,而這些情感更有助于學生進行表達。那么如何做到作文教學和生活的融合呢?本文將進行具體的闡釋。
一、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小學生的語文作文中缺乏生活基礎
由于受到年齡因素的制約,小學生缺少必要的生活閱歷,導致他們對于生活中的一些情感不能像大人那樣成熟。這就使小學生在寫作時不能準確地運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同時由于他們缺少一定的知識積累,在表達時句子不能夠靈活地變換,難以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看到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
(二)習作中,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不夠
許多小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因此對于生活中的事物缺少敏感度,導致他們的生活積累遠遠無法滿足習作的要求。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會針對一些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但是并沒有取得太明顯的效果。在學生習作中題材還是過于單一,內容不充實,甚至不能將自己的情感完全表達出來。
(三)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促使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
多媒體技術被應用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對寫作教學也帶來了一些便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將課堂的內容變得豐富,運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給學生展現(xiàn)一些生活中實際的場景,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很好地將作文與生活進行了結合,讓學生不再厭倦習作,并能夠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但當前,使用多媒體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產生負面影響,顧此失彼的教學案例也是時有存在的。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助力寫作教學的措施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要想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就要將寫作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生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從而感知事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必要的引導。比如在學習狀物類的文章寫作時,我們可以把一些實際的物品帶入課堂,結合物體的特征進行觀察然后再描寫。另外,平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郊游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景物,那么再遇到寫景類的文章時,學生才會有話可寫。總之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二)組織學生體驗生活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地對某個活動有切身的感受,我們需要讓學生去實踐,這樣才能讓他們自己在活動中有所感悟。比如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習作二要求寫一篇日記。很多學生就埋怨沒得寫,學生天天面對的是學習,沒有內容可寫是他們很苦惱的一件事。教師可以在習作前帶學生進行一些活動或者是游戲,同時平時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回家和家長做一些親子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從這些活動中感受到樂趣,進而才有素材可寫。
(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能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寫作素材,尤其是在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的情況下,閱讀可以將人的閱歷無限延展。無論是漫畫或繪本,還是小說或傳記,我們都要鼓勵學生去閱讀。閱讀還能為寫作提供模仿的范本。由于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的閱讀量和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因此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可以圍繞教材,選擇一些閱讀文本讓學生閱讀積累,反復揣摩、領悟、消化,將范文中的語言“化為自己的私有物”。別人文章里的養(yǎng)料只有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才能在寫作時“信手拈來”,為文章錦上添花。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卡的形式,把讀過的書目、書中的好詞好句、精彩的語段以及自己讀過后的感想心得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當然,學生的閱讀不能僅僅局限于推薦的必讀書,還要引導督促學生進行廣泛閱讀.
(四)通過生活積累強化作文的情感體驗
如果我們對某一部分的內容感興趣,往往會有更多的想要表達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學生喜歡的題材,同時時刻關注學生對于某些事的情感的體驗。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靈活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素材,激發(fā)其寫作欲望,提升其寫作能力。
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反映和創(chuàng)造。學生的生活就是作文的基礎。教師唯有研究、豐富學生的生活,學生的作文才會如生活的汩汩清泉,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