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媛 矯 志
(1.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 德惠 130309) (2.吉林省德惠市五臺鄉(xiāng)中心小學 吉林 德惠 130325)
層遞式教學模式就是順應小學生知識、意識、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將寫作教學拆分成幾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一步步訓練,逐漸提高難度和要求,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下,一切活動都在追求高效,教學也開始急功近利,無視學生的需求,作文教學繼而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小學生本身特殊,缺少寫作基礎和經(jīng)驗,學習能力弱,速度慢。另一方面則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首先,教師總是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然后模仿著寫。仿寫固然是一種寫作的訓練模式,但是直接跳過詞匯積累的仿寫無疑有很大難度,學生無法模仿到精髓,只能照貓畫虎,而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只會制約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難以獨立確立創(chuàng)作思路。教師在向學生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寫作要求時,卻忽略了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生的閱讀積累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創(chuàng)作,寫作有如“無米之炊”。另外,我們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寫出的內(nèi)容老套,千篇一律,相似度很高,比如說起自己的媽媽,總是會形容媽媽的頭上有白發(fā),整日操勞,實際上學生家長只有三十多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學生的想象力不夠豐富,創(chuàng)作思路擁堵,而想象力訓練在寫作教學中顯然做的不夠[1]。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層遞式教學模式去解決。
2.1 從詞匯積累開始。寫作是需要充足的詞匯量作為支撐的,如果詞匯量不足,或者對詞語的理解有誤,在寫作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問題,因此可以說,打好詞匯的基礎是搞好寫作的第一步。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就應該利用課后生詞,培養(yǎng)學生準確運用文字,遣詞造句的能力,通過細致的解讀,使學生掌握詞匯的意思。對于一些直接表示事物的詞語,學生們能夠很容易的理解,但是對于一些抽象的形容詞,理解難度稍高,學生們可能會有理解上的偏差,教師在解釋詞語時要特別注意。還有一些意思相近的詞,盡管詞意相差不大,但在用法上卻有很大差別。比如,小學階段,表示動物叫聲的字詞就有很多,如“嚎叫”、“嘶叫”、“鳴叫”、“吼叫”、“啼”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詞總結出來,集中說一說他們的區(qū)別?!昂鸾小焙汀昂拷小焙汀昂鸾小币话阒复笮蛣游锇l(fā)出的大的叫聲,“嘶叫”是指聲音尖細的叫聲,“鳴叫”和“啼”多指鳥叫[2]。學生在教師的解釋下造句:還沒走進樹林,就聽見了鳥兒們的鳴叫。/一到夜晚,村莊里的人總能聽到狼的嚎叫。這樣的詞匯教學與寫作訓練融合在了一起,讓學生隨時隨地積累,打下了這樣的基礎,他們在寫作時才能進行更加形象的描述,體現(xiàn)出較高的語言組織水平。
2.2 積累句子和段落。無論是在教材內(nèi)還是課外讀物中,優(yōu)秀的文章、句子和段落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內(nèi)容不應該是一讀而過的,有很高的積累價值,應該成為學生們的財富。因此在詞匯積累的基礎之上,接下來就應該是句子積累。在背誦一些段落的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仿寫,學習作者用詞以及巧妙運用寫作手法的技巧,在必要時可以將一些句子和段落的框架利用起來。比如,《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作者在全文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大量的形容詞,將桂林山、水的景色描繪的淋漓盡致。在背誦了這篇課文后,有學生在一次描寫鄉(xiāng)村景色的習作中這樣寫:鄉(xiāng)村的夜晚真安靜阿,安靜的像熟睡的孩子;鄉(xiāng)村的空氣真清新啊,清新的像被雨水洗過;鄉(xiāng)村的景色真美啊,美的像畫家筆下的畫作。無疑,這正是學生們平時進行段落積累和仿寫訓練得來的結果。
2.3 學會觀察生活。小學生在寫作時還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寫作素材,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去寫。其實,身邊處處都是創(chuàng)作的素材,只不過他們?nèi)鄙儆^察生活的意識,往往為此而大傷腦筋。因此,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也是層遞式教學模式實施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并降低對日記字數(shù)等方面的要求,以免學生為了完成日記任務而去編纂,那就違背了我們的初衷。日記的長短、內(nèi)容不限,只要能記錄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即可,這樣在寫作文時,只要認真回想,就一定能夠從中找到素材。借助真實的事件去創(chuàng)作,避免了學生作品雷同率高,內(nèi)容假大空的問題,將在字里行間充斥他們的情感,提高作品質量[3]。
2.4 培養(yǎng)想象力。想象力是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天分。如果只是將一個事件原原本本的描述出來,不足以吸引讀者,也令作品毫無亮點。但是如果加入自己的想象,就能與同類作品拉開巨大的差距,脫穎而出。因此,層遞式寫作教學的最終環(huán)節(jié)要落實到想象力培養(yǎng)上,這是提高學生作品質量的最終環(huán)節(jié),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項任務。這要求教師改變古板的寫作訓練模式,跳出教材規(guī)定的條條框框,設計出一些新穎的寫作訓練活動。比如,為學生播放一些他們喜愛的動畫片,畫面戛然而止,讓他們想一想后面發(fā)生了什么,寫下來。還可以讀一些童話故事,讓他們將自己認為“不完美”的結局改寫,充分發(fā)揮個性及想象力。
總之,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就是要從最基本的任務入手,奠定一定的基礎后再進行拔高訓練,這樣的提升過程符合小學生學習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科學且有效的。教師要特別關注小學生學習的特殊性,為他們定制出特殊的寫作訓練模式,根據(jù)他們的實際學情,決定每個階段著重進行怎樣的訓練,科學提升學生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