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寧 李德前
摘要:對有關文獻中兩個質量守恒定律改進實驗提出商榷,并依據(jù)科學性的原則進一步優(yōu)化;研究表明,改進“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時不能將紅磷更換為火柴頭,因為火柴頭上不含磷;改進“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時不能用氣球封閉容器口,因為氣球膨脹所受浮力對實驗的影響較大。
關鍵詞:質量守恒定律;改進實驗;商榷;優(yōu)化
文章編號:1008-0546(2020)09-009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我們發(fā)現(xiàn),2020年第1期《化學教與學》中張激、陳婷鈺、曾婷等同志撰寫的《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改進與創(chuàng)新》一文(以下簡稱“張文”)涉及的幾個改進方案,有的值得商榷。
一、“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
現(xiàn)行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科書中編排的“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其裝置(見圖1)組裝麻煩,操作也較為繁瑣。
張文中給出的改進方案是“將紅磷更換為火柴,裝入封閉的試管里加熱”,改進裝置如圖2所示。
由于該實驗體系中存在多個化學反應,而我們實驗中測定的是“反應前后的總質量”,顯然據(jù)此無法推出其中的某個化學反應在反應前后的質量是否改變。
因此,一個質量守恒定律實驗只能涉及一個獨立的化學反應,同一反應體系內絕不能涉及兩個或多個化學反應。
2.對改進方案的再優(yōu)化
張文中的改進實驗裝置(見圖2)還是很簡約的,我們借用該裝置、仍然使用紅磷,即可達到原理不變、裝置簡化、操作方便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改用鐵質瓶蓋的玻璃包裝瓶進行實驗(見圖3)。查閱有關的國家標準可知,食品包裝玻璃瓶的耐壓值為-1atm~2atm,對其加熱是不會發(fā)生爆裂的,這樣實驗體系內紅磷燃燒前后的質量一定保持不變。
二、“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
現(xiàn)行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編排的“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是在燒杯中進行的(見圖4),由于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實驗體系,導致反應后的質量變小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引導學生對此敞口實驗體系進行改進,以使反應前后的質量保持不變。張文中提供了三套有關的改進方案,其中的一套是“借助用氣球封閉的錐形瓶,進行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裝置見圖5)。
1.改進實驗存在的問題
我們利用圖5所示的改進裝置,分別使用托盤天平(精確度0.1g)、電子天平(精確度0.01g)測量反應后的質量,有關的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1:
上述實驗說明,隨著氣球的膨脹,空氣對氣球的浮力增大,導致天平失去平衡,反應后的稱量值也明顯減小。
因此,有氣體放出的質量守恒定律實驗不能用小氣球封閉容器口。
2.對改進方案的再優(yōu)化
我們利用密閉的碳酸飲料塑料瓶(其耐壓值約為10kg/cm2~20kg/cm2)進行“鹽酸與碳酸鹽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傾斜瓶子即反應,正立瓶子反應停止,見圖6),只要控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體積不超過瓶子容積的4倍,碳酸飲料塑料瓶就不會爆裂。
總之,我們一線化學教師在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時,必須確保改進方案的科學性,這是實驗創(chuàng)新的紅線、底線,絕不能對改進方案想當然,也不能對實驗設計紙上談兵。作為高級思維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實驗改進必須理性構思、不斷修正、反復試驗,這樣才能獲得簡約直觀、安全環(huán)保、富有思維的實驗創(chuàng)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