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兵 (山西大學 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030031)
XU Xingbing (Business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育信息化手段越發(fā)多樣化。不斷涌現(xiàn)的各種在線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我國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的要求,高校紛紛進行教學改革。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更是得到大力推廣。如何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進行課堂翻轉,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成為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的焦點問題。
BOPPPS 模型最早是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Douglas Kerr 于1978 年所提出,并在全球各類學校的教學改革中得到廣泛應用。BOPPPS 分為導入(Bridge-in)、目標設定(Objective)、課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課后測(Post-assessment) 及總結(Summary) 六部分。
在課程導入部分,要列出課程的基本大綱,讓學生了解課程主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在目標設定部分,需要列明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之前就能對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認知;課前測的目的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摸底,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差異性,以便因人制宜,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參與式學習是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全方位的互動促進知識的深度加工和理解;課后測部分是在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學習完成之后,通過習題、測驗、小組任務等形式來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總結部分通過對重點、難點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內化、遷移和運用知識。
以往《供應鏈管理》教學的主要組成包括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兩部分,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課堂教學上。學生學習主要是通過老師的講授,雖然也有一些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但受時間限制,學生主要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供應鏈管理的混合教學改革中,必須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如何在課程建設中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成為課程建設的核心。
在供應鏈管理混合教學改革中,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通過將BOPPPS 模型貫穿于課前(話題導入、知識拓展、學習目標細分、主題討論、課前測)、課中(供應鏈理論模型深度學習、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個人或小組展示、拓展性閱讀)、課后(線上作業(yè)、章節(jié)測試、方案提交、總結評價) 整個教學過程,師生良性互動,共同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供應鏈管理混合教學。
(1) 課前自主學習
根據供應鏈管理教學目標要求,將認識了解性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學習任務知識點,并在學習通平臺上提供完善的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視頻、電子課件、閱讀材料、案例分析、試題庫等。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自主學習,結合在線教學資源完成視頻、閱讀等知識點任務,并通過話題討論、案例分析等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線發(fā)布學習任務單,讓學生能清楚知道在線學習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然后根據學情統(tǒng)計的反饋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確定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 課中精講與答疑研討
供應鏈管理的線下課堂教學以提升學生的結合能力為重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塑教學內容,促進教學互動來煥發(fā)課堂生機。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學情反饋較多的問題整合進行精講,并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分析,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中心思想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交流、小組討論、辯論等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 課后總結拓展
課后教師根據前期課前課中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補充更新在線資源,設置章節(jié)測驗,布置線上作業(yè),根據案例資料提交供應鏈項目優(yōu)化方案,應用思維導圖等對章節(jié)知識進行總結。并結合社會現(xiàn)象進行討論分析,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讓學生討論“復工復產后供應鏈面臨的風險與機遇”、“后疫情時期我國物流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思路”等,讓學生應用供應鏈理論方法,發(fā)表自己對時事的見解,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1) 教學任務分解
根據供應鏈管理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將教學內容分成供應鏈管理基礎、供應鏈戰(zhàn)略、供應鏈運作管理、供應鏈績效評價四大教學模塊,并將教學任務按各模塊的目標、任務和要求進行分解。
(2) 按知識點錄制教學視頻
對于每一模塊的教學內容,按知識點進行任務分解,錄制基于獨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視頻的時長控制在10 分鐘左右,這既有利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線上學習,也能讓學生對各知識點進行快速的理解掌握。
(3) 知識點梳理細化
對每一模塊的知識點,先用思維導圖對要點進行歸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幫助學生對重要內容進行知識點梳理。(4) 學情分析
利用班級微信群,在開課前對上次上課學生的上課效果及意見進行問卷調查,并對下次上課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進行摸底,進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供應鏈管理要求學生具備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有一定的運籌學和計算機操作基礎。通過摸底調查,可以調整任務點的難度,及時進行針對性輔導。
(5) 建設題庫,細化知識點
題庫建設應圍繞知識點進行,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確定難度。了解識記性基礎知識一般設置選擇題和判斷題,理解掌握性知識設置計算題、綜合分析題等。試題包括課前測和課后測兩部分,試題評閱設置系統(tǒng)自評、教師評閱和學生互評,并允許學生查看答案后重新提交一次,以增加對知識的理解。
(6) 教學資源共享
在本課程的學習通平臺上,除了提供共享的課程視頻、課件、試題庫、案例集等資料外,還提供精品課程網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yè)網站的資源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回顧教學內容,拓展專業(yè)知識。
(7)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包括學習通在線學習情況、課堂表現(xiàn)和期末考試三部分。其中學習通在線學習占50%,涉及課前自學、案例分析、作業(yè)及測驗、學習小組討論等;課堂表現(xiàn)占10%,主要包括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等;期末考試占40%,主要是綜合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通過將BOPPPS 模型引入到供應鏈管理的混合教學模式中,建設課程的學習通教學平臺,將教學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也可以從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配置教學資源,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