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靈燕 何海波 吳國偉 廖慶華 羅利萍 程秋 黃建祥
摘 要 無花果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栽植歷史,營養(yǎng)豐富,經(jīng)濟價值高;栽種較易,適應性廣,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南方多數(shù)區(qū)域均能生長掛果,廣東省興寧市整體環(huán)境均較適合無花果的生長,并自2017年開始大范圍推廣種植無花果?;诖?,對興寧地區(qū)種植的無花果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 無花果;栽培;定植;肥水管理;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66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6.020
無花果(Ficus carica Linn)為??崎艑僦参?,別名映日果、奶漿果、蜜果、樹地瓜、文仙果、明目果,因雌雄異花并隱于囊狀總花托內,外觀只見果而不見花,故名無花果。無花果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栽植歷史,是具有悠久栽植歷史和營養(yǎng)豐富高價值的水果。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無花果有多種藥用功效,是優(yōu)質的食藥兩源水果[1],已有研究報道無花果的果實中有多種藥用成分,尤其是抗腫瘤藥用活性成分[2]。無花果是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12 m,有乳汁;栽種較易,適應性廣,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南方多數(shù)區(qū)域均能生長掛果,且無花果是一種高產水果,每667 m2產量可達1 750 kg以上,經(jīng)濟價值極高,常見的種植品種有斯特拉、芭勞奈、波姬紅等[3]。興寧市位于中南亞熱帶季風氣侯區(qū),極端最低氣溫-6 ℃,最大降雨量在1 420 mm左右,整體環(huán)境均較適合無花果的生長。興寧市自2017年開始大范圍推廣種植無花果,成效喜人[4]?;诖?,對興寧市無花果栽培技術進行總結。
1 無花果定植
種植的土壤類型選擇以砂壤土、黏土土壤較好,pH中性,土層深厚疏松、排水性好的砂性壤土最適合無花果生長。種植密度一般栽植的行株距為(2.0~3.0)m×(1.5~2.5)m,每667 m2栽種密度在110~115株。定植穴要求是開溝定植,定植溝寬、深度均為0.5 m以上。取土時將上部30 cm深的表土與底部土分開堆放,深翻改土,發(fā)酵充分的羊糞或其他腐熟的農家肥與表土混勻后施入定植溝內,結合顆粒狀微生物菌劑1~2 kg/株施入混勻。定植時間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或11月上旬,優(yōu)先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苗木,定植后立即澆水,配施黃腐酸沖劑300倍提高成活率。
2 無花果肥水管理
2.1 施肥管理
基肥建議在自然落葉前后時期結合冬耕施入,節(jié)省人工,在每年的12月中旬,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1 000~2000 kg,配合拌入佰蘭施(聚磷酸鈣鎂)500 g/
穴。苗期促梢肥在幼苗萌芽后進行,促進新葉梢的生長,每年4月上旬,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500 kg,沃夫特品牌平衡(15-15-15)復合肥10 kg/次,配合富朗生物能的黃腐酸酸鉀500 g沖施,可促進根系生長,花芽分化前用磷酸二氫鉀250 g/株,根系追肥;結果期增施高鉀含量復合肥(15-5-25)500 g/株,隔15 d連續(xù)2~3次根系追施,每667 m2結合噴施含糖醇鈣液體肥3~5 L,提高果實品質。
2.2 水分管理
不同生長時期,土壤濕度為不超過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較好。在萌芽期、幼果膨大期需保證田間水分供給充足,采用引灌或安裝水肥一體化設施,保證水分的足夠供給;當雨季或果園水分過多時,采用側溝或主溝排水。
3 新梢管理
萌發(fā)期每個結果母枝留一外口芽,其他多余的芽需分多次抹除,及時除去根周圍萌蘗。結合摘心或打嫩枝:新梢生長達到20片葉左右時進行摘心(摘除新梢先端未木質化部分枝條)或打去以上嫩葉。疏枝一般在5月上旬進行,修剪疏去過密的小枝和徒長枝,確保結果枝同側相隔40 cm左右較宜。
修剪工作根據(jù)無花果的特性操作,無花果比較喜光,枝條萌發(fā)力和成枝力均較弱,宜采用無中心干的多主枝自然開心形和主干無層形。多主枝自然開心形,主干高度約50 cm左右即可定干,選主枝3~4個,當即主枝40 cm時可摘心,以促發(fā)4~5個二級主枝的抽生,可作為當年結果枝條,每個主枝留1~3個側枝,短截和疏枝保持樹型。此修剪能通風透光,管理方便,能早成型并早期豐產,但下部易光禿。主干無層形樹體結構有主干和中心領導枝,干高40~50 cm,全樹10~15個主枝螺旋排列,不分層;主枝開張角度45°左右,主枝再分2~3個小側枝,優(yōu)點是樹型大、結果多;缺點是樹型修剪量大,形成慢,易成中冠樹,一般稀植時采用。
4 主要病蟲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
4.1.1 枝枯病
初期癥狀主干或大枝上病部稍凹陷,見米粒大小膠點,逐漸出現(xiàn)紫紅色橢圓形凹陷病斑,病部膠點呈黃白色,漸變?yōu)楹稚?、棕色或黑色,病皮組織腐爛呈黃褐色,有酒精味;后期病部干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潮濕時涌出橘紅色絲狀孢子角。4月開始發(fā)生,之后發(fā)病盛期,6月以后趨勢下降,8—9月病害再一次暴發(fā)[5]。防治方法:選擇抗病的優(yōu)良品種,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冬季清除病部并徹底銷毀,同時清除病害較重的株、枝,減少病源;發(fā)芽前噴石硫合劑、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保護樹干,5—6月可再噴2次波爾多液。
4.1.2 灰斑病
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開始發(fā)生,高溫高濕季節(jié)易發(fā)生。葉片受侵染后,產生邊緣清晰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病斑密集且互相連片,使葉片呈焦枯狀,老病斑中散生小黑點。防治方法:提前預防發(fā)病前用波爾多液,或50%可濕性滅菌丹粉劑等噴施樹體;秋后掃除病葉,燒毀,消滅侵染源。
4.1.3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也侵染葉片等部位,為害果實病斑呈同心輪紋狀,果實部位成圓錐狀下陷,中心產生突起的小粒點,初為褐色,后變?yōu)楹谏?。高溫高濕時、果實近熟時易發(fā)生,夏季的雨季發(fā)病最多,在生長季節(jié)不斷傳染,一直發(fā)展到晚秋。防治方法:徹底清除傳染源,清除樹體病果病葉并深埋或燒毀;在發(fā)病前30 d噴施波爾多液200倍液或戊唑醇300倍液1~2次,相隔10~15 d噴一次;從幼果期用咪鮮胺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或于6月中旬到8月上旬用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或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結合亞磷酸鉀1 000倍液噴施樹體,連續(xù)噴施3~4次。
4.2 主要蟲害
4.2.1 天牛
成蟲一般在6—8月,在距面30 cm左右的樹梢或二年生大枝上咬出刻槽后產下卵蟲。天牛幼蟲為害的痕跡易有紅褐色糞便出現(xiàn),幼蟲從上向下為害皮層。防治措施:人工捕殺蟲體,用尖細鐵絲插入蟲孔處直至底部以刺殺幼蟲,或在枝干部最后一個幼蟲排糞孔處蘸有藥劑注入蟲孔,或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選用內吸性強的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噴灑枝干及產卵處,成蟲可在早晚或者雨后捕捉。
4.2.2 金龜子
幼蟲取食無花果樹根,成蟲主要取食無花果嫩枝、芽葉,喜群集活動為害。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翌年春天回暖后成蟲開始上升,之后陸續(xù)大量出土。防治措施:在成蟲盛發(fā)期于傍晚無風情況下用樹枝葉蘸80%敵百蟲藥劑,每隔10 m左右插于果園內誘殺成蟲;土壤處理,每667 m2用50%辛硫磷顆粒加細土撒后淺鋤;順壟澆灌50%辛硫磷乳油溶液等;樹體處理,在成蟲盛發(fā)期可用80%敵百蟲等噴霧樹體;人工捕殺,利用成蟲假死性,組織人力于傍晚搖動樹體將其振落捕殺。
4.2.3 黃刺蛾
成蟲于6月中旬出現(xiàn),產卵于葉背,卵期7~10 d;幼蟲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害,僅食葉肉將葉片吃成網(wǎng)狀,殘留葉脈;幼蟲長大后,將葉片吃成缺刻狀,僅留葉柄及主脈。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是利用成蟲趨光性來設燈誘殺,且可預測蟲情;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等,在主干分枝處涂抹藥劑防治沿樹干爬行下地的老熟幼蟲。
5 采收
無花果成熟期較長,可達5個月,果實在夏秋季節(jié)漸次成熟,成熟期不一,需分批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實表現(xiàn)為頂端臍部小孔稍開,外皮上網(wǎng)紋明顯的風味最佳,但果實熟后極易軟化褐變,保鮮期短,因此市場鮮銷的果實應當提前采收,為保護果實外觀完好,盡量帶手套采收。
參考文獻:
[1] 丘志海.南方無花果設施栽培技術試驗與應用[J].中國熱帶農業(yè),2019(3):53-55.
[2] 邵明輝,張文浩,張明明,等.無花果果實中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9,50(11):2524-2528.
[3] 張晉國,陳敬坤,高京花.淺析無花果的價值及常見品種[J].中國果菜,2018,38(2):8-10.
[4] 侯郁輝,黃旭紅,丘志海.梅州無花果設施栽培配套技術要點[J].現(xiàn)代園藝,2019(15):197-198.
[5] 王海榮,李國田,曲健祿.無花果常見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落葉果樹,2016,48(6):45-4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