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陽光小學 陳文波
作為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學科,語文在教學當中極為重視學生對于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朗讀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文字之美、體驗課文當中所傳達出來的意境和思想。而如何實現(xiàn)在語文教學當中應用朗讀展開教學,本文主要對此展開詳細的分析。
語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從韻律當中展現(xiàn)出來,在語文教學當中展開朗讀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欣賞語言美、體驗意境美以及感受情感美。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朗讀,學生才能夠?qū)τ谡n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才會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煉、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例如《泊船瓜洲》中的“綠”字就充分展現(xiàn)了江南美景的動人之處。
意境美指的就是情和景的有機統(tǒng)一,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誦,拓展學生想象力,從而使學生體驗課文意境之美。例如《天凈沙·秋思》,作者通過幾個事物的描寫,充分展現(xiàn)了秋天凄涼蕭瑟的氛圍,也表達了游子出門在外的苦楚。
好的課文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陸游的《示兒》表達了家國情懷,給讀者強烈的情感沖擊。
所謂的朗讀教學指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課文的語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提升。筆者在教學當中,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特點、發(fā)展需求等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種:
趣味性強,且極為濃郁的情感氛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熱情,因此教師在設計朗讀教方案時,就需要從課文的主題和情感入手,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nèi)容,進而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朗讀教學當中。例如在《秋天的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課文的第二段所描寫的秋天的各種色彩,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朗朗上口,針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筆者就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于秋天的美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
第一,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秋天景色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秋天的美景有直觀的印象。
第二,引導學生選擇課文當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細細品讀,目的在于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發(fā)表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表達出自己心目當中的秋天是怎樣的。
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朗讀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朗讀的正確和流利、適合的語速和情感等。比如說,有學生朗讀這一段:“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摘呢!”教師追問:通過朗讀這段話,你想象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學生能夠回答:仿佛置身于果園,看到滿樹的紅色的柿子,仿佛聽見柿子在說:“快摘我快摘我!”教師繼續(xù)問道:那你覺得這句話應怎么朗讀呢?學生回答:“你擠我碰”“爭著”應該重點朗讀。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語文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深入理解秋天的美。
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可以使整篇課文的朗讀更加富有情感和層次感,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當中,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朗讀教學當中來,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及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體驗。例如在《荷葉圓圓》這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四位小學生分別進行角色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以及小魚兒,并分別給他們帶上相應的頭飾,學生在朗讀的過程當中伴隨著各種肢體動作和表情的互動,從而使朗讀更加富有情感。這種表演式的課文朗讀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對于課文有更深的理解的同時,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也更加有效。
在語文課堂中應用朗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思想和情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學生朗讀當中,教師也需要注意對學生展開朗讀指導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對學生聽讀習慣的培養(yǎng),即朗讀之前,幫助學生設定一定的朗讀目標。例如說,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目標可以是在別人朗讀時判讀其朗讀是否正確,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目標則是使他們傾聽其他學生所朗讀的感情是否正確、到位。
學會傾聽,是朗讀反饋的基礎,在朗讀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加以評價,并引導學生之間分別展開討論,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朗讀示范,引導學生傾聽感受教師對課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更是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文感情的理解和課文意境的體會。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重要的教學方式,朗讀教學是開展閱讀教學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能夠使整個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韻律和課文的節(jié)奏感。當然,教師在朗讀教學當中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其感受語言和文字的韻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