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曌今
(福建省泉州市師院附屬小學)
生活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也是讓美術課堂充滿情趣的動力源。基于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以生活為原點,以情趣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既要通過積極參與生活來加強美術體驗,又要通過美術學習來表現(xiàn)生活。下面,筆者就如何圍繞生活情趣化這一主線開展小學美術教學談幾點體會。
生活是美術的根,沒有生活就沒有美術。美術是生活的結晶,是一種高層次的生活形式?;谶@一認識,為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接地氣、更加富有成效,筆者有意識地從生活情趣切入,使現(xiàn)實生活內化于美術教學,美術教學因根植于生活而充滿情趣。實踐證明,促進美術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與深度融合,不但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美術理念。在此基礎上,為使學生催生激情的火花和產(chǎn)生藝術本能反應,筆者還以生活為基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美術學習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深刻認識美術與生活互為依存的關系,深刻體會美術雖高于生活但也不能高高在上,明白美術是一種用來協(xié)調精神和自然的方式。一旦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滿足,就自然而然地以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美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去,培養(yǎng)創(chuàng)作情感,提升美術核心素養(yǎng)。
生活是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廢舊材料,如何利用這些廢舊材料,使其變廢為寶,尤其是將其升華為教育資源和教育素材,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谶@一認識,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筆者非常注重引導學生樹立廢舊材料再利用的意識,教會他們對廢舊材料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即從大量廢舊材料中挑選出可利用的材料,通過自己的構思、設計和加工,廢舊材料可以成為有用、有價值的東西。這種廢舊材料的再創(chuàng)造、再利用過程,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對激發(fā)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也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其融入美術教學,即讓學生通過自己想象和所學的知識對廢舊材料進行繪畫或者裝飾。這種將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形式,既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帶來的樂趣,又讓學生用生活給予的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
課堂是教學過程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情趣性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喜歡,更是構建高效美術課堂的必備條件。所以,要構建生活化、情趣性的高效課堂,重中之重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所有的美術素材無不來自生活、所有的美術作品無不是生活的結晶。基于這一認識,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采用多媒體這一教學手段來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不同的生活情景以及與美術教學相關的各種素材,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樹立生活中的一切皆素材的理念。比如,教學“蔬果的聯(lián)想”這一課時,筆者首先向學生展示了芥菜、大白菜、紅蘿卜、西瓜等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瓜果,并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色彩、形狀和紋理。同時,筆者還指導學生學習了雕刻、塑造等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蔬菜、瓜果變成一件好玩、有趣的玩具,以此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評與自我反思能力以及互評互鑒能力,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更加看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在評價方面,教師要改變那種專門采取總結性評價方法的傳統(tǒng)做法,采取科學性的評價方法。基于這一認識,在開展評價過程中,為使評價更具人性化和情趣化,筆者一方面大力提倡學生自評與互評,并將此做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每個教學節(jié)點上都能充分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繪畫的活力;另一方面,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例如,在具體評價時,有時獎紅花,有時貼星星,有時也用一兩句話進行簡單的評價。但無論采取哪一種評價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都是為了教師教得有干勁、有效率。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當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情趣,善于讓生活情趣的源泉在美術教學中充分涌流,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更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和享受美術中的生活之美。