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媛媛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5)
隨著《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以下簡稱《建設標準》)的實施,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工作日益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適應當下校園學習生活及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進行探索。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指導。高職院校按照《建設標準》中的要求進行課程建設,在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或選修課,將課時分別安排為16、24、32 學時,將學分分別規(guī)定為1、2、3 學分。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一年級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包括24 學時的理論課和8 學時的實踐課,教學學分各為1.5、0.5 學分,能夠確保學生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引入高質量教材,教學內容全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涵蓋自我意識、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壓力、挫折、珍愛生命等諸多內容,還涉及成功學、積極心理學、情商教育等范疇。學校引入高質量教材,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和適應性。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以專職教師為主,并吸收擁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輔導員協(xié)助教學。學校每年都會安排教師參加相應的培訓,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yè)素質。
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高職大學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問題。其一,存在學習倦怠問題。由于擴招,高職院校大學生生源質量和生源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群體中存在學習倦怠的問題。其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高職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逐漸增強,自我認識趨于完整和穩(wěn)定,但一部分學生在自我認知上存在偏差,如自我評價過低或自我評價過高等。其三,對戀愛和性缺乏正確認知。愛情和性是容易讓大學生產生困惑的問題。單相思、失戀、對性心理和性行為缺乏正確認知等問題,會讓一部分大學生感到困惑、壓抑。其四,人際交往心理存在問題。一些大學生極其依賴QQ、微信等聊天工具進行社交,很少與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使得人際交往心理出現(xiàn)問題。其五,畢業(yè)生存在就業(yè)心理壓力。一些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沒有信心面對擇業(yè),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
(1)針對一年級進行以必修課為基礎的普及教育。依據(jù)《建設標準》要求,結合高職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學校針對一年級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年級上學期采取大班理論授課方式,教給學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調適技能;一年級下學期采取以班級為單位的實踐授課方式,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2)針對二年級進行以選修課為主的系列教育。選修課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的必要補充和延伸,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愛情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人際交往心理與技巧等都是選修課內容。二年級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選修課。
(3)針對三年級進行以專題互動課為主的熱點教育。對即將步入社會的三年級學生,學校主要開設專題互動課,圍繞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如針對求職心理,可以讓學生圍繞求職過程中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tài)進行探討。針對面試,可以開展面試模擬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主考官會提出哪些問題等。這樣,就能使學生做好與社會的銜接,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心理品質。
(1)“24 學時理論課”重聯(lián)系實際?!?4 學時理論課”包括心理健康導論、大學生心理困惑及異常心理、自我意識與培養(yǎng)、人格發(fā)展、學習心理、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心理、性心理、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內容。1)利用影視資源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而影視資源欣賞能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比如,在心理健康導論課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教師引入根據(jù)真實案例改編的學生自己拍攝制作的微視頻《幻夢》,引導學生學會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涯。講生命教育時,教師引入尼克·胡哲的勵志演講視頻,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2)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應從學生關心或渴望了解的問題入手,選取具有時代性、生動性、現(xiàn)實性、代表性的案例,從積極的角度引導學生深思、分析、討論和分享。比如,教學學習管理相關內容時,教師引用“去除心靈的雜草”中哲學家休謨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這一案例,讓學生了解在心中播種健康的種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學習,讀書學習是對心靈最好的滋養(yǎng)。3)利用心理測試鼓勵學生揚長避短,發(fā)揮潛能。心理測試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完善自己,讓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比如,教學心理健康導論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測試,教學人格分類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氣質類型量表”的測試,教學情緒管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國際標準情商(EQ)”的測試等。
(2)“8 學時實踐課”重參與體驗分享。針對實踐教學,學校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了8 學時的實踐課,重在學生的參與體驗。實踐課內容包括“我愛我家——團隊凝聚力訓練”“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認知訓練”“撥云見日自有方——情緒的調節(jié)與管理訓練”“順人又不失己——人際溝通訓練”等。1)活動熱身階段重視學生參與。“我愛我家”活動熱身階段的內容是連環(huán)創(chuàng)意式自我介紹,讓學生以自己姓名為特色進行自我介紹,以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名字中所蘊含的美好的期許或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并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2)活動開展階段重視學生的體驗。在“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動開展階段,教師讓學生從四個角度(祖輩、父母、同輩、自己)描述自己的自畫像,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深層次探索,從多角度認知自我,增進自我覺察和了解。3)活動結束階段重分享總結。在活動結束階段,教師先讓學生發(fā)言,分享自己的體會,然后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比如在“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動結束階段,教師可以以“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不斷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悅納自我,促進自我的實現(xiàn)”來進行總結和升華。
本研究立足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實施的實際情況,達到了預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方法單一。今后,筆者將繼續(xù)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