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學之家
這是發(fā)生在重慶的一件事。
男童家里住在20 樓,當天正在家里看動畫片,爸爸看到他沒寫作業(yè)一直看電視,就督促他去寫作業(yè),關掉電視就轉身去廚房,可是做完飯回來后就看到兒子不見了,等被嚇傻的大兒子告訴他“弟弟跳樓了”后,他才知道,兒子居然從窗戶上一躍而下,砸碎了停在樓下的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孩子當場身亡。
這場悲劇發(fā)生得猝不及防,孩子不聲不響就跳樓了,家長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只能一生悔恨。
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進入叛逆期,實在太難管了,真是讓人頭疼,罵也罵不得,說了又不聽,到底該怎么辦呀?
其實孩子人生里一共有3 次叛逆期,都是生理成長反應在了孩子的行為上,不同的叛逆期,還有不同的叛逆表現(xiàn),心理發(fā)育特點也有不同,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3 次叛逆期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主要分為3 次叛逆期:
2-3 歲的時候,這是孩子第一次進入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
7-9 歲,孩子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
12-18 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
三個叛逆期,孩子難管程度依次增加,家長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發(fā)愁,這個叛逆期過去了,還要迎接下一個叛逆期,那么到底該怎么管?
這是孩子迎來的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生理生長的發(fā)展和心理成長緩慢造成的不對等,讓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叛逆反應最直觀和最激烈。
這個時期的孩子叛逆表現(xiàn)就是最字面意義上的叛逆,瞬間從小寶寶變成一個小惡魔,發(fā)起脾氣來十分暴躁,哭起來驚天動地,總之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小祖宗。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規(guī)矩”這個意識,砸東西、對家長拳打腳踢、總是回答不,是一種原始反應,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就要慢慢讓孩子知道“規(guī)矩”的意義。
盡量不用商量的語氣。現(xiàn)在的家長越來越崇尚民主教育,總是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這個方法對于兩三歲的孩子不適應,這個年紀的孩子哪里知道什么叫民主,他們只知道家長和我商量,那我就要說不!
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命令是一種下意識的粗暴,家長口氣沖,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反饋就是粗暴,孩子會比你反應更加激烈,語氣平和但要讓孩子知道你應該怎樣做,才是父母要引導的。
7-9 歲時,孩子終于進入了小學,開始正式進入了社會模式,和老師、同學等外人打交道,這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慢慢覺醒,有了自己是獨立一分子的想法,于是他們就會慢慢和家長唱反調來試圖證明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被家長管著了。
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在他們耳朵里會變成不耐煩的指責,這個時期的孩子易怒、易沖動、會和父母頂嘴,且對生命還沒有畏懼感,認為自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于是試圖想證明自己已經是大人了的想法往往會讓他們做出極端的舉動。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情晴雨不定,所以為了讓孩子度過這個叛逆期,家長的教育方法也要適應孩子做出改變。
有時,溝通會比命令很有效。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地溝通和安撫,試著傾聽孩子的意見,理解孩子的觀點和思維模式,讓孩子暢所欲言,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和道理來打壓他。
適當?shù)胤畔赂改傅拿孀雍蜋嗬?,學著做孩子的朋友,這個年紀的孩子最想證明自己是“小大人”,那家長就讓孩子去證明,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比如:
在買衣服的選擇上,根據(jù)孩子的喜好來買,而不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穿什么。
在報興趣班的時候,看孩子對哪種有興趣,而不是看家長覺得哪個更有用。
在一件事上做出選擇的時候,聽聽孩子的意見,而不是一味說“聽媽媽的,這都是為你好”。
“青春期”是每個家長都絕不陌生的詞,每個家長都正在經歷、即將經歷或總要經歷這個時期。
而這個時期,是孩子人生里一段最敏感、最難忘的時期,只要這個時期好好度過,那孩子一定會破繭成蝶,向陽而生。
所以這一時期,是家長最不能放松的一個時期。青春期多是動蕩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生長到了一個臨界點,即將要破土而出,所以孩子整個人都是躁動的,容易產生焦慮、逆反、挫敗等負面情緒,這個時期的孩子敏感多慮、自尊心極強,并一定要做出一些違反規(guī)矩的事情來挑戰(zhàn)家長,以宣誓自己要正式成人了。
這個時期,父母一定不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壓抑孩子的生長,不要高高在上用權威壓迫孩子乖乖聽話,讓孩子聽話是最無用的教育,而是要試著安撫正在人生長河里迷茫受驚的小鹿。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而不是孩子想要逃脫的籠子,青春期一個不注意,孩子的敏感被觸發(fā)與家長起沖突,那可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不要干預孩子,把孩子當成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與孩子平等對話,要安撫,而不是暴力沖突,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這時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來自家庭的信任和溫暖。
當一個家庭總是能讓孩子溫暖和安撫的時候,那孩子的叛逆期何嘗怕會過不去。叛逆不是錯誤,而是成長的標志,家長正確對待,和孩子一起跨越過去,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氛圍和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么孩子將會很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