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珠
【摘 要】 語文教學始終致力于將學習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得學生在生活中賦予語文活力,同時讓學生從詩情畫意的角度去領略生活的魅力?;诖顺霭l(fā)點,葉圣陶先生提出了生活化教育這一理論。本文就此理論展開關于建構小學語文體驗作文的課堂討論。
【關鍵詞】 葉圣陶;生活化教育理論;小學語文;體驗作文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核心,但由于語文寫作本身的自由特性,使得其教學難度較大,如何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率是教師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而葉圣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論,即在保留作文自由化的前提下進行同生活體驗相結合的作文教學或將成為提高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成果的突破口。
一、構建語文體驗作文課堂的背景
當前的語文作文教學形式比較死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任務型寫作,完成作文后由教師審閱,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作文講解分析與優(yōu)秀作文賞析。這樣的教學形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最終的教學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任務型寫作將學生的寫作思路局限于一個框架內,同時學生本身很可能并沒有經歷教師給出的任務場景,或者經歷過但不能在寫作過程中回憶起當時的情緒觸動,這樣的寫作自然不能抒發(fā)真情實意,學生在此情況下基本靠想象式情感寫作,所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以及遣詞造句都千篇一律。葉圣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論為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即通過豐富學生自身生活經歷同時結合小學語文體驗作文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淺析小學語文體驗作文的課堂建構策略
1.突破傳統(tǒng)課堂界限,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由于缺乏經歷或者忘卻情感觸動導致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而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學語文體驗作文教學課堂以傳統(tǒng)課堂的致命缺憾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學生生活體驗的經歷,結合學生切身體驗生活的過程進行教學。在此種教學模式中,作文教學必須突破傳統(tǒng)課堂與書本的界限,以學生的感受為出發(fā)點,大幅度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教學三年級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可以在教完課文之后讓學生找找當時季節(jié)給人們帶來的某種感官感受。假設當時是春天,教師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帶學生在校園內一起找尋春天的痕跡,例如,教師可以站在學?;▓@中問學生:“同學們能夠在這里找到春天嗎?”然后再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如果學生對收集春天的感受有困難,教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囊龑?,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然后再問學生:“你們找到的是不是春天呢?”在 “找到春天”后,教師再布置寫作春天的作業(yè),并且提示學生可以今天自己找到并且記錄在本子上的“春天”為材料進行課文仿寫。
2.寓教于樂,釋放學生天性
小學語文體驗作文課堂的教學形式不能拘泥于課堂,教師可以將學生放置于生活體驗這一大環(huán)境中,將課堂與生活實現(xiàn)良性結合,真正地實現(xiàn)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在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得到快樂、釋放天性,還能激發(fā)語文寫作的興趣,真正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例如,在教授學生寫作“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時,教師可以在某一個周末組織學生到最近的可以制作陶器的地方進行體驗,在與家長充分溝通并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自行制作一件陶器。學生既可以在捏泥巴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也可以明白制作一件好的陶器需要不懈的堅持與充分的耐心,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的同時獲得寫作的素材與切身感受。活動完成后,教師接著布置寫作任務,并且引導孩子們將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相結合來進行寫作,例如,教師可以用“同學們今天是不是很累呀,那我們有沒有堅持下來呀”之類的語句進行引導。但要注意,教師不能過度引導,由于每位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教師不能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在作文中體現(xiàn)這一精神,否則便偏離了生活化教育的目的了。
3.回歸語文本初,摒棄功利化思想
語文的本初是教導學生抒發(fā)自身想要傾吐的感情,而寫作的目的也僅僅是傾吐自己的情感,但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寫作的目的和教師的作文教學都變得功利化,這是不利于學生學習寫作的。在構建小學語文體驗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自身的觀念,少一點對提高分數(shù)的追求,這樣才能使得寫作的目的變得單純,回歸語文教學的“初心”。教師可以舉行一些沒有主題的體驗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然后布置相關主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或寫植樹的感受,或寫植樹的過程,甚至可以寫自己在植樹過程中想回家睡覺的真實想法等等。這樣才能削減寫作的功利性,并且讓學生明白寫作并不單單是為了考試的需要,寫作應該是人之常情,是人們一輩子的事。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用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
基于葉圣陶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論的小學語文體驗作文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與寫作相結合,在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同時釋放了學生的天性,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效率。從另一層面來說,這一課堂教學模式能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使得寫作教學回歸本初,削減了寫作的功利性,使寫作的目的變得單純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終身寫作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王艷.小學語文情境作文教學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6):156.
[2]韓淵源.小學語文高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分析[J].學周刊,2019(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