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吉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愈發(f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與食品安全有著密切的關聯。縱觀過去發(fā)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為所用制品與食品接觸時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向食品遷移所造成的。為幫助公眾提高食品安全知識水平,減少因食品接觸材料安全性差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分別對紙、塑料、橡膠、玻璃、金屬、陶瓷等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食品安全? 食品接觸? 安全性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日漸提升。自從多起因食品接觸產品安全性差引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之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角度也有所拓展——從以往只關注食品本身的安全問題,逐漸延伸到關注食品接觸材料與制品的安全問題[1]。我國最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中對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進行了定義: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各種已經或預期可能與食品或食品添加劑(以下簡稱“食品”)接觸、或其成分可能轉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存、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工具和設備,以及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油墨、粘合劑、潤滑油等[2]。同時,我國還發(fā)布實施了GB 4806系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用以指導和規(guī)范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生產與使用。作為食品的直接或間接接觸者,在食品的生產、儲存、運輸等過程中,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不僅會影響食品的感官特性,更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有毒添加劑)的遷移而引入非食品成分,進而影響食品安全,甚至危害人體健康[3]。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并對其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希望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4,5]。
2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企業(yè)會根據不同食品種類的特性來選擇包裝材料,即食品接觸材料,而不同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會產生不同的食品安全影響,故如何選擇適宜的食品接觸材料用于食品包裝成為企業(y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6]。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常見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從材質上可分為紙、塑料、橡膠、玻璃、金屬、陶瓷等,本研究將對上述不同材質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進行詳細分析。
2.1 紙類
紙及紙板制品憑借方便、快捷、易于生產,以及較高的環(huán)保性等特點[7],被廣泛用于食品接觸材料的生產,如紙包裝袋、內襯紙、紙杯、紙碗和紙餐盒等。紙類產品是一種化學成分復雜且需要進行化學處理的包裝材料,約含有2500多種化學物質——除主要的植物纖維素材料外,還包含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雙酚F及其衍生物、礦物油碳氫化合物及重金屬等非人為添加物質,且其中多數化學物質未進行使用前的毒理學評估,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4]。同時,由于紙及紙板制品的多孔性特質,極有可能導致其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的各類助劑及印刷時所使用油墨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甲苯、二甲苯、苯胺、重金屬等)通過空隙遷移到食品中,進而增加食品被污染的風險。此外,若紙及紙板制品存儲環(huán)境條件較差,容易在存放過程中受到微生物致病菌的污染而發(fā)生霉變,將其與食品接觸則會導致食品受細菌污染,進而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2.2 塑料
塑料制品是以樹脂單體為主要成分,加入適當添加劑(如穩(wěn)定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后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制品憑借抗腐蝕性強、質量輕、易于塑形及成本低等優(yōu)點,成為目前使用最多的食品接觸材料之一[8]。當前,食品行業(yè)中使用較多的塑料制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聚碳酸酯(PC)等[4]。塑料制品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主要是未聚合的游離單體、降解物質和添加劑等有毒有害物質向食品中遷移進而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例如雙酚A(BPA)會引起人體內分泌失調,引發(fā)人體激素反應[1];鄰苯二甲酸脂類(PAEs)物質可干擾內分泌系統(tǒng),具有生殖和發(fā)育毒性、致癌性等[9]?,F實生活中,經常見到印有圖案的食品塑料包裝袋,而丁酮、乙酸乙酯、異丙醇等常作為稀釋劑或促干劑添加于印刷油墨中,這些有機溶劑很可能會向食品遷移而產生安全隱患。此外,由于塑料制品回收與處理不當,致使不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再利用塑料制品引入外來污染物,也會造成食品污染問題。
2.3 橡膠
橡膠是一類具有可逆形變的高彈性聚合物材料,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橡膠具有優(yōu)良的回彈性、絕緣性、耐腐蝕性、隔水性及可塑性[4],不僅可用于管道、零配件等的銜接密封,也可在較為苛刻的環(huán)境下長期使用,因此常被加工成密封墊圈、墊片、密封蓋等產品后應用于食品工業(yè)。天然橡膠本身無毒,但為改變其性能會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各種添加劑(如硫化劑、防滑劑、增強劑、潤滑劑等),導致其在使用過程中易發(fā)生遷移而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合成橡膠的食品安全隱患則是其中的芳香胺、重金屬離子等有害成分容易遷移至食品中,進而被人體攝入而危害健康[10]。
2.4 玻璃
玻璃為一種非晶體無機非金屬材料,是以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石灰石、長石、純堿等)為主要原料并結合少量輔助原料,經高溫熔融、凝固而制成的產品,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食品包裝容器之一。究其緣由,是因為經高溫熔煉后制成的玻璃制品具有極好的耐腐蝕能力,不會因與被包裝物發(fā)生作用而造成包裝安全事故。同時,玻璃制品具有優(yōu)良的阻隔性能,可有效阻止氧氣等氣體對被包裝食品的侵襲,防止被包裝食品中的可揮發(fā)性成分逸出,從而保證食品風味不受影響。但是,熔煉不好的玻璃制品仍舊會影響食品安全,因為來自玻璃原料的金屬離子(如鉛、鎘、砷、銻、鎳、鉻和鈷等)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會發(fā)生溶出問題而埋下安全隱患。在特殊情況下,為防止有害光線對被包裝食品的損害,會在熔煉過程中加入特定的金屬鹽作為著色劑,這些著色劑的加入會也讓食品受污染的幾率增大。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使物質文化更加豐富,為滿足人們對色彩消費的需求,不同顏色的噴釉瓶、烤花瓶等層出不窮,尤其是在酒類包裝行業(yè)。但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彩色包裝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受到有機物污染,進而將其遷移至食品中。此外,由于玻璃的回收成本低,個別玻璃生產企業(yè)為降低生產成本會在行政監(jiān)管不嚴時采用回收料生產食品用容器,此類容器相對而言含有更多有毒有害的金屬離子,易造成更大的食品污染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