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群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福建 泉州 362100)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包含的知識既多又雜,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能接觸到的閱讀材料很多,包括教材、輔導書等,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閱讀教學,能幫助學生讀懂文本內容,了解文本的表達特點,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促使學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和效果。教師應采取以下策略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都是值得學生認真品味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求學生多讀多背,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促使學生在閱讀素材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丁香結》這篇文章中贊美丁香花的古詩詞很多,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搜集與丁香花有關的詩句,并體會詩句所蘊含的美好意境,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然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展示有關丁香花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欣賞美麗的丁香花并將其刻印在腦海中。接著,教師可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這篇課文,讓他們在朗讀過程中代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之后,教師可從課文中選出語言優(yōu)美的段落,要求學生背誦,讓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魅力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
可見,多讀多背能幫助學生發(fā)現閱讀材料的絕妙之處和點睛之筆,能幫助他們構建屬于自己的語言體系,進而提高他們的個人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而且一些學生特別喜歡表現自我,經常在課堂上大聲回答問題,但是很少認真傾聽他人講話,常常別人還沒說完就開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多聽多想的好習慣,從而訓練他們多樣化的思維。例如,學習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之前知道這個故事,就會在課堂上主動講解。這時,教師應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這個同學講解,弄清故事的大意,在聽同學講述完故事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暗暗走神,也有的學生不等別人講完就開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借助眼神或肢體動作提醒學生,讓他們認真傾聽、多思考。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語文思維能夠得到發(fā)展,語文綜合思維能夠得到提升。在傾聽過程中,學生應該認真思考,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只有認真思考,其抽象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
多聽多想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多聽多想,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最終實現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多說多練指教師在課堂閱讀訓練過程中,要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概述,并說一說自身的感想,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橋》這篇課文時,在學生閱讀全文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講述文章內容,進一步體會洪水的可怕、村民的驚慌、老漢的無私奉獻。通過自主敘說故事,學生能深刻體會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英勇獻身的精神,學會為他人著想,懂得奉獻等。教學完《在柏林》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在學生概括完故事情節(jié)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因戰(zhàn)爭而失去三個兒子的可憐的老婦人這一內容來思考戰(zhàn)爭有多么殘酷。這種說故事、講故事、聽故事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和平的情感。
多說多練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感受,能夠深入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會說的基礎上鼓勵其寫一寫,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實現學生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導致語文閱讀課教學效率低下,甚至很多學生在閱讀時應付了事,積極性不高。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下,教師應本著實踐出真知的原則,帶領學生多做多實踐,從而豐富學生的閱歷,讓他們在實際場景中感受更多知識與情感,最終深化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夏天里的成長》這篇課文中,夏天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不僅需要了解夏天的特點,還應認識到時間非常寶貴,要懂得珍惜時間。為此,教師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里、田野里尋找夏天,組織他們開展實踐活動。有了在大自然中欣賞夏天的經歷,學生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就會更有感觸,也更能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又如,教學《花之歌》這篇課文時,考慮到花的種類豐富多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鮮花,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鼓勵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利用課外時間,選擇一種花進行仔細了解,并準備好發(fā)言稿在課堂上進行宣講。通過這一自主實踐活動,學生對鮮花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接著,教師便可以導入這篇課文,讓學生想象黎巴嫩的作家紀伯倫是怎樣看待鮮花的。這樣,學生閱讀課文時,思想就會得到升華,核心素養(yǎng)也會得到發(fā)展。
通過參加實踐活動,學生會把閱讀材料上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身的直接經驗,這有助于發(fā)展他們的能力,也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一定要遵循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挖掘學生的閱讀潛力。為此,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多讀多背、多聽多想、多說多練、多做多實踐。這樣,就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