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朱秋瑜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微課教育模式已經日漸成為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采用。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科和教育技術發(fā)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微課等現代方式,用科技理念和現代技術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微課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突破。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微課得到了多方面的應用,從教學實踐來看,微課不是一個單一性的概念,而是一種全方面的教學改革。微課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實現全方面的教育創(chuàng)新,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的發(fā)展,當前的學生思想也越來越多元化,對于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教育改革發(fā)展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對于推動教育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說,對于《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教師就可以將雷鋒的感人事跡做成微課,然后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分享,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讓學生學習雷鋒叔叔做一件好事,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是一個重點學科,經過多年來的教育發(fā)展,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和穩(wěn)定的教育體系。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導致整個語文課堂過于保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按部就班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學生學習也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造性,導致總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很多教師忽視了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除了開展基本PPT課堂講解和實踐操作外,信息技術沒有得到更充分的運用。在探索拓展小學語文課程教育體系中,如何讓信息技術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教師給予重點關注,如何利用新媒體等現代教育平臺,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融入微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有很多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而語文又屬于學習難度比較高的學科,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較大的困難。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教育的豐富程度,讓學生更直觀、更具體地開展語文課程學習,提升學生的理解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的時候,可以拓展出多個教學板塊,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可以起到較大的教學推動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課文《比尾巴》,這是韻文的形式,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讓學生積極探索相關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真正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在講解《動物王國開大會》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扮演角色,表演戲劇,然后將學生的表演錄制成微課,進行教學分享和交流。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想提升微課教學模式的利用效率,教師要積極提升課堂的信息化教育水平,通過整合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實現教學整體創(chuàng)新,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適應當前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從微課教學本身來說,其主要創(chuàng)新路徑在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平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創(chuàng)新,利用信息技術滿足教學發(fā)展需求。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單元《古詩三首》這節(jié)課的時候,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涼州詞》,教師可以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利用微課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吟誦這首古詩,讓小學生充分熟悉,然后教師進行講解,深化學生對《涼州詞》的感悟,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想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作用,教師要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真正實現微課的教育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規(guī)劃的時候,首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思維和理念,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激發(fā),讓學生自主開展語文學習。例如,在講解《楓樹上的喜鵲》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具體情況,將其分成不同的學習項目,比如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然后將微課項目交給小學生自主完成,使其進行深入地學習研究,最終實現學習《楓樹上的喜鵲》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現代語文教育發(fā)展方向,積極了解微課等現代教育模式,提升教學的創(chuàng)新度,通過融入多種現代教育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借助微課等教育模式,提升小學教育的實踐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