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伶俐
新時代是萬物互聯(lián)、信息爆棚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而每個個體,自身就是一個信息,一個行走的數據庫。而對于高校教務工作來說,大到構建整個學校的信息系統(tǒng),小到歸納一門學科的成績信息,都需要一系列前沿頂尖科技的支撐,例如智能算法、感測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智能監(jiān)控技術等。
高校教務工作的信息化趨勢加強,不僅將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溝通障礙,而且有利于學校校黨委、校團委、學生處、財務處、招生辦、圖書館、保衛(wèi)處等多個部門分工明確,目標一致,協(xié)同工作時信息透明,可及時知曉互相的情況和問題,盡快尋求出一套合理的解決方案,大大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從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新的時代,高校教務工作信息化的進行,勢必將圍繞基礎技術設施的搭建、教務系統(tǒng)的綜合性設計等層面多維度展開,立體式、網格式構建起一個信息化的教務工作體系,以信息科技丈量校園的每一寸土地,點對點地科學服務好每一位校內人員。
高校教務工作的專業(yè)化特征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
首先,引進專業(yè)的教務工作人才。相比以往的雜亂無章與分工不明,越來越多的教務部門開始加快專業(yè)教務人才的引入,涉及教務管理、教務技術、教務督導等職位,各司其職,以其專業(yè)優(yōu)勢,完成高校的教務工作。
其次,設定嚴格的教務規(guī)章制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高校教務部門通過建立一條條規(guī)章制度,來提升工作人員的認真度和積極性,進而更好地服務學校。
然后,制定獎懲分明的工作機制。高校教務工作者也需要有一定的考核方式,對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進行實際性的獎勵,而對消極怠慢的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以此提高高校教務部門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最后,定期進行專業(yè)的教務培訓。要想做好高校教務工作,須由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定期授課,從學校檔案歸納到課程設置,再到對校內各部門的業(yè)務熟悉等等,都得全部了解和知曉。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專業(yè)的教務工作人員。
習近平總書記曾簡明扼要地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而新時代下,高校教務工作除了守好教學質量的大關,更是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進行充分的審視。
具體來講,高校教務工作一方面加大學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投入,不定期組織學校進行思想政治類的演講、朗誦、小品等活動,建立相應的思想班、政治班,統(tǒng)一學習,統(tǒng)一提升思想政治修養(yǎng)。
另一方面,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喜好,關注莘莘學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問題,以人性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不同的道路上勇敢奔跑,追尋自己心中的美好和夢想,培養(yǎng)健全型人格。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務部門也應當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高校教務工作務必要做好自己的宣傳性工作,為高校其他部門做好示范。高校教務需要定期總結工作成果,通過學校的線上線下平臺,以公告的形式說明當前學校的最新情況,讓大家知曉學校的最新動態(tài),進而能夠按部就班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同時,教務部門須以身作則,遵循學校的相關政策和規(guī)定,給校內各方做出表率,以盡職盡責的態(tài)度做好學校的“大管家”。
一所高校,最基本的作用是向社會提供各類人才,為國家發(fā)展做貢獻。學生是否能夠順利找到工作,自己大學學的專業(yè)是否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如何在學校學到社會化的職業(yè)技能,成為每位學子的擔憂和困惑。高校教務部門亦意識到這一社會現象,逐漸在日常教務工作中,加大社會化的部分。
對于大三、大四學生來說,高校教務部門增加社會實踐的課程,鼓勵社會中的大小企業(yè)走進高年級課程,與大三、大四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除此之外,高校教務部門也應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去知名企業(yè)實習的機會,使他們在真實的社會工作中成長學習,磨煉自己的本領。而對于大一、大二學生來說,則設立多個選修課程體系,引領學生在大學階段多多接觸不同的知識,增長其閱歷與見識,同時組織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舉辦各類比賽,豐富低年級學生的課余生活,讓他們參與到人際交往中來,適應社會化的氛圍。
毫無疑問,我國的全球化進程近年來不斷加快,國際地位日漸提升,已步入世界強國行列,備受世界各國矚目。而高等教育作為綜合國力展現的重要一環(huán),自然不可或缺,意義重大。與世界接軌,向優(yōu)秀的高等教育看齊,已是大勢所趨。
這也直接表明高校教務工作不能只聚焦國內,只對我國的教務體系進行研究,更應該把視野放到全球,加大與世界發(fā)達國家溝通交流的機會,深入到國外的教務工作中,學習外國高校優(yōu)秀的教務經驗和方法,取其精華,結合國內高校的實際情況,引以為用,來完善我國高校的教務工作體系。
同時我們也歡迎其他國家的高校教務工作者來到中國,一同探求未來世界高校的教務工作發(fā)展,破解當前高校教務方面的難題和疑問,一起推動全球高等教育的再發(fā)展,為人類教育事業(yè)發(fā)揮出自身力量。
信息化、專業(yè)化、人性化、社會化、國際化,這五大特性,是新時代高校教務工作發(fā)展的根本點,也是今后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基石。目前國內一些A類院校已在用實際行動,走著屬于自己的新時代高校教務工作之路,并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希望更多的高校能夠以之為準繩,改善原來的教務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重新出發(fā),從基礎做起,有的放矢地逐個突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快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特性,敢做新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