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振鑫 趙江帥 黃藝英
摘 要 電力系統(tǒng)中諧波問題引發(fā)的電纜附加損耗及溫升問題不可忽視。本文在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軟件對實際電纜敷設情況進行建模仿真。以土壤水平直埋敷設的三相電纜為例,構建了電磁-熱耦合2D仿真模型,通過分別施加不同含量和不同次數(shù)的諧波電流,探究電流在諧波干擾下其損耗及溫度場變化情況,為諧波環(huán)境下電纜的選型設計、檢測評估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 電力電纜;諧波;有限元仿真
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供電部門不僅要保證安全可靠供電,也要保證電能質量。當前電力系統(tǒng)中的諧波污染日益嚴重[1],導致電力設備發(fā)熱、減少使用周期、引發(fā)諧振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危及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2]。
電力電纜逐漸成為輸電線路的主要敷設方式之一[3]。電纜中通過諧波電流時會引起附加發(fā)熱,諧波電流較大時,會加劇電纜的絕緣老化,甚至可能造成電纜的絕緣擊穿[4],危及電網運行安全。因此探究嚴重背景諧波干擾下,探究電纜的溫升的變化,具有研究價值。
目前,電力電纜的損耗及溫度計算方法主要有兩種:解析計算法與數(shù)值計算法。本文基于有限元數(shù)值仿真方法,建立了土壤水平直埋敷設的三相電纜在諧波作用下的電磁-熱耦合模型。探究諧波干擾下對電力電纜損耗情況及溫升規(guī)律,為諧波環(huán)境下電纜絕緣老化評估,以及絕緣擊穿評估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1諧波環(huán)境下電力電纜的影響
(1)集膚效應。當交流電通過導體時,導體中的電場、磁場作用下導致電流在導體內部分布稀疏,而表面分布最為密集,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導體的集膚效應。顯然,集膚效應使得電流向導體的表面聚集,相當于導體的有效截面積減小,導體的等效電阻值增大,從而引起附加的熱損耗。
(2)鄰近效應。當導體通入交流電時,在導體周圍就會產生變化的磁場。三相電纜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電流向相鄰的電纜位置聚集,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鄰近效應。鄰近效應同樣減少了電纜等效截面積,增大導體溫升。
(3)導體損耗。當電纜流過交流電流時,導體直流電阻要轉換成交流電阻,產生相應的交流電阻損耗。所產生的導體損耗可以由右式計算:WC=I2R。
考慮上述提到的集膚效應及鄰近效應,對應相應的系數(shù)YS和YP,則等效交流電阻為:R=R(1+Ys+Yp)。
此外還需要考慮電纜的絕緣介質損耗和金屬屏蔽層的介質損耗,具體計算可參考文獻。
2ANSYS有限元電磁-熱耦合仿真
(1)電纜水平直埋敷設有限元仿真模型。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軟件ANSYS,對土壤水平直埋敷設的三相電纜進行電磁-熱耦合2D模型構建。土壤直埋敷設方式是將電纜直接埋在一定深度的土壤中,所敷設的電纜距離地表1m,水平排布纜芯之間的間距取0.2m。
(2)結構參數(shù)及邊界條件。本文選用110kV的高壓交聯(lián)聚乙烯的(XPLE)單芯電纜,型號為 “YJLW03 50/110 1000”,邊界條件設置如下:土壤的下邊界取2m已符合第一類邊界條件,設置為深層土壤溫度8°C。土壤的左右邊界取2m,可滿足第二類邊界條件,設置其水平熱流密度為0。土壤上層符合第三類邊界條件,設置流體溫度為空氣溫度25°C。
3仿真結果
(1)無諧波干擾下的電纜仿真結果。首先對三相電纜分別加載幅值為800A,相位相差120°,頻率為50Hz的工頻電流,進行仿真。仿真結果證明,土壤內溫度呈非均勻分布,中間電纜溫度高,兩端電纜溫度低,電纜最高溫度72.096℃,符合實際運行情況。
(2)施加諧波干擾下的電纜仿真結果。在仿真模型不變的情況下,考慮典型的奇次諧波 3、5、7、9次。分別施加1%、3%、5%、7%、9%和10%的諧波電流,對其溫度場進行仿真分析,其溫度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由仿真結果可知:①諧波頻率和含量是影響電纜溫升的主要因素,當諧波頻率越高、含量越大時溫升越高。②當電纜流過9次的零序諧波電流時,對電纜溫度急劇上升,嚴重時可能會超過電纜的溫度極限導致絕緣擊穿。
4結束語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探究諧波干擾下對電力電纜的影響,并對實際的土壤水平直埋敷設條件下的三相電纜進行電磁-熱耦合仿真。仿真結果表明:
諧波使得電纜的交流電阻增大,導致一定的溫升。長期運行于諧波環(huán)境下必然加速電力電纜的老化,值得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 程浩忠. 電能質量概論[M].第二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2):83-84.
[2] 邢大江.電力諧波對電力設備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8(6):215-216.
[3] 馮琬真.諧波對電纜線路的影響及抑制措施[J]. 四川水泥,2017 (12):268-270.
[4] 喬琨,肖湘寧. 諧波對電力電纜的影響[J].電力學報,2008(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