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屏
席卷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寒假格外漫長,線上教學應運而生。怎樣的線上教學才能吸引低年級學生,讓他們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充分利用微課資源,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程五彩繽紛起來。
一、以微助詩,意蘊悠長
1.課前微課,自主預習
古代詩歌的內(nèi)容與當代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大相徑庭,低年級學生在學習詩詞時容易因難解詩意而興趣下降。我嘗試讓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預習內(nèi)容包括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范讀等。為讓學生在意境中理解詩歌,我用圖畫配上古典音樂,讓詩歌中的場景躍然眼前。低年級學生搜索、整理資料的能力有限,我事先搜集資料加入課前微課中,以小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詩詞背景以及詩人經(jīng)歷等。借助微課和自主學習任務單進行預習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分享交流的內(nèi)容也隨之豐富起來。
2.課中微課,品意長情
理解詩意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之一,有的教師會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逐字逐句講解,其實這樣做容易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對詩意不求甚解。
以《望天門山》為例,我用微課輔助古詩詞教學。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仿佛置身于古詩詞的情境之中,感受“開”“回”“出”“來”這一系列的動態(tài)畫面,體會洶涌澎湃的楚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當學生領悟了古詩詞的精神內(nèi)涵、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后,教師就可以順勢組織學生進行誦讀比賽。此時就不僅僅是讀正確、讀通順了,而是帶有作者內(nèi)心思想情感的讀,是一種境界升華的讀。
3.課后微課,創(chuàng)作寫繪
微課視頻能給予學生直觀的視覺感受,我鼓勵他們課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來展示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如學習現(xiàn)代詩《春天被賣光了》后,我錄制了課后微視頻,運用直觀的圖片解決了“春天是美麗的彩布”這一理解難點。為了易于學生創(chuàng)作,我在微課中提出三個核心問題:你會找到一個什么樣的比喻?春天還可以成為什么樣的貨物?誰又是那個忙碌的賣貨郎呢?學生一下就明白了要運用比喻的手法來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也就有了頭緒。
二、以微助寫,有趣有效
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寫”是一個感悟、練習和提升的過程。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寫字,第一階段教學重點就是掌握筆畫和筆順,第二階段則要在漢字結構上引導學生感悟與把握。
1.指導側重系列化
我根據(jù)各個年級寫字指導的側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關鍵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字形的間架結構等,對學生寫字進行階段性、系列化指導。
如在制作《古詩兩首》中“樹”的微課時,間架結構和漢字中筆畫的穿插是課程重點。在微課中,引導學生分析“樹”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它們就像鄰居一樣會互相串門,我到你家去,你到我家來,左邊的“木”是個懂得禮讓的小朋友,讓自己右邊的捺變成點,讓“又”的橫撇畫穿插在它的下面,這樣它們就變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樣的微課內(nèi)容有較強的針對性,短而精煉,非常適合線上教學。
2.追溯字源情趣化
低年級學生天性活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如何激發(fā)他們對寫字學習的熱情呢?我找到字義上有特點的生字,將它們的演變故事作為微課內(nèi)容,用有趣的漢字文化激發(fā)學習寫字的情趣。如在《怎么都快樂》教學中,我以“獨”字的象形文字演變?yōu)榫€索:
“獨”左邊的“犬”表示行獵,右邊的“蜀”表示四川,本義指一種在蜀地活動的不合群的野獸,后用來表示獨自、孤獨。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fā)了學生對漢字文化的探究欲望及學寫漢字的濃厚興趣。
3.提煉難點高效化
我堅持“以學定教”理念。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我選取了筆畫繁多、筆順易錯的“哥”字制作微課,在范寫時讓學生直觀感受筆畫多的生字如何在田字格中寫好;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沒”字錯誤率很高,我便以此制作微課,引導學生注意三點水的位置……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讓教學更加高效。
微課給線上教學帶來便利,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愿中華文化乘著微課高效的翅膀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